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迎接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传承侨文化、凝聚侨力量,潮安区委统战部、潮安区委宣传部、潮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馆长说侨批》系列短视频,邀请清晖楼侨批文化馆馆长许广桐进行专业解读,通过“一集一故事”的方式,讲述侨批背后的感人故事。
![]()
系列短视频共设“记侨史”“情益深”“勤拼搏”“孝为先”“家国情”“教为本”“义益重”“重传承”八大篇章,每个篇章选取兼顾历史代表性与故事感染力,涵盖不同时期、不同侨居地华侨的侨批案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侨胞对故土的思念、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奉献等精神内核,展现侨批承载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感受侨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第一篇章
记侨史
一批一故事
诉尽家国情
今天分享的是:
《馆长说侨批》——
这封来自印尼的侨批道尽华侨谋生难
![]()
这是一封来自1978 年的侨批,是侨居印尼的父亲沈松秋写给儿子沈汉龙的家书。这封侨批记录下了一段关于印尼华侨生存状态的真实的、鲜活的侨史,让我们了解到印尼政府当时对外侨的政策。
【信文】
汉龙吾儿知悉:
屡接你的来信,叙情明悉。余年已逾迈,不惯提笔,此以迟迟才给你回信。父亲及诸孩儿均各壮健平安,惟余年老无能,谋生艰难。兼之旅居印尼的华侨系属外侨身份,不准开店谋生,经济更形拮据。诸孩儿虽已长大,但东奔西走,不可寄望。余目前做些纸袋分售各戚友店头,藉以糊口。兹嘱友人投交维他丸500粒,到时收用可也。此谕!祝你们健康。
父亲松秋谕
1978年1月19日
【链接】
三江出海,一纸还乡。侨批,亦称“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往家乡的汇款凭证与家书的合称。一封封跨洋而来的手札,不仅承载对亲人的深切嘱托,更成为华侨不忘根脉、心系家国的历史印记。
原创文章,版权归潮安融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记 者:陈晓婉 陈德欣
本期编辑:郑荣
执行编辑:王 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来 源:潮安区委统战部、潮安区委宣传部、潮安区融媒体中心、清晖楼侨批文化馆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