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陈佩斯罕见揭秘:当年《吃面条》爆火后,差点回不去电影界

0
分享至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参加四大门户(四大门户这个说法都快消失了)的活动了?

现在,还有哪家平台在认真做新闻做内容吗?

信息流横行的当下,还有必要认真打磨内容吗?

2025年11月5日下午,北京凤凰中心内,一年一度的新浪新闻探索大会如期启幕。这是我第N次参与这场活动,站在现场,心中感慨颇深——在如今AI几乎能创作一切、信息流推送日益普及的当下,仍有这么多人愿意聚在一起,深入探讨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创作,共同呼唤精品内容创作的回归,这份坚守本身就极具价值。



作为一名深耕原创内容领域20余年的从业者,我尤为动容:当不少平台追逐流量、弱化深度创作时,新浪仍在认真组织这样的活动,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业界人士,一同拆解内容创作的方法论、探讨行业未来的方向。

更让我敬佩的是,主办方的几位领导早已功成名就,却依旧冲在内容创作的一线。

就像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在当天的活动中还客串了主持人,与陈佩斯父子展开了一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精彩对话。他抛出的问题极具洞察力,不仅勾起了陈佩斯的诸多回忆,更巧妙引出了陈佩斯关于喜剧创作的核心方法论。

我在现场飞速记录,收获满满,也深深被这种“沉浸式探讨创作”的氛围感染。

活动间隙,我也不禁思考,新浪至今已走过28年,这28年间,中国互联网行业迭代迅猛,无数媒体、门户与APP悄然退场、走向消亡,可新浪却能屹立不倒,始终是内容与新闻领域的一面旗帜。这份“长青”的背后,想必藏着对内容本质的敬畏,以及对行业初心的坚守。

01

谁还在坚持做内容?

在今天这个无脑信息流内容霸屏的时代,谁还在做内容?谁还在认真做内容?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不妨对比两个案例,你会一目了然。

我们下载今日头条APP与新浪新闻APP,直观感受二者的差异,答案几乎无需多言。若单论内容数量,今日头条无疑远超新浪新闻;但要是比内容质量,新浪新闻则远胜一筹。作为一名老媒体人,如果只能二选一,会选择新浪新闻APP。

PS:有人说我看不上今日头条,其实更看不上百家号和UC的内容推送机制,现在几乎以推送能吸引眼球的奶头乐内容为主了。

这个对比,像极了乾隆皇帝的诗歌与李白、杜甫诗歌的差距。乾隆的诗作数量,比李白、杜甫加起来还要多10倍不止;可论创作质量,李白、杜甫的诗歌却比乾隆的作品高出10倍有余。试问谁对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更重要?答案显而易见。

内容创作领域亦是如此,数量从来不是衡量价值的核心标准,质量才是立足的根本。

当然,除了新浪,其他几家门户其实至今都在认真做内容。这几年,我陆续参加过它们不同部门举办的内容创作分享会、研讨会,或是各类公开活动,能清晰感受到它们对内容的重视。

更难得的是,很多时候,这几家平台的核心高管都在亲自参与内容创作。前文提到的王巍自不必说,微博CEO王高飞也在深耕短内容领域(微博发表观点也是一种创作),新浪财经体系的负责人邓庆旭也还在采访对话的一线;搜狐的张朝阳更是坚持至今,不仅开设物理课,每年搜狐举办的新闻大会等活动,他也都会亲自参与;腾讯虽有部分内容骨干调整,但打开平台仍能看到不少优质原创内容板块,去年我还受邀去腾讯参与内容互动沙龙;网易则保留着诸多原创内容频道,尤其是它的评论区依旧独树一帜,在引导用户参与内容创作方面,至今仍是行业标杆。

就连看起来没存在感的凤凰网,也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移动矩阵,近期又强化了原创内容制作。

而在这几家之中,新浪算得上是最老的门户之一。如今早已不能用门户来定义它,可它依旧冲在内容创作的前沿,无论是PC桌面门户时代的“新浪网”,还是移动新闻客户端时代的“新浪新闻”,都会投入资源和人力,制作和出品一批批原创内容。

之前我在文章中提到过,新浪新闻的各种原创栏目或者节目,覆盖了科普、综艺、情感、生活、科技、财经等近20个垂直领域。集合了多个精选IP矩阵,除了新浪新闻官方出品,还联手各方原创内容生产者,每天输出大量精品内容。

在新浪的内容至上原则上,这两年,《一天零一页》、《图数室》、《蜂鸟》、《头号青年》、《前主编》等一批批原创栏目,出现在了公众手机屏幕上。《热浪之外》更是成为出圈的现象级栏目。新浪新闻的这些原创栏目和内容,不仅是对新闻事件或者热点人物的深度挖掘,更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它们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见,引领着公众的思考与讨论,塑造着社会的共识与价值观。

02

陈佩斯:内容创作是科学工程

前文我们提到过,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在当天的活动中还客串了主持人,与陈佩斯父子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这是当天活动最高潮的环节,我身边有多位媒体人全程都在拿着手机不停拍摄,生怕错过精彩环节。



我在现场,聆听了陈佩斯分享的喜剧创作方法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陈佩斯是我们那代人心目中的超级巨星,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看过陈佩斯的很多作品,惊为天人。现在能够近距离学习他的创作方法,无疑是幸运的。

陈佩斯说,创作需要遵守科学,核心源于对“规律”的探索。

陈佩斯回忆,早年与朱时茂在舞台表演时,全凭感觉“瞎演”,同一包袱有时响有时哑,像盲人摸象般紧张冒汗。

直到马季、姜昆两位先生传授“三翻四抖”的技巧,他才明白喜剧有可学习、可重复的规律,也就是需做好铺垫再抖包袱,节奏把控有特定韵律,而非靠运气。

后来他进一步研究人类行为逻辑,发现艺术与科学并非两条路,探索喜剧规律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认知”。

由此,陈佩斯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创作方法论。

陈佩斯创作方法论总结

一、核心动力:以兴趣为底层驱动

对喜剧的热爱、给他人带来笑声的诉求是创作核心,观众的赞许与反馈形成用笑声换认可的良性循环,推动持续探索。

秉持超越自我的追求,不满足于现有作品,始终想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保持创作惯性。

二、创作原则:拒绝束缚,坚守本质

摒弃“规矩至上”的固化思维,反对用条条框框禁锢创作,主张思想自由驰骋。

坚守“戏比天大”的理念,将创作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选捷径,踏实打磨每一部作品。

定位“低于观众”的创作姿态,作品贴近生活,让观众产生这说的就是我的共鸣,拒绝居高临下的教育式表达。

三、科学方法:遵循规律,精准落地

掌握喜剧创作的底层规律,如“三翻四抖”的节奏技巧,明确铺垫与抖包袱的时机,让创作可重复、可学习。

研究人类情感与认知逻辑,将其融入故事结构设计,让喜剧效果符合观众心理规律,而非依赖运气。

以观众反馈为校准标准,通过舞台演出中观众的笑声判断包袱效果、节奏合理性,持续调整优化。

四、迭代逻辑:直面压力,主动突破

正视行业“作品即废品”的特性,将观众对新节目的期待转化为创作动力,不断求新求变。

跨界转型时敢于推倒重来,摒弃过往经验,重构创作理念与逻辑,在试错中实现自我突破。

平衡艺术追求与市场反馈,尊重观众需求,打造有价值的作品,依托良性市场实现创作落地。

五、底线坚守:真实体悟不可替代

创作源于自身经历与感悟,拒绝脱离生活的凭空设计,确保内容有感而发。

认可技术(如AI)可学习创作规律,但强调艺术的变数与品味源于人生磨砺,无法被机器复制,坚守人文内核。

这些方法论可能比较枯燥,我来说几个现场听到的细节,不过隔了一天,记忆力有限,可能记不太全。

陈佩斯提到,他一开始创作的核心动力就是喜欢、感兴趣,没有其他杂念,并且他认为观众的笑声就是对他最大的奖励。这一点我特别认同,其实现在我们搞创作也是如此,动力不该是获得多少奖项,而在于通过创作给读者带来了什么价值。

陈佩斯还反复强调“戏比天大”,他儿子陈大愚现场分享了一个细节:陈佩斯曾为了让他练好一个拍桌子的动作,让他反复练习了40多次,最后手都肿了,快拍烂了。陈佩斯还专门指导细节,要求他手先画一个圆再拍下去。当天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让人意外的是,作为表演艺术家的陈佩斯,在谈话中反复提到“科学”这个词。这让我想起当年去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时,胡百精老师也说过,人类有听故事的底层需求,而创作是一套科学的方式,有模式、有“套路”,就像做科研产品一样,有顺序、有底层逻辑。

另外关于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应用,我原本以为70多岁的艺术家会比较抵触(有一段时间,陈佩斯父亲陈强的形象被AI“复活”,这让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感到不适),但他们反而积极拥抱这种变化,很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

这里再补充一个细节。当天,陈佩斯还罕见的分享了当年《吃面条》给他带来的荣誉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危机。这些内容以前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说法,但大多是以讹传讹。

陈佩斯说,《吃面条》作为他的经典小品,爆红背后却满是质疑。

当年,作品在春晚成功后,电影界给出全是负面反馈,认为“搞笑不严肃”,甚至歧视小品演员,觉得其创作不艺术。(这里补充下,陈佩斯早年是电影演员,演小品是后来的事情)当时电影界从业者多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居,认定艺术必须严肃。不过,陈佩斯坚持喜剧人应低于观众,作品要贴近生活而非居高临下教育人。

理念不合让他后续想回归电影时屡屡碰壁,剧本被收却无回应、想见负责人遭拒,最终只能自己投资借贷、提着电影片头全国跑发行,在观众笑声与行业质疑的反差中,扛下巨大的精力与经济压力。

03

AI带来的新机会

过去几年新浪新闻探索大会,甭管主题如何如何不同,AI也始终是核心话题。甚至有一年,王巍和“图灵”还来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多的AI对话,技惊四座。

当天的活动,现场所有的嘉宾,也都无一例外,提到这个早已经烂大街的词汇--AI!

由于每个嘉宾都在讲AI,干货放这里可能得有两三万字。艰难取舍之后,我还是想把爱奇艺创始人龚宇的演讲,分享给大家。



在新浪新闻探索大会,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惊喜现身,抛出了“112定律”。

我们姑且把这个112称之为AI创作时代的摩尔定律。

这一定律的核心是,当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让内容单位时长成本降到原来的10%以下,创作者数量会暴涨10倍以上,作品数量更是会激增100倍以上,而3-5年内产业格局必然迎来颠覆 。

最鲜活的例子就是微短剧。凭借成本优势(较传统影视低一个数量级),今年新出微短剧达2万多部,远超院线电影和电视剧总和,完美印证了“112定律”的预判。

而现在,触发下一轮变革的变量已明确,就是AI。龚宇举例,一位有20年编程经验的资深工程师,在进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借助AI编程工具将效率提升20倍,而类似的效率提升在团队层面也达到2-5倍,目前爱奇艺已有70%员工使用AI工具,年底前计划实现100%覆盖,“不会用AI工具将难以留在公司”。

他提醒行业警惕“看不懂、追不上”的陷阱:当前AI大模型正快速解决内容可控性、稳定性等难题,一旦实现成本跃迁,创作者边界将被彻底打破。这个定律从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所有内容从业者的生存指南。

龚宇的这些论述,和我在上周写的《丁道师:关于AI“创作”的两点新思考》一文,有高度吻合之处。

我说,以往只有不到10%的专业人员适合从事内容创作(这里的创作包括写作、画图、做视频等等),这对人类族群的创造力而言,是一个巨大浪费。

而现在,借助AI工具,90%的人都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内容创。

也就是说,那些具备思想深度、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力,却缺乏写作、设计、剪辑等实操技能的人,如今能依托AI工具,可以将脑海的创意想法精准转化为高质量内容,真正实现“创意为王,技能由AI补齐”,让创作的核心回归到思想与想象力本身。

比如说我奶奶,今年80多岁了,没上过学,连基本的文字都不认识。但她会用触屏的形式和手机进行交互,就可以把儿孙的照片变成动态视频,未来也可以轻易制作数字人。

再举个例子,有个唐诗爱好者,喜欢音乐却不懂音乐创作。他把李白杜甫的友情写成歌词,豆包自动生成了唯美的音乐。我听了后,大为赞赏。

还有人有个科幻创新脑洞,但不懂物理,更不懂科幻写作,借助大模型,也写出来高质量的科幻小说。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正当龚宇携“112定律”四处分享时(在这场活动之前,龚宇在横店活动上也分享了112定律),隔壁的对手腾讯视频,抢先一步践行了“112定律”的实践。腾讯视频,刚刚推出了「AI短片创作大赛」,大赛累计收到6000余个AI创作的视频,作品覆盖IP二创、科幻、动画、剧情、音乐MV、历史人文等多元题材。

昨天晚上我看了其中的一些视频,大为震撼。我有一种预告,AI制作的视频,挂上龙标进入电影院,已经不远了。

哈哈,我们的行业,越来越好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卡地亚这一夜,珠圆玉润的郭晶晶,秒了内娱一堆“排骨精”

卡地亚这一夜,珠圆玉润的郭晶晶,秒了内娱一堆“排骨精”

白面书誏
2025-11-10 12:25:56
一场台风,让菲律宾看明白了,马尼拉时报发声:菲律宾人,回家吧

一场台风,让菲律宾看明白了,马尼拉时报发声:菲律宾人,回家吧

李子橱
2025-11-09 21:10:03
惊艳全球!新机曝光:10000mAh+骁龙8 Gen5+2亿潜望长焦!

惊艳全球!新机曝光:10000mAh+骁龙8 Gen5+2亿潜望长焦!

科技堡垒
2025-11-09 11:58:07
悲剧!宝马车女司机被侧翻的渣土车砸死,家里有孩子在等她

悲剧!宝马车女司机被侧翻的渣土车砸死,家里有孩子在等她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09 19:09:17
持"黑人智商低于白人"观点的“DNA之父”辞世 生前被剥夺所有荣誉

持"黑人智商低于白人"观点的“DNA之父”辞世 生前被剥夺所有荣誉

深度报
2025-11-09 22:53:16
“人民咖啡馆”被央媒点名批评后紧急改名,记者实探:店铺已开始整改,店名被遮盖

“人民咖啡馆”被央媒点名批评后紧急改名,记者实探:店铺已开始整改,店名被遮盖

极目新闻
2025-11-08 13:20:10
赵少康亮票案是“奉旨办案”?罗智强:民进党还不甘愿收手

赵少康亮票案是“奉旨办案”?罗智强:民进党还不甘愿收手

海峡导报社
2025-11-09 16:23:08
特斯拉 Model Y L 交流外供电适配器上架,售价 599 元

特斯拉 Model Y L 交流外供电适配器上架,售价 599 元

IT之家
2025-11-10 10:36:07
毛新宇少将担任副部长!妻子刘滨担任扇子协会会长

毛新宇少将担任副部长!妻子刘滨担任扇子协会会长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11-09 14:50:17
重磅:乌克兰摧毁俄罗斯两大发电厂!对能源系统的打击升级

重磅:乌克兰摧毁俄罗斯两大发电厂!对能源系统的打击升级

项鹏飞
2025-11-09 20:32:28
200块一碗的天价麻辣烫,让老外重新认识中餐

200块一碗的天价麻辣烫,让老外重新认识中餐

酷玩实验室
2025-11-10 11:59:56
再遭失利,内马尔不满自己被换下并直接返回更衣室

再遭失利,内马尔不满自己被换下并直接返回更衣室

懂球帝
2025-11-10 09:58:41
长沙不雅视频后续!女医生同款睡裙超22万人购买,幕后偷拍者曝光

长沙不雅视频后续!女医生同款睡裙超22万人购买,幕后偷拍者曝光

壹月情感
2025-11-09 18:01:35
带伤出战!打满40分钟!哈登真是连败战犯吗?

带伤出战!打满40分钟!哈登真是连败战犯吗?

篮球盛世
2025-11-10 18:12:44
“最帅展昭”离世,享年58岁!

“最帅展昭”离世,享年58岁!

黎兜兜
2025-11-08 21:22:56
助攻王拉什福德再获致敬,巴萨放弃提前买断!曼联预计3000万进账

助攻王拉什福德再获致敬,巴萨放弃提前买断!曼联预计3000万进账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0 10:17:01
事发上海早高峰!老人被撞多处骨折,肇事者逃逸,他拿出关键证据

事发上海早高峰!老人被撞多处骨折,肇事者逃逸,他拿出关键证据

环球网资讯
2025-11-10 15:31:06
北京这一夜,妖艳四射的朱珠和巩俐,却败给了全裹出镜的郭晶晶

北京这一夜,妖艳四射的朱珠和巩俐,却败给了全裹出镜的郭晶晶

崽下愚乐圈
2025-11-10 11:22:22
中国航天员命悬一线,救援时间竟引发国际热议!

中国航天员命悬一线,救援时间竟引发国际热议!

单手搓核弹
2025-11-10 14:20:06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卫健委通报医院回应,当事人报警,涉事副院长与女医生将被问责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08 05:57:56
2025-11-10 18:27:00
丁道师 incentive-icons
丁道师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
1897文章数 35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郝蕾风波升级?

头条要闻

20年驾龄"老司机"一踩油门就失控了 新能源车企回应

头条要闻

20年驾龄"老司机"一踩油门就失控了 新能源车企回应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财经要闻

最终,万科只成全了一个人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亲子
数码
游戏

上新|| 秋冬也可以穿的漂亮小裙子,美到心动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亲子要闻

61岁阿姨育儿有招,别再说老人不会带娃

数码要闻

霸气!董明珠硬刚冰箱跨界质疑:后来者不等于跟随者

残酷牧场主的生殖管理!肉鸽新作《绝育大师》已上线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