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时代落幕!新女首富诞生,一年狂赚640亿,宗馥莉都得靠边站
2025年10月30日,胡润研究院一张榜单直接刷屏全网,真应了那句“风水轮流转”。
翰森制药的钟慧娟、孙远母女,凭着1410亿元的身家,硬生生把娃哈哈的宗馥莉挤下了中国女首富的宝座。
你可别觉得这只是有钱人之间的“排位赛”,说白了,这就是中国经济换赛道的直白信号,过去靠“盖房子、囤地皮”赚钱的时代早就翻篇了,现在能赚大钱的,都是搞“针头”(创新药)、“芯片”(高端制造)这些硬核科技的。
今年的女企业家榜,简直就是一场“新旧势力大PK”,结果一目了然:老赛道的在下滑,新赛道的在狂飙。
先看整体数据,前50名总财富飙到1.9万亿元,比去年大涨32%,想进前50的门槛也提高到160亿元,比去年多了40亿,相当于多了一家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市值。
但这财富增长可不是人人有份,差距大到让人咋舌。
钟慧娟母女一年就狂赚640亿元,财富增幅高达83%,相当于每天净赚1.75亿元,这赚钱速度比印钞机还快。
而去年还稳坐前十的碧桂园杨惠妍,今年直接滑到第20位,财富缩水105亿元,只剩5年前的14%,相当于从山顶直接滑到了半山腰。
同样下滑的还有富华集团的陈丽华,从前十掉到第11位,财富少了80亿元。
说句实在话,这榜单的起落早就写好了剧本。
前50名里,47人财富都在涨,只有5人在缩水,而缩水的基本都是搞房地产的。
为啥房地产不行了?很简单,“房住不炒”定了调,开发商拿地少了、贷款难了,房子卖不动还得降价,赚钱的劲儿自然大不如前。
取而代之的新面孔,清一色扎在科技和制造领域。
领益智造的曾芳勤、魏桥创业的张红霞姐妹就不说了,就连71岁的同花顺叶琼玖,都凭着305亿元的身家首次上榜。
你想想,71岁还能在财富榜上崭露头角,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同花顺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硬实力。
这趋势再明显不过:财富正在集体“搬家”,从房地产流向硬核科技。
女首富的更迭,说到底就是产业赛道的“新旧交替”。
过去二十年,女企业家榜基本是房地产和消费行业的天下,杨惠妍、陈丽华这些名字长期霸榜,靠的就是土地红利和规模扩张,盖房子、卖饮料,只要跟着人口红利和城镇化节奏走,赚钱相对容易。
但现在不一样了,“房住不炒”的政策一锤定音,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彻底落幕,而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这些赛道正在接棒成为“造富新引擎”。
我跟你说,钟慧娟母女的财富可不是凭空来的,全靠翰森制药在创新药领域的硬打拼。
2025年上半年,翰森制药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4.3%,赚的纯利润就有31.35亿元,大涨15%。
![]()
这里面创新药的收入占比高达82.7%,光一款叫阿美乐的抗肿瘤药就卖了45.31亿元。
更牛的是,这药还成了首个在英国上市的中国原研抗癌药,让中国的创新药真正走出了国门。
10月23日,公司新研发的RET抑制剂还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受理,研发管线里还有70多项临床试验在推进,相当于手里握着一大堆“未来赚钱的筹码”。
可能有人不懂,创新药为啥这么值钱?说白了,研发一款新药比养个孩子还难。
行业里有个“3个10”的说法:得投10亿美元,花10年时间,成功概率还只有10%。
就像翰森的这款阿美乐,从发现靶点到临床试验,再到获批上市,前前后后花了十几年,投入几十亿,中间失败了无数次才成功。
但一旦成功,不仅能给癌症患者带来希望,比如延长生存期、减少副作用,还能建立起别人难以超越的技术壁垒,赚钱自然顺理成章。
政策也在背后使劲儿托举这个赛道。
北京刚出台的新“32条”,把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天直接砍到30天,最快18天就能获批,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11月6日重庆也跟上了,推出创新药支持措施,研发到Ⅲ期临床试验最高给1000万元补贴,上市了再奖1000万元,简直是“真金白银”鼓励企业搞研发。
全国层面还有《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用AI辅助药物研发,让研发效率更高。
资本市场更是用脚投票,翰森制药市值逼近2100亿元,相当于“药茅”恒瑞医药的一半。
今年港股37家创新药企业涨幅超100%,很多之前不被看好的研发型企业,现在都成了资本追捧的香饽饽。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大家都看明白了,未来最值钱的不是地皮,而是能治病救人的核心技术。
从另一个角度看,蓝思科技周群飞的崛起也印证了这个趋势。
她以1100亿元位列第二,财富增长470亿元,靠的就是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的双轮驱动。
2024年蓝思营收698.97亿元,智能汽车业务收入59.35亿元,同比增长18.73%,还进入了30多家车企的供应链,做车载玻璃、充电桩外壳这些高附加值部件。
现在她又瞄准了AI眼镜、人形机器人,2025年还要港股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把高端制造的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的顶级财富,早就不是靠玩模式、蹭流量就能得来的了,而是要靠“十年磨一剑”的硬核研发,这正应了古人《十富谣》里说的“不辞辛苦走正路,理当富”。
钟慧娟母女的财富,基石就是数十年的研发积累,这种基于知识产权的财富,扛事儿能力特别强。
翰森制药上半年光研发就花了14.41亿元,占收入的19.4%,同比还增长了20.4%。
![]()
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的是实打实的全球竞争力:和罗氏合作的新型抗癌药,光首付款就拿了8000万美元;跟再生元合作的双受体激动剂,直接拿下了海外独占许可。
不像有些互联网公司,模式一被复制就不行了,也不像房地产企业,政策一变就受影响,创新药的价值根植于人类对健康的永恒追求,只要能治病,就永远有市场。
这也是“沉得住气的投资”(耐心资本)的胜利。
生物医药行业根本没有快钱可赚,得有长远眼光和扛得住失败的勇气。
资本市场给翰森近2000亿市值,看中的不是它当下57.8亿元的半年创新药收入,而是它未来的产品管线,比如那款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抗癌药,未来可能带来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蓝思科技也一样,2024年研发投入27.85亿元,创了历史新高,才换来在玻璃、陶瓷等领域的领先地位,还能把技术复制到新能源汽车领域。
这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赚钱逻辑,正在取代过去靠投机、靠资源的旧模式。
就连家族企业的传承都变了样。
以前大家觉得富二代就是“守家业”,现在不一样了。
38岁的孙远作为新一代管理者,深度参与翰森的全球化战略,和罗氏的合作、海外市场的拓展,都有她的身影。
宗馥莉辞掉娃哈哈的职务后,也没闲着,专注做“娃小宗”这个新品牌,搞年轻化、个性化的产品,想走出自己的路。
她们不再是单纯的“继承者”,而是用新技术、新思维推动企业升级的“革新者”,这也是现在企业能长久发展的关键。
女首富换人的背后,藏着中国经济最真实的转向: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彻底落幕,硬核科技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当财富开始向研发、向制造、向创新倾斜,当女首富来自创新药行业,当女企业家前十里科技制造领域占了六成,这信号再明确不过,中国经济正在从“靠资源赚钱”转向“靠技术赚钱”。
以前大家觉得“囤地的最有钱”,现在才发现“搞研发的才长久”。
未来的富人,拼的不是手里有多少地皮,而是有多少专利;未来的赛道,比的不是关系和资源,而是技术和耐心。
这波趋势,不管是找工作、创业还是投资,都得看清。
跟着政策走、跟着技术走、跟着长期价值走,才能在新的财富浪潮里站稳脚跟。
那些还抱着旧思维的,迟早会被时代甩在后面。
![]()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前十详情+核心企业业绩摘要,把每个人的财富来源、业务亮点都梳理清楚,方便你快速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