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Siri…算了,我自己来吧。” 这个场景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常被调侃“人工智障”的 Siri,这次可能真的要迎来一次“大脑移植”手术了,而主刀医生,竟然是它的老对手——谷歌。
根据多家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苹果公司正计划采用谷歌强大的 Gemini 人工智能模型,来驱动下一代 Siri 的重大升级。为此,苹果预计将每年向谷歌支付约 10 亿美元的“技术服务费”。这项备受期待的 Siri 革新,预计将在 2026 年春季,伴随 iOS 26.4 更新与用户见面。
![]()
这次合作的核心,是谷歌一个拥有 1.2 万亿参数的定制 AI 模型。这是什么概念?相比之下,苹果目前用于云端“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模型参数约为 1500 亿,两者相差近 8 倍。这意味着 Gemini 能处理远比现在 Siri 更复杂的指令和数据。
根据协议,Gemini 将主要负责 Siri 更“烧脑”的工作,比如信息摘要和多步骤任务规划。简单来说,当用户提出复杂请求时,例如“帮我规划一下周末去上海的行程,并推荐几家附近的特色餐厅”,Gemini 将负责理解、拆解并规划任务。而一些基础功能,则继续由苹果自家的 AI 模型处理。
![]()
对于用户最关心的隐私问题,苹果也做足了功课。据悉,谷歌的 Gemini 模型将在苹果自家的“私有云计算服务器”上运行。这意味着所有用户数据都将被隔离在苹果的生态系统内,谷歌无法接触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延续了苹果一贯对用户隐私的承诺。
尽管这次合作堪称科技界的“活久见”——毕竟谷歌每年还要付给苹果约 200 亿美元,以维持其在 Safari 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地位——但这更像是苹果在 AI 竞赛中的一次战略性“借力”。
![]()
由于内部 AI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原计划的 Siri 升级被迫推迟。苹果在评估了包括 OpenAI 和 Anthropic 在内的多个合作伙伴后,最终选择了技术实力和合作成本更具优势的谷歌。
然而,这并不代表苹果放弃了自研 AI 的雄心。外界普遍认为,与谷歌的合作是一个“过渡方案”。苹果内部仍在全力开发一个参数规模达1万亿的自研模型,目标是最快在 2026 年投入使用,并最终取代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
总而言之,苹果与谷歌的这次合作,是 AI 浪潮下一次现实又明智的商业决策。它既能让 Siri 快速补齐短板,提升用户体验,也为苹果自研 AI 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你期待一个由谷歌 AI 驱动的 Siri 吗?或者你认为苹果最终能够后来居上,用自家的 AI 惊艳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