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新款奢侈手袋定价持续上扬,许多入门款本就不低的门槛被不断推高 ;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反思“新品溢价到底是不是值得”的问题 :当价格动辄高出实用价值数倍时,消费者对新品的渴求被渐渐削弱。正是在这样的张力下,二手/复古手袋作为一种“带故事、有历时感、可交易”的选择,开始脱离边缘身份,逐步成为奢侈品生态中的核心支撑。
举一个有力的案例 :在佳士得最近的 “Handbags Online: The Paris Edit” 拍卖中,整个专场成交额达到 440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3400 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 76% 的拍品成交价超过最高预估。这一结果不仅是“热度”的简单证明,更像是一种信号 :奢侈手袋在稀缺性、美学力与资产属性的交叉点上,正以一种超出市场预期的张力主导着二级市场的势能。几乎在同一时期,巴黎苏富比拍出的 “Original Birkin” —Jane Birkin 当年随身使用的原型手袋,以 860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6708 万)的天价成交,创下全球手袋拍卖纪录。前者代表了日常市场的整体繁荣,后者则标志着顶级藏品正以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的姿态被重新界定,这两者共同印证了奢侈手袋在全球二级市场的独特地位与不断上升的价值逻辑。
更进一步看,2025 年上半年,佳士得在奢侈品类别(包括珠宝、手表、奢侈包等)销售额同比增长近 30%(以这块业务为整体提升动力)。此外,Christie’s 公布其拍卖业务在 2025 年上半年总成交额约 21 亿美元,卖出率(sell-through rate)高达 88%,锤价对最低估价(hammer vs low estimate)指标为 115%,线上出价占比也达 80%。这些数字说明 :奢侈品拍卖总体正以一种相对强势的姿态切入投资、艺术与收藏领域的边界,而手袋一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在中国,这股手袋复古浪潮更具标志意义 :过去“二手=廉价”的消费观念正在被打破,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把奢侈手袋视为一种可交易、可配置、可传承的资产。加上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快速扩张、平台与社交生态成熟,复古包不仅不再是边缘现象,而有可能重塑“奢侈”的定义,即“在时间、稀缺、品牌背书与情感价值中积淀”的高阶体验。
![]()
市场转向 :初级市场欲望下降 vs 二级市场繁荣
奢侈品市场的分水岭正在显现。过去,初级市场依赖不断推出的新款、联名与明星代言来制造欲望,但如今这种“加速循环”的模式正在走向疲软。价格的持续攀升让新品显得愈发难以企及,消费者在价值与溢价之间愈加犹豫。根据贝恩的报告,2024 年中国个人奢侈品消费下降 18%–20%,2025 年虽预计趋于持平,却难以恢复前几年的火热。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新品定价已难以支撑起品牌所期待的购买欲望,反而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对于许多人而言,那些快速迭代、转瞬即逝的联名款与胶囊系列,更像是一种“声量游戏”,而非值得长期投入的对象。
与之相对,二级市场却在逆势繁荣。全球范围内,二手奢侈品规模在 2024 年已达到约 372 亿美元,预计到 2033年将翻倍至 778 亿美元,手袋始终是其中份额最大、最具黏性的类别。在中国,这一趋势更为剧烈 :从 2015 年 75 亿元的市场起点,到 2023 年已膨胀至 346 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20% ;到 2025 年,整体规模预计将超过 384 亿元人民币,其中包袋贡献了最大的份额。这并非边缘现象,而是被数据验证的长期通道。
![]()
平台和技术的成熟,进一步加速了这一演进。数字化转售平台以 20%–30% 的年增长率远超奢侈品大盘,AI 鉴定、区块链溯源、分级保养等服务正逐渐成为行业标配,显著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消费者不再需要承担高昂的寻找成本与真伪风险,二手交易的信任感被迅速建立。而在供给端,停产款、限量版与稀有材质因稀缺而具备更高的溢价空间,这种“稀缺倒挂”正在取代新品的价格优势。
中国市场的特殊语境 :从边缘到主流
传统观念中,“旧”往往带有“不完整”、“廉价”、“次等”的暗示,使得二手奢侈品在过去长期处于一种隐晦甚至带瑕疵的位置。即便在消费升级阶段,大多数人也更倾向于拿新品来彰显地位与品位。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转变、代际交替以及平台机制成熟,这种偏见正在迅速瓦解。
首先是消费观念的深刻重塑。根据行业研究报告,2025 年 25–35 岁年龄段人群中,已有 76.3% 表示愿意购买二手奢侈品,而 2020 年这一比例为仅 42.8%。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对价格敏感性的提升,也反映出年轻人更加开放、理性的消费心态。同时,“可持续时尚”、“循环经济”、“情怀收藏”等话语逐渐在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中渗透,为复古 / 二手奢侈品铺设了新的叙事路径。
其次是平台与渠道结构的重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高端二手奢侈品门店迅速涌现,消费者可在实体店里检验、议价、置换,降低了线上交易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成为二手手袋讨论与交易的前线,“开箱”、“鉴定对比”、“包袋故事解读”等内容吸引了庞大流量。在这些平台上,手袋不再只是品牌的新品发布,而是通过用户的使用经验与故事叙述,被重新定义为一种“有历史、可传承”的奢侈符号。
在这个语境下,几大经典品牌的“核心包款”成为最具象征性的投资标的。Hermès 依然是市场无可争议的王者,Birkin 长期稳居“最稳健投资”头衔,二级市场价格年均增幅在 7%–14% 之间。稀有材质如鳄鱼皮、鸵鸟皮,以及 Vert Criquet、Rose Sakura 等罕见色系, 溢价空间更高。Kelly 包近年来在亚洲尤其受追捧,20cm 的 Sellier 版本已成为许多拍卖会上的明星款式,在中国香港、上海几乎年年刷新纪录。Chanel 坚守其在二级市场的强势地位,特别是其 Classic Flap / 2.55 Reissue 的早期版本与停产颜色在二手市场历久弥坚。至于“限量 / 特殊系列”,Chanel 在 2014 年曾于迪拜发布其Cruise 系列,其中部分包款采用了花卉贴饰、特殊面料与装饰等设计(如重设计的 Classic Flap) —这些限量/地域系列包款因存量稀少,常被收藏者视为潜在溢价品。Louis Vuitton 则借助经典 Monogram 老花重获年轻消费者的青睐,Speedy、Keepall、Noé 等款式因价格相对可及而成为中产与年轻群体的入门之选;同时,Stephen Sprouse 涂鸦系列(2001)、村上隆樱花 / 樱桃系列(2003–2005)在中国市场掀起复古收藏热潮,二手成交价远远超过当年的发行价。
这“三大金刚”的强势表现不仅强化了二手市场的文化合法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手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作为“资产”的位置。对于高净值人群,它们是配置组合中的硬通货 ;而对于年轻用户,它们是以更低门槛触达奢侈世界的通行证。在这两个维度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的复古奢侈手袋市场正在完成从边缘到核心的跃迁,甚至反过来为整个奢侈品行业提供新的增长叙事。
二手复古手袋 :奢侈品购买的新逻辑
如果说过去二手消费被视为“折价的替代品”,那么今天的现实恰恰相反 :它正在成为奢侈市场最具韧性的力量。全球层面,Vestiaire Collective、Vinted、eBay 等平台推动了二手消费的普及化,复古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而在中国,原本根深蒂固的“旧物忌讳”被代际更迭和社交媒体叙事迅速瓦解,复古二手手袋正被重新理解和定义。
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正在形成一种“双向动态”。一端是精英化的资产逻辑 :顶级拍卖行把手袋放在艺术品、金融资产的语境下讨论,市场在稀缺性和投资性之间建立起共识 ;另一端是社交媒体驱动的文化扩散 :从短视频平台上的“开箱”到二手社群的故事分享,复古手袋逐渐脱离了“代替品”的标签,而成为年轻一代理性、环保、兼具趣味的消费方式。
这两股力量的叠加效应让复古手袋成为今日奢侈品市场的全新力量。奢侈不再单纯依赖“新品发布”来定义,而是由稀缺性、历史感、流动性和专业认知共同界定。尤其在中国市场,这一转向更快、更彻底 :它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
在奢侈品整体增长承压的当下,复古手袋所代表的二级市场,正是行业最稳定、最具潜力的支柱。它提醒我们 :未来的奢侈不是速度,而是耐心 ;不是瞬间的炫耀,而是时间沉淀下的恒久价值。
![]()
策划 / KONG
作者 / Makoto Li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拥有者。
本文章属于介绍、评论性质,对引用图像不拥有任何版权。)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