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漫谈
![]()
作者:刘笑薇,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黄楚滢,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正文约27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近期,全球目光都聚集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
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合作机制,小智君却意外发现今年的APEC有些不同:在这个注意力比黄金更值钱的时代,APEC的议程设置权悄然从谈判桌转移到了热搜榜。
这场峰会的真正议题似乎不再是半导体关税或碳中和目标,而是 “谁能在镜头前笑得最自然”、“如何让本国文化符号C位出道”。
小智不禁感叹:不愧是韩国的传统艺能啊!
APEC变追星现场?
在官方欢迎晚宴上,权志龙出场的三分钟内,现场政要40多次举起手机、闪光灯亮起快20次,相关话题在TikTok播放量更是突破5000万次,直接碾压《庆州宣言》在社交媒体的讨论热度。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流量KPI,可谓是精准落地。
![]()
▲权志龙在2025年APEC峰会上演出
![]()
![]()
▲各国领导人在2025APEC晚宴
政府幕僚向媒体透露,晚宴灯光舞美仅花费240万元人民币,却换来相当于5亿韩元的全球宣传效果。
小智不禁想:这不就是老板平常要求的高转化率吗,原来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韩国政府将饭圈逻辑渗透到外交全流程,从选角、控评到数据打榜,堪称国家层面的粉丝应援会。
青瓦台更是提前半年对参演艺人进行毛发检测,确保零负面风险;外交部组建舆情特攻队,实时监控 。
原本由戛纳影后全度妍主演的宣传片,因青瓦台一句“不够流量”被推翻重拍,最终权志龙驾“APEC专机”的镜头成为现象级传播素材。
韩国智库将K-pop演出转化为文娱GDP,估算权志龙的 APEC 表演带动旅游、代言等潜在收益达 3 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军费预算的 8.6%。
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拿捏了……
![]()
▲2025年APEC庆州峰会宣传视频,由歌手权志龙主演
若将历年亚太青年U30榜单视作亚太青年图鉴,2025 年庆州 APEC 期间揭晓的这份名单,绝非简单的更新换代——它更像韩国主导下的一场规则重构。
2023年 141 名入选者中,娱乐明星仅 3 人。2021 年的封面人物曹雪涛、2023年的 SpaceX 总裁林媛,清一色是各自行业内的领袖。
2025年的榜单,143名入选者中,娱乐传媒与体育界人士占比超 45%。
![]()
▲2025年亚太U30榜单
作为 APEC 主办国,韩国主导的 APEA(亚太青年企业家理事会)今年大幅调整评委构成:将文化传播领域评委占比从 15%提至 40%,其中 6 位来自韩国娱乐公司或粉丝经济研究机构。
这场榜单的娱乐化改造,本质是韩国给亚太国际关系出的一道选择题:是继续看重科技突破、产业协作的“慢价值”,还是拥抱流量话题、符号狂欢的“快热度”?
K-pop不是纯韩货?
1990 年,约瑟夫·奈在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系统提出了“软实力”。
约瑟夫·奈将国家软实力定义为一种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
当这些资源被广泛欣赏和认同,软实力便得以生成。
![]()
▲约瑟夫·奈《软实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Kpop已远非单纯的跨文化传播产品,而是被韩国用来构建其全球软实力的核心产业。
![]()
▲百老汇音乐剧Kpoop
那么,文化就一定是纯粹的本国文化吗?
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混合、交融并生成新形式。
Kpop本身也是一个杂糅的文化产物:它的练习生的培养体系其实源于Jpop。杰尼斯事务所 (Johnny & Associates) 通过Jr.(未出道生)制度开创了“长期培养+实战筛选”的先河,而韩国娱乐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业化改造,形成更严格、更注重市场导向的Kpop模式;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后,驻韩美军带来的爵士乐、摇滚和R&B深刻改变了韩国音乐生态;其视觉美学又融合了韩国传统美学符号与欧美日流行文化,叠加工业化造星体系的精致包装,最终催生了Kpop的核心公式——高强度舞蹈+多语言歌词+全球化编曲。
奈强调,软实力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影响力,需要战略性的杠杆。在这一切背后,韩国政府正是执棋者。
2013年,EXO成员边伯贤受邀在韩国与秘鲁建交50周年的足球友谊赛上领唱韩国国歌。
这场由韩国政府主办的国家级外交活动充分说明:Kpop艺人慢慢被纳入本国正式外交礼仪框架。
在我们熟悉的语境下,这或许有种不和谐的怪异与不庄重感,却为后续Kpop深度参与外交开路:2018 年防弹少年团(BTS)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2023 年 Blackpink 获英国王室授勋,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
▲2023年Blackpink在白金汉宫
在APEC峰会期间,韩国并未将其视为锦上添花的助兴节目,而是作为主舞台。这直接应用了奈的观点: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具有普适性时,其设定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奈同时也强调,非国家行为体在软实力中扮演关键角色。
韩国政府恰恰深谙此道:通过支持偶像担任联合国或各类机构的青年大使,激活庞大的全球粉丝社群。
粉丝们自发组织的宣传、翻译和社交活动,成为韩国软实力背后的助推器,成本低而效能巨大。
![]()
在全球权力格局中,中等强国既缺乏大国的硬实力霸权,又不甘沦为地缘博弈的附庸,往往将 “娱乐化战略” 视为低成本突围的捷径:通过文化符号输出塑造亲和力,以粉丝经济撬动商业价值,用柔性叙事规避外交对抗。
韩国这家 “韩流网红店” 的经营史,藏着所有中等强国的甜蜜诱惑。
韩国的快钱密码:会翻车吗?
短期爆火,靠的流量套路来快速圈粉变现。
娱乐化战略之所以成为中等强国的优先选项,核心在于其能以极低的边际成本,快速兑现经济、外交、形象三重红利,形成 “四两拨千斤” 的战略效应。相较于半导体行业,则需投入万亿级研发资金。
娱乐产业的回报周期更短。一部爆款韩剧可在约3个月内收回成本;单个 K-pop 组合的全球巡演利润率便可达30%以上。
这种 “快钱效应” 精准契合了中等强国急于突破经济瓶颈的需求。
中等强国在多边外交中常因硬实力不足陷入话语权困境,而娱乐化战略能以文化共鸣为切口,实现外交议程的软绑定。
这种外交红利的本质在于其“低政治”属性。相较于大国的极限施压,中等强国借由娱乐符号所传递的柔性叙事,能有效降低外交的对抗性,为其战略诉求的达成创造缓冲空间。
韩国在历史问题、朝核议题上的争议,常因 K-pop 的跨文化传播被弱化:东南亚青少年对韩国的认知,更多来自BTS的公益演讲而非政治新闻,这种情感滤镜为中等强国的外交博弈提供了缓冲带。
韩国曾被视为 “廉价制造国”,而娱乐化战略能快速重塑国家品牌的年轻态。韩国通过韩剧输出精致生活方式,用K-pop传递个性解放价值观,使韩国从代工仔变成潮流咖。
![]()
▲电影《K-pop:猎魔女团》
流量泡沫下的 “后厨危机”,无疑带来了长期风险。
网红店的致命伤永远在后厨,只靠颜值撑场面,迟早会被戳穿味道不行的真相。
如果韩国长期沉迷于娱乐化外交,终究会暴露硬实力不足、创新乏力、治理失衡的深层问题。
韩国把太多资源砸进娱乐业,差点掏空了硬核产业的家底。半导体作为韩国经济的命根子却经历着“人才荒”。
KBS推出的一部纪录片内也有讲述到,韩国高考前20的专业几乎全是医学类。更有韩国网友锐评道:“最聪明的脑子都去给皮肤打激光了,没人愿意搞芯片研发。”
这种人才错配对长期发展极具杀伤力——半导体、新能源等硬核产业需要约10年以上的人才积累,而娱乐产业的造星周期仅需2-3年。
将娱乐符号过度绑定外交,既可能引发区域反感,又会丧失政策调整的灵活性。马来西亚代表更是直言“不是来当韩流宣传背景板的”。
小智君却觉得,对于中等强国而言,将娱乐化战略视为精致的“摆盘技巧”或许更为贴切——它能瞬间吸引目光,但无法替代主菜本身的营养价值。
毕竟,荧光棒的光辉终会随时间淡去,而综合国力才是那盏决定一个国家能走多远的恒久明灯。
韩国正试图向世界证明,韩流神话既能创造一时的流行,也有潜力积淀为传世的品牌。
最终的答案,不在于它选择了文化还是科技,而在于它能否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照亮这个国家的未来。
撰稿:刘笑薇 黄楚滢
编务:王静怡
责编:邵逸飞
图片来源:网 络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