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张师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开了二十多年车,最近却因为腰腿痛不得不暂时放下方向盘。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诊断让他既困惑又担忧——明明没有受过伤,怎么会得这个病?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若肾气亏虚,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腰部筋脉失于濡润,易致劳损。尤其中老年人或久坐久站者,常因过度劳作耗伤肾精,导致“正气不足”,一旦外感风寒湿邪,便容易侵袭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形成“痹证”。
现代人长期驾驶、久坐不动,加之空调环境寒冷、衣着单薄,极易使腰部受寒湿侵袭。寒性收引,湿性重浊,寒湿之邪凝滞于腰府,导致经络不通、血行不畅,出现“不通则痛”。初期表现为腰部酸痛,遇冷加重;久则发展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严重时甚至影响行走。
张师傅的情况很典型起初只是腰部酸痛,后来发展到右腿放射性疼痛,严重时连走路都困难。这种疼痛有个特点:咳嗽、用力时加重,平躺休息后会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张师傅尝试了多种方法。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配合消炎止痛药;症状缓解后,他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腰背肌力量。医生特别强调,腰椎问题"三分治,七分养",日常养护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在病友的建议下,张师傅开始了解中医的调理方法。中医将腰椎问题归为"腰痛""痹证"范畴,认为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有关,加之长期劳损或感受寒湿,导致经络不通。曹清华薏辛除湿止痛胶囊,注重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正好对症他的情况。服用一段时间后,他感觉腰部僵硬感有所改善,腿部麻木的范围也在缩小。
更重要的是,张师傅开始改变多年的驾驶习惯:在腰后加个靠垫,每隔一小时就下车活动,避免急转弯和突然发力。家里也换上了硬板床,睡觉时在膝下垫个枕头,减轻腰椎压力。这些细微的调整,让他的腰部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
现在,张师傅已经重返工作岗位,但他学会了与腰椎问题和平共处。他明白,椎间盘的退变是不可逆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日常养护,完全可以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生活。每次出车前,他都会做几分钟腰部拉伸;收车后,用热水袋热敷腰部成了固定仪式。
腰椎问题在现代社会相当普遍,尤其是需要久坐的职业人群。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科学应对,就能找到与它共处的智慧。这或许就是张师傅的经历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与其被疾病牵着走,不如学会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