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求中国参与核裁军“自废武功”,现在又试射美国最强洲际导弹,看来是动真格了。
![]()
今天来看三个关于核武器的新闻,第一个新闻是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在当地时间11月5日,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试射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6700公里,落点位于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
第二个新闻是11月2日,特朗普说中国正在秘密测试核武器。
![]()
第三个新闻是11月5日,特朗普说他希望帮助中国和俄罗斯,制定所谓的“无核化”的计划。
这三个事情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这不是巧合,而是美国又一次在核裁军问题上,采取的“虚空造牌”套路。
![]()
“民兵 3” 的威慑力展示
此次试射的 “民兵 3” 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国目前唯一现役的陆基洲际导弹,也是其核威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该导弹于 1970 年首次部署,经过多次技术升级后,最大射程可达 1.3 万公里,可携带 3 枚分导式多弹头,打击精度圆概率误差约 120 米,具备对加固地下目标的摧毁能力。
![]()
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在试射后发布声明称,此次行动 “旨在验证武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美国核威慑力量的战备状态”,并强调 “试射提前数月规划,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事件”。
但从试射时机与路线来看,仍具有明显的战略指向性。范登堡太空军基地是美国西海岸重要的导弹试验场,此前多次用于 “民兵 3” 试射,而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靶场则是美军常用的太平洋靶区,两者之间 6700 公里的射程,覆盖了从美国本土到西太平洋的关键区域。
![]()
此次试射采用 “无弹头” 模式,主要是为了避免引发核扩散担忧,但导弹搭载的载入飞行器仍按实战轨迹飞行,全程由卫星、雷达和侦察机跟踪监测,验证了武器系统的全流程作战能力。
美国空军第 30 太空联队指挥官在声明中特别提到,“此次试射让盟友确信美国的核威慑承诺,也让潜在对手明白美国的战略能力”,间接点明了试射的威慑意图。
![]()
核裁军议题的双重标准
在试射导弹前后,特朗普关于核问题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11 月 2 日,他在竞选集会上公开宣称 “中国正在秘密进行核武器测试,违反国际规则”,却未提供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同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又表示 “愿意牵头制定中美俄三方无核化计划,帮助三国减少核武器库存”,并呼吁中国 “加入核裁军谈判,放弃扩大核力量”。
![]()
这种 “先指责后提议” 的模式,与美国以往在核议题上的操作逻辑一致,即先塑造对手 “核扩张” 的舆论形象,再以 “维护和平” 名义要求对方让步。
事实上,美国自身的核力量发展从未停止。根据美国国务院 2025 年发布的《核武器储备报告》,截至 2024 年底,美国拥有现役核弹头约 3750 枚,其中部署状态的核弹头 1750 枚,远超中国公布的核力量规模。
![]()
同时,美国正推进 “核三位一体” 现代化计划,包括研发新型 “哨兵” 导弹替代 “民兵 3”、建造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升级 B-21 隐形轰炸机,该计划总预算超过 1.2 万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前完成核心装备更新。
在要求中国 “自废武功” 的同时,美国持续强化自身核能力,这种双重标准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质疑,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曾指出 “美国的核裁军提议本质是维持自身核优势,剥夺其他国家的安全保障权利”。
![]()
战略博弈的密集动作
从时间线来看,特朗普的言论与 “民兵 3” 试射形成了紧密衔接。
11 月 2 日发表核相关言论后,美国军方迅速跟进试射导弹,两者间隔仅 3 天,且试射声明中强调 “核威慑可靠性”,与特朗普的 “无核化提议” 形成呼应。
这种 “言论 + 行动” 的组合,是美国常用的战略博弈手段,即通过舆论施压制造议题,再以军事行动展示实力,迫使对手在谈判中让步。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射发生在中美关系关键节点,此前美国在半导体、贸易等领域多次对华施压,核领域的动作进一步加剧了战略竞争氛围。
同时,美国还在推动北约核共享机制东扩,计划在波兰、罗马尼亚部署核弹头,并联合英国、澳大利亚推进 “AUKUS” 联盟的核潜艇项目,这些动作都与核威慑能力的强化相关。
![]()
而特朗普提出的 “中美俄无核化计划”,并未提及美国自身的核现代化计划,也未考虑各国不同的安全环境,本质上是将核裁军作为施压工具,而非真正追求核军控平衡。
此外,美国在试射后还加强了与盟友的协调,日本、韩国等国随后发表声明 “支持美国的核威慑承诺”,澳大利亚则宣布将增加国防预算用于 “应对核威慑挑战”,形成了区域层面的联动反应。
这种 “单边行动 + 盟友协同” 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了美国在核领域的战略影响力,也让地区安全局势更加复杂。
![]()
核军控体系的挑战
美国的一系列动作,对全球核军控体系造成冲击。《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是全球核军控的基石,该条约要求核国家 “真诚谈判削减核武器”,而非单方面施压。
中国外交部在回应此事时表示,“核裁军应遵循公平、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大国应率先承担核裁军责任,而不是搞双重标准、转嫁责任”,并强调 “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核力量规模保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从未参与任何核军备竞赛”。
![]()
俄罗斯的反应更为直接,其国防部宣布将增加战略导弹部队的战备值班力量,并加快 “萨尔马特” 洲际导弹的部署进度,以应对美国的核威慑动作。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表示,“美国的试射和言论表明,其无意真正推进核军控,而是试图通过军事优势压制对手”,并指出 “特朗普的‘无核化计划’缺乏实质内容,忽视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
![]()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举动普遍担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记者会上呼吁 “所有核国家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加剧核扩散风险的行动”,并强调 “核军控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国应展现政治意愿,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多个国际组织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也发布报告,指出美国的核现代化计划和单边行动,可能引发新的核军备竞赛,破坏全球安全秩序。
![]()
结语
美国一边要求中国参与核裁军 “自废武功”,一边试射 “民兵 3” 洲际导弹强化自身威慑,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本质上是将核力量作为战略博弈的工具,而非维护全球安全的手段。
“民兵 3” 试射的技术参数、特朗普言论的时间节点,以及美国与盟友的联动动作,共同构成了其在核领域的针对性布局,既试图压制对手,又想巩固自身核优势。
全球核军控体系的稳定,依赖于大国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尊重,而非单边施压或军事威慑。
![]()
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核战略,推动核军控进程的公平合理发展,而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不仅破坏了核军控平衡,还可能引发地区安全局势升级。
历史已经证明,核威慑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只有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均衡的安全架构,才能实现全球战略稳定。
未来,国际社会需要共同抵制核领域的双重标准,推动核军控回到正确轨道,避免人类再次面临核战争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