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南京照相馆》等优秀影片带动下,2025年国内电影市场红红火火,中国电影海外市场也取得可喜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合计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票房收入;海外上映国家和地区46个,年度海外票房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影片13部。其中,票房500万美元以上影片7部,票房1000万美元以上影片2部,票房5000万美元以上影片1部。
![]()
![]()
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10亿元海外票房收入的背后,是中国电影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在产业发展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信心愈发坚定。
1
国产电影扬帆出海
不断刷新票房纪录
2025年,中国电影持续“圈粉”海外观众。2025年国内票房排名前10的国产电影中,有9部实现海外上映;国内票房排名前20位的国产影片中,有15部实现海外上映。
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开启全球发行,仅北美就有770多间影院同步上映,预售票房和排片量均创该地区近20年华语影片纪录。目前,该片全球总票房超159亿元,海外票房收入6900万美元,是近年来海外票房收入最高的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接连斩获“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更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成为中国电影对外文化交流的闪亮名片。
同为春节期间上映的《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影片,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其中,《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登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海外票房800万美元,持续扩大中国神话独特魅力。今年春节期间,《唐探1900》在北美地区排片共计213间影院,澳新地区排片共计93间影院,刷新华语影片海外发行排片纪录。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泰国上映首日,以164万泰铢斩获当日票房冠军,刷新华语电影在泰国的最佳开画成绩。
今年暑期档热映影片《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上映。其中,《南京照相馆》先后在11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海外票房已超500万美元。该片还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8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电影《731》自9月公映以来,已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等区域,仅北美就有130余家影院同步上映。
2025年以来,大批优秀中国影片通过境外展映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2025年1—9月,我国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31个中国电影节展,共展映《长空之王》《热辣滚烫》等中国优秀影片64部次,放映262场次,让海外观众有机会更直观地与电影内容共情,收获情感共鸣。
近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衔出品的中国首部8K太空实拍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在英国、德国、匈牙利、墨西哥等多个国家亮相。影片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德国首映,来自德国航空航天、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观影活动。“影片不仅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突破发展,更使科技影像升华为承载人文精神与美学价值的太空诗篇。”观众观影后,不仅被影片所打动,更对中国航天事业和中国人的探索精神有了更生动的认识。
2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电影海外热映的背后,是中国电影量与质的双重提升。目前,国产影片“出海”已突破功夫、武侠等类型局限,从动画、战争、动作、奇幻电影到喜剧、悬疑、爱情电影,题材更加多元。这些影片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明互鉴的沟通桥梁。
《哪吒之魔童闹海》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但在传统故事基础上大胆创新,赋予“哪吒”这一经典角色及其故事全新的生命力。在自我成长的主题上,影片传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打破国界限制,引发海内外观众共鸣共情。故事探讨的“个体觉醒”“亲情羁绊”“家庭责任”等主题,有着跨越文化的感染力,让全球观众在情感上深度共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一批抗战题材影片跨越国界,在全球赢得广泛共鸣。《南京照相馆》《东极岛》《里斯本丸沉没》《731》等影片,以电影的方式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彰显我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受到国际主流舆论高度关注。不少海外观众观看《南京照相馆》后表示,影片令人深切地感受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
“出海”电影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捕风追影》《误判》等影片,运用现代视听技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吸引多国观众走进电影院。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开展“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通过中国电影“走出去”,带动海外游客“走进来”,成功将电影的影响力转化为旅游的吸引力,有效带动入境游,形成“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新模式,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中国电影在海外取得的成绩,不仅体现在票房数字上,更在于通过这些影片,中国文化得以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舞台。
3
海外“直发”
传播手段不断升级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海外发行策略持续调整优化。今年以来,国产影片纷纷采用“海外直发”模式,抢占“同步上映”新机遇,并寻求与国际化发行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宽海外宣发渠道。
今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影片在国内定档后,便迅速锁定北美和东南亚院线资源,实现准同步上映;《南京照相馆》在国内上映后不久,便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
同步上映既体现内容国际化表达的自信,也是中国电影全球宣发机制不断完善的结果。对此,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表示,“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要思考这部影片什么时候在国内上,是否能国际同步。如果要实现同步,可能一年前甚至两年前就要和海外发行团队沟通,发行方对海外院线的落地要有一个时间表。”
如今,电影从业者已将国际化传播意识前置于创作的全流程。在影片前期筹备阶段,主创就会充分考量海外观众的认知习惯,从字幕翻译的精准度,到镜头语言的运用,都为中国电影“出海”打下坚实基础。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进行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柬埔寨语等15种语言版本的翻译,提升国外观众对中国神话故事的理解,并让当地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电影《窗外是蓝星》导演朱翌冉介绍,主创团队制作10余种语言的版本,在影片创作生产初期,团队就考虑海外市场和海外收购,把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有机结合。
在宣发上,电影创作者积极尝试多元宣推方式,根据当地观众观影习惯,灵活制定发行策略,力求精准触达当地观众。《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借助TikTok等社交平台发布幕后花絮,引爆话题;《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前置大量宣发工作,不仅提前制作IMAX和杜比的国际版本,还预订多国最大的IMAX影院做首映式,片方投入大量预算拓展海外影院排片;《唐探1900》与海外院线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本地化的海报、预告片与线下路演,精准触达观众;《731》片方也与海外华人社群合作,开展“真相接力”活动,吸引年轻观众。
恰当的海外发行策略,帮助中国电影实现全球“圈粉”。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认为,中国电影“出海”要从题材规划、创作表达、制作标准、发行渠道与版权运营等方面入手调整,提高发行与版权运营意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中国电影向电影强国跨越的关键是提升全球影响力。他建议,一是支持国际主流电影节,展现创作活力;二是巩固海外华人市场,加强国际影视公司合作,拓展非华人市场;三是梳理成功经验,结合市场预测,精准布局创作。
4
高科技、工业化
赋能中国电影创作
电影产业的工业化革新和技术升级,是助力国产影片“走出去”的重要因素。《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流畅震撼的视效,将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注入现代动画工业体系。影片集结全国100多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制作人员,通过产业协同平台,形成涵盖建模、特效、渲染等全流程的矩阵化执行体系。这种精密协作模式,加上AI动捕技术、实时模拟宣纸晕染技术等技术的融合应用,真切展示中国电影的“体系化生产”和全链条协同。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使用2000余个特效镜头,展现中国电影产业工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东极岛》被评价为“华语影史水戏拍摄时间最长的电影”。从70天水下实拍到自研海洋拍摄系统,影片完成一场跨越水上、水下与海岛的拍摄挑战,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蹚出一条新路。国庆档上映的《刺杀小说家2》则以3000个视效镜头,构建宏大的科幻奇观,既有工业体系的成熟与壮大,也有东方文化的自觉创造。
![]()
科技创新是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它不仅重塑电影的视觉语言,更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进步,人工智能与影视工业的融合向纵深发展,青岛东方影都、浙江德清AI虚拟影视基地等一批新型电影制作基地应运而生。
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电影科技发展创新座谈会上,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龚波介绍,中国电影技术标准已从跟随者逐步成为引领者。 2024年11月,《数字电影 LED 影厅光学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通过ISO立项,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放映技术领域取得国际话语权。不仅电影技术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电影数字资产国家平台建设也已经起步。该平台以“主节点+分节点”分布式架构为基础,覆盖资产存储、版权保护、智能交易等全流程。另外,以CINITY LED(中影集团自主研发的影院LED放映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格式放映系统快速推进。
当前,虚拟制片在国内影视行业已逐步落地,众多虚拟制片影棚相继建成。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CEO李炼介绍,为打破传统影视创作的局限,全新开发的虚拟制片系统,已实现从剧本到成片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未来,随着虚拟制片与 AI 技术的持续深化应用,影视行业将加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为内容升级提供坚实技术底座。此外,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的国家,这将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国际标准制定到数字资产平台建设,从放映装备国产化到AI技术深度应用,中国电影科技自立自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也为全球产业提供“中国方案”。当工业硬实力遇上文化软实力,这场科技与艺术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崭新篇章,为中国电影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官微
![]()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