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后一门心思备考,却在选老师这件事上栽了大跟头——之前在职时跟风追“名师”,结果课听不懂、进度停滞,焦虑得整夜失眠。后来才明白,法考选老师的误区比想象中多,很多人不是输在努力,而是输在选错引路人。这篇就结合我的裸辞经历,说说选老师最致命的4个错误,再分享如何选择老师才能少走弯路,让脱产复习的每一分钟都用在刀刃上,避免像我之前那样白费功夫。
一、迷信名师光环:忽略适配才是关键
第一个错误是死磕“名师头衔”,把学术大神当成救命稻草。我刚裸辞时,跟风报了某网红x法老师的课,结果他开口就是“请求权基础”“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我这个非法本连“诉讼时效”都要查百度,听了3周还卡在总则,越学越焦虑。后来才醒悟,名气不等于适配性,对零基础来说,懂痛点的老师远比学术大神实用。就像李劲松老师,身为民法博士却很接地气,把“担保物权”比作“借钱买房”,用生活案例拆解抽象法理,我听了1节课就理清了之前困惑很久的知识点,现在每天学民法都很有成就感。
二、硬扛不适合的老师:听不懂也不换
“都听了十节课了,换老师太浪费时间”,这种心态差点拖垮我的裸辞复习。最开始学x法,我明明听不懂却硬扛了两周,导致x法进度滞后,其他科目也被耽误,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中度过。直到用了觉晓法考的章节测功能,10分钟做完题,正确率才43%,这才狠下心换老师。判断老师合不合适其实很简单:听3节课还云里雾里,换!章节测正确率不到50%,换!换了适配的老师后,我x法的正确率一周就提到了65%,焦虑感也减轻了很多,裸辞复习的节奏终于回归正轨。
三、沉迷超长课程:把时间耗在废话里
裸辞虽然时间充裕,但也经不起浪费,可我一开始就踩了“超长课程”的坑。报过一个机构120小时的民法公开课,老师一半时间在讲段子、聊家常,知识点零散又拖沓,学了1个月还没入门。后来换了课,我每天学2小时,3周就完成了民法一轮复习。建议大家优先选单科时长不超50小时的课程,比如刘安琪老师的商经课,凭借“金融+法律”的实务经验直击考点核心,不用在学术拓展上浪费精力,效率直接翻倍。
四、忽视学科性价比:死磕x民耗光精力
很多人觉得x法、民法是重中之重,就把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上面,我裸辞初期也犯了这个错。每天花4小时死磕民法难点,结果模考时小法丢分严重,整体分数一直上不去。后来看到过考模型测算数据才明白,法考是及格考试,同样时间花在小法上能多拿40分,死磕民法3小时可能只赚5分。我立刻调整时间规划:x法、民法各留3周打基础,每天花1.5小时就行;考前2个月主攻小法,早上用随身背记商经口诀,通勤时刷三国法速记卡。这样调整后,我的模考总分提升了30多分,再也不用为“学不完”焦虑。
裸辞选师心得:适合自己才是通关关键
从在职时的盲目跟风到裸辞后的精准选师,我深刻体会到,法考备考的核心不是找“最好的老师”,而是找“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最高效的工具”。5分钟试听功能能快速筛课,AI题库实时测正确率,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裸辞备考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每一分时间都浪费不起,选对老师才能让努力有回报。
希望和我一样裸辞备考的考生,都能避开这些选师错误,学会如何选择老师,把焦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毕竟我们放弃稳定工作,就是为了拼一个更好的未来,选对引路人,才能让这条路走得更顺,终会抵达通关的彼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