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最近刷到条俄乌战场的视频,看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乌克兰派了 11 个特种兵,坐着两架美国给的黑鹰直升机,想偷偷摸摸在红军城搞空突。
结果脚刚沾地就被俄军无人机盯上,没几分钟全没了,俄军士兵把这段视频发上网,网友都炸了锅,不少平时不怎么关注战局的人都忍不住吐槽:这哪是去打仗,分明是送人头啊!
要说最讽刺的,是这行动里满是北约的影子,黑鹰直升机是美国援助的,空突战术也是北约特种部队的看家本事,可到头来连个落地缓冲的机会都没有。
![]()
大家都知道北约一直帮乌克兰,又是送装备又是教战术,怎么到了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这套组合拳就这么不管用了?这场 “自杀式空突” 背后,到底藏着多少门道。
11月1日前后,当时红军城的仗打得正胶着,乌克兰为了支援这边,派出了这支11人的精锐特种小队。
他们坐的是两架UH-60黑鹰直升机,选在红军城西北方向降落,也就是波克罗夫斯克西部的边远地区。
![]()
这个降落点后来被扒得明明白白,精准坐标是48.296650° N,37.133167° E,离M30公路不远,到市中心大概3.5到5千米。
可谁能想到,这地方看着偏,却是双方交火最激烈的区域之一,俄军早就有无人机在附近潜伏,黑鹰直升机刚出现在公路上空,就被盯上了。
视频里能清楚看到,队员们刚从飞机上下来,俄军的 FPV 无人机就跟疯了似的冲过来,躲都没法躲。
![]()
有人可能不知道FPV无人机的厉害,这种无人机能实时传画面,操控者跟 “身临其境” 似的,打移动目标特别准,而且成本不高,现在俄乌战场上到处都是,经常用来打装甲车、打步兵,乌军这次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其实单看这11个人的下场,可能觉得只是一次小失利,但要是结合红军城的整体战局,就知道这次行动有多荒唐了。
红军城这地方,从去年就开始打,一直是俄乌双方的必争之地,谁都不肯松口。
![]()
截止到11月2日,俄军已经控制了波克罗夫斯克大约60%的领土,主要集中在城市东南部的铁路枢纽,还有米尔诺赫拉德东部和部分西部地区。
更要命的是兵力差距,俄军在红军城周边部署了大约10万兵力,从东南、东部还有西部部分地区形成三面包围,而乌军在这儿的兵力还不到1.25万,双方比例差不多是8:1。
乌军早就陷入极端劣势,现在只能守着城市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靠坚固的阵地一层一层阻击俄军。
![]()
俄军的打法也特别 “稳”,不跟你硬拼,而是派小股部队渗透,最多一组40人,带着3到4天的口粮和无人机,钻到前线兵力交叉的地方,扎下来就不动了,慢慢跟你打消耗。
大部队则在外面切断乌军的补给线,一点一点蚕食阵地,有视频显示,乌军拍到俄二线部队慢悠悠穿过城市中心,有些地方俄军还建起了坚固的支撑点,这说明俄军在局部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双方每天在城里要打几十次近距离交火,无人机大战更是家常便饭,伤亡方面俄军还略微占优,在这种局面下,乌克兰突然派黑鹰直升机送11个人过来,任谁看都觉得奇怪。
![]()
空突作战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强、能打突然性,要么是高速渗透打击,要么是执行高风险的撤离任务,就11个人,怎么看也不可能扭转战局啊。
关于这11个人的身份,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们是乌克兰军事情报局派来的精英,专门从基辅调过来的,这次行动还由局长布达诺夫亲自协调。
另一种说法则跟北约有关,毕竟黑鹰直升机是美国援助的,空突战术也是北约和美国特种部队的经典套路,所以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北约的雇佣兵。
![]()
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至今没个准信,乌克兰方面也没给出明确解释,至于他们的任务目的,就更让人猜不透了。
乌克兰官方的说法一会儿是 “反击俄罗斯的渗透”,一会儿是 “进行一次特种推进”,还有的说 “要保卫关键补给通道”,可这些理由都没有很高的可信度。
就拿保卫补给通道来说,11个人连个防御工事都没法建,怎么保卫?反击渗透就更别提了,俄军渗透小组最少都是40人,11个人上去不是送吗?
![]()
倒是有个比较靠谱的猜测,说他们是来接某位大人物撤离的,毕竟红军城局势越来越糟,乌军高层或者重要人员留在这儿太危险,派精锐特种部队用直升机接走,也符合空突作战的撤离用途。可没想到着陆区早就被俄军盯上,任务没完成,人还全没了。
不过也有人分析,这可能根本不是一次正经的军事行动,而是乌克兰高层搞的 “政治表演”。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已经第4年了,打得越来越残酷,俄军早就不玩那些华而不实的招数了,可乌克兰却总喜欢搞点 “大动作” 吸引关注。
![]()
去年乌克兰就突袭过俄罗斯境内,当时也引起了不少讨论,可代价是牺牲了不少精锐力量,还打乱了自己的防线部署。
这次派11个人坐黑鹰直升机空突,大概率也是为了提振士气,或者向西方要更多援助。
毕竟战争打了这么久,乌克兰的资源消耗很大,全靠西方援助撑着,要是没点 “行动” 证明自己还在 “抵抗”,西方那边可能就不太愿意继续给钱给装备了。
![]()
但这种 “表演” 的代价也太大了,11名特种队员,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精英,就这么白白牺牲了,两架黑鹰直升机也可能受损或者被缴获。
要知道,黑鹰直升机是美国陆军的主力直升机之一,性能确实不错,可再先进的装备,用不对地方也白搭。
乌克兰拿到这些装备,却没能好好规划战术,反而搞出 “送人头” 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
再说说乌克兰派来的援军,为了挽救红军城的局势,乌克兰已经派出了约1.6万人的援军部队,主力是国民警卫队第31第涅伯旅和第28基辅旅,还带着260多辆装甲车和160多门火炮,目标是给城里的守军打开一条向西撤退的生命通道。
现在的局面,跟二战时期著名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前期有点像,一方全力围堵,一方奋力突围。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里,苏军也曾陷入德军的包围,后来虽然组织了突围,但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
乌克兰这次的援军能不能成功打开通道,还要看俄军的阻击力度,不过从目前俄军的部署来看,三面包围的态势很稳固,补给线也掐得紧,乌军援军想突破恐怕没那么容易。
还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就是乌军抓拍到俄二线部队悠闲穿越城市中心。这说明俄军在部分区域已经有了绝对的控制权,不然也不敢这么 “放松”。
而乌军只能靠阵地阻击,连机动都很困难,双方的处境对比太明显了,回过头再看这次空突行动,不管是接人还是搞表演,都暴露了乌克兰在军事指挥和战术规划上的问题。
![]()
明明知道红军城周边俄军无人机密布,还选择在交火最激烈的区域着陆,连基本的侦察都没做到位;明明兵力差距悬殊,还派小股部队单独行动,完全没考虑协同作战。
这种情况下,失败其实是必然的,网友的群嘲也不是没道理,“白送”“自杀式突击” 这些评价虽然难听,但确实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战争不是儿戏,每一次行动都关系到士兵的生命,也关系到战局的走向,靠 “博眼球”“搞表演”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
现在红军城的局势还在恶化,乌军守军被困,援军又面临阻击,11人特种小队的覆灭只是这场战役中的一个小插曲。
但这个插曲却反映出乌克兰在战争中的困境:装备靠援助,战术学北约,可实际战斗力却没能跟上,反而屡屡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决策。
![]()
最后也想问一句,北约的战术和装备要是真那么厉害,怎么没能帮乌克兰避免这样的惨败?是乌克兰没学到位,还是北约的那套东西本来就不适合俄乌战场的实际情况?
不管答案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靠 “送人头” 的行动,永远赢不了战争,也换不来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