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节目
由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支持制作
秋冬季节,孩子们的皮肤会迎来“小危机”——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脸蛋、胳膊肘开始发红、瘙痒,甚至出现脱屑,这很可能是儿童特应性皮炎在“作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秋冬季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名医档案
舒 虹
硕士、主任医师、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
赶快点开音频听听节目吧!
⬇️⬇️⬇️
孩子的特应性皮炎在秋冬季发作时,通常会有哪些表现?
第一:干燥
皮肤普遍干燥、粗糙、脱屑,像“缺水的土地”,这是问题的开端。
第二:瘙痒
出现阵发性剧烈瘙痒,孩子会忍不住抓挠,形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
第三:皮疹
急性期:皮肤大片发红,出现红色丘疹或小水疱,抓破后会渗出、结痂。
慢性期:长期反复发作的部位皮肤会增厚、变硬,纹理加深(苔藓样变),常见于肘窝、腘窝等部位。
第四:反复
病情好好坏坏,易因环境变化或情绪紧张而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皮肤留下深色印记,并影响孩子睡眠与情绪。
特应性皮炎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十几岁的青少年,年龄跨度这么大,护理的重点是不是也完全不同呢?
1. 婴幼儿(0-3岁)——屏障修复关键期 护理核心是 “重建屏障”。此阶段皮肤薄、锁水差,家长应像“粉刷匠”一样,每天至少两次足量、频繁地为孩子涂抹润肤霜,以加固皮肤防护。
2. 学龄期(3-12岁)——生活管理挑战期 护理核心是 “习惯养成与智慧防护”。孩子活动增多,需将护理融入校园生活,例如在书包中备好润肤霜请老师协助补涂,运动出汗后及时清洁并涂抹,以及穿着纯棉衣物减少刺激。
3. 青少年(12岁以上)——身心同步关怀期 护理核心是 “尊重与赋能”。此阶段需特别关注疾病对心理和社交的影响。应教会孩子主动管理,选择使用感好的护肤品,并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改善睡眠,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润肤霜的涂抹方法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涂润肤霜是重中之重! 建议在洗完澡后三分钟内涂上:就是在洗完澡,身上还冒热气,水珠还没完全干透的这几分钟内,就要立刻把润肤霜涂上,这样能最大程度的保湿。每天至少全身涂两次,只要皮肤感觉干燥瘙痒可随时涂抹。涂的时候一定要足量,在干燥部位要涂得更厚才行。涂的时候先在掌心揉搓,再在皮损处从上到下顺着毛发方向涂抹,这样更有利于保湿霜的渗入。清洁时,要着重关注面颈部、皮肤皱褶部(如颈部褶皱、腋窝、腹股沟、肘窝、腘窝等)和尿布区等易藏污纳垢的部位,清洁后及时吹干擦干皱褶部位。
网友问题:“ 特应性皮炎 的宝宝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舒虹:“在饮食方面,切勿盲目忌口。营养不良反而影响皮肤修复。牛奶、鸡蛋、花生、大豆、杏仁、海鲜、食用色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是幼儿 AD 加重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建议通过饮食日记记录识别可能引发AD发作的食物,当孩子疑似食物过敏时,需要医患双方结合个人食物过敏史、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检测和特应性斑贴试验进行筛查,可能还需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我们需要进一步强调过敏的孩子避免盲目忌口。最近研究表明,高风险婴儿早期(4-6个月)引入多种辅食有助于降低食物过敏风险。”
【健康小贴士】
秋冬季儿童特应性皮炎,家长需谨记
足量保湿是基础,
温和清洁讲方法,
合理用药不恐惧,
环境舒适减刺激,
内心强大是后盾。
![]()

【收听方式】
云南新闻广播(FM105.8兆赫、AM576千赫)广播首播时间:每周三14:30;重播时间:周四9:30、周日9:30和14:30。
还可下载“学习强国、云听、蜻蜓FM、阿基米德”APP搜索“云南新闻广播”查找“健康生活”同步进行收听。

【节目留言】
如果想咨询专家、寻医问药的朋友请提前通过七彩云端APP或“云南新闻广播”微信平台留言给我们,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对您的问题进行反馈。
好视力正在全国举办民生补贴大型护眼活动,凡是眼睛不舒服的,一个电话400-608-6599 直接就送78元的蒸汽眼贴!面向云南全省征集50岁以上眼睛不舒服的听众开通专项补贴政策,可以体验78元升级版蒸汽眼贴,购买产品还能带走豪华收音机,再加一大瓶给眼睛补充营养的蓝莓叶黄素!
![]()
来源:《健康生活》栏目组
主播:梓云
编辑:张莹莹
一审:李娟娟
二审:管昕
三审:朱朝辉
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