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随着强冷空气逐步影响我国,自西向东大范围雨雪天气接连登场,冬季保暖需求迅速升温,羽绒服作为御寒主力装备,迎来销售高峰。
然而,北京一位消费者花费1315元购入所谓“羽绒服”,事后检测却发现其填充物为100%聚酰胺纤维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类似情况在当前市场中屡见不鲜。
如今羽绒服行业乱象频发,从原料掺假到关键参数虚标,层层设陷,许多消费者花了高价却未能换来应有的温暖体验,陷入“花钱买冻”的尴尬境地。掌握科学选购知识与合理养护方式,是避免踩坑、确保保暖效能的关键所在。
![]()
市场乱象:这些 “假羽绒” 坑千万别踩
当前羽绒服市场的造假手法不断翻新,部分不良商家为追求高额利润,在原材料选择、技术参数标注及生产工艺上大做文章,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最普遍的问题是以非羽绒物质冒充真羽绒。一些低价产品采用“飞丝”作为填充物,这种材料由鸭鹅屠宰后的碎毛粉碎加工而成,几乎不含绒朵成分,保温能力极弱,且极易出现钻绒现象。
更有甚者直接使用聚酰胺纤维或聚酯纤维等人造化纤代替羽绒,正如前述北京消费者的遭遇,这类衣物不仅保暖性差,穿着后还容易起球、漏丝,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个别黑心厂商甚至回收未经消毒处理的废旧羽毛或劣质毛片进行再利用,此类填充物蓬松性能低下,更可能携带禽流感病毒、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
![]()
值得注意的是,鸡绒因结构扁平、缺乏弹性、易外钻并伴有明显腥味,本就不适合作为服装填充材料,但仍被某些小作坊混入羽绒中滥竽充数,欺骗消费者。
绒子含量、充绒量和蓬松度是评价羽绒品质的核心指标,也成为商家虚假宣传的重点区域。有的产品宣称绒子含量超过80%,实际检测结果仅达国家标准最低要求50%,甚至更低。
充绒量虚标问题同样突出,不少外观厚实的羽绒服,实际填充重量不到标签标注的一半,导致保暖效果大幅缩水,难以应对低温环境。
此外,部分品牌将普通400至500蓬松度的羽绒夸大为650以上高等级绒,误导消费者以高价购买低质产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
低价劣质羽绒服不仅在原料上偷工减料,制作工艺也往往粗制滥造。缝线不密实、针脚间距过大,造成穿着过程中频繁跑绒;面料选用轻薄脆弱材质,抗磨损能力差,防风性能不足,易撕裂破损;
内衬材质低劣、透气性差,长期贴身穿着可能诱发皮肤瘙痒或过敏反应。这类商品看似价格诱人,实则使用寿命短、保暖性能差,属于典型的“一次性消费”,最终让消费者得不偿失。
选购核心:认准标准参数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消费者应构建“依据标准+核验数据+实物辨别”三位一体的甄别体系,才能真正选到高品质羽绒服。第一步是查看吊牌上的执行标准,必须符合最新国标GB/T14272—2021。
该标准已将旧版中的“含绒量”调整为“绒子含量”,更加精准反映羽绒的真实品质,有效防止商家用绒丝替代优质绒朵来蒙混过关。
![]()
同时留意产品质量等级划分:优等品(A类)优于一等品(B类),后者又高于合格品(C类)。等级越高,意味着在羽绒纯度、缝制工艺、整体做工等方面更具保障,可根据个人预算与用途灵活选择。
关注三大核心参数,缺一不可:绒子含量——决定保暖性能的基础,国家规定不得低于50%,数值越高说明绒朵越完整饱满,保暖效果越出色,推荐优先考虑70%及以上的产品。
充绒量——体现羽绒填充的实际重量,在相同绒子含量前提下,充绒越多保暖越强。日常城市通勤建议选择100-150克区间,寒冷地区或户外活动则需200克以上才能满足需求。
蓬松度——衡量羽绒膨胀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值越高代表单位体积储存空气越多,保暖性更强且更轻盈。650以上属良好水平,800及以上为高端优质绒。若未明确标注,可通过按压测试判断:回弹迅速者蓬松度较佳。
![]()
除了查阅标签信息,还可运用“看、按、摸、拍、揉、闻、掂、试”八步法进行现场鉴别:查看吊牌是否完整标明绒子含量、充绒量、执行标准等关键信息;
用手按压后观察恢复速度,快速复原表明羽绒质量优良;触摸面料是否有柔软顺滑感,若存在明显硬块或粗糙颗粒,可能是碎毛或化纤填充;轻拍衣物表面,若有粉尘飘出,则提示填充物质量不佳;
轻微揉搓接缝处,检查是否轻易钻出绒毛,频繁漏绒的产品需谨慎购买;靠近嗅闻有无刺鼻气味,散发腥臭或化学异味的羽绒很可能未经充分清洗与消毒;
用手掂量整体重量,同等厚度下异常沉重的羽绒服可能存在杂质掺杂;最后试穿几分钟,感受升温速度与锁温能力,避免选购徒有其表、实用性差的款式。
![]()
在填充种类方面,不必盲目追捧鹅绒。科学研究表明,鹅绒与鸭绒在保暖性能上并无显著差异,价格差异主要源于鹅绒产量稀少所致。选购时可对着光源观察内部填充分布情况,透光均匀、无明显阴影区块的产品,说明填充更为均衡,品质更稳定可靠。
尽量通过正规商场、官方旗舰店或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买,并妥善保留发票、购物凭证等资料。一旦发现产品标注与实际检测不符,可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维权,维护自身权益。
羽绒服因其特殊构造,对清洁方式有严格要求,不当清洗极易造成羽绒结团、失去弹性,进而削弱保暖功能。即便是高品质羽绒服,若护理不当也会加速老化损坏。
每件羽绒服的水洗标都会清晰注明“不可干洗”。这是因为干洗过程中使用的四氯乙烯会破坏羽绒内部的蛋白质结构,导致脱脂、板结、毡合等问题,使羽绒丧失原有的蓬松特性,严重影响保暖性能。
![]()
部分干洗店无视警告仍承接干洗业务,极易造成衣物报废,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坚决拒绝此类服务。
如需机洗,务必选择洗衣机内置的“羽绒服模式”或“轻柔洗涤”程序。清洗前先将整件衣服完全浸湿,使羽绒充分吸水,减少洗涤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推荐使用专用羽绒服清洗剂,避免使用碱性强的普通洗衣粉,以防腐蚀羽绒纤维和面料涂层。洗涤时建议将羽绒服放入专用洗衣袋中,防止与其他衣物或金属部件摩擦造成划伤或破损。
最理想的清洗方式为手洗,能最大限度保护羽绒结构完整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准备温度约30℃的温水,将羽绒服完全浸泡其中,加入适量中性洗涤剂静置10分钟;针对局部污渍可用软毛刷轻轻刷洗(注意涂层面料不可刷,以免破坏防水层);
![]()
清洗完毕后用手轻轻挤压排出水分,严禁用力拧绞或甩干,以免损伤绒朵结构;随后悬挂在通风阴凉处自然晾干,切忌阳光直射暴晒;
晾晒期间可适时轻拍或拉扯结块部位,帮助羽绒重新分散;待彻底干燥后反复拍打外层,促使羽绒恢复原有蓬松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冷空气轮番来袭的寒冬时节,一件优质的羽绒服能够提供持久稳定的温暖守护。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造假行为,消费者必须保持清醒认知,运用科学方法甄别真伪;
同时遵循正确的清洗保养规范,最大限度减少羽绒损耗,确保其长期维持良好保温性能。
无论是在城市通勤途中,还是在户外探险旅程中,只要做到精准挑选、精心养护,就能从容应对严寒挑战,享受真正的冬日舒适与安心,远离“假羽绒”带来的困扰与风险。
信源来自:陕西科技报 2020-12-9羽绒服如何进行科学清洗
![]()
环球时报2024-11-25羽绒服造假被曝光,业内人士教你这5招买到真羽绒
![]()
人民日报2025-10-22冷空气来袭,如何正确挑选羽绒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