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起学术不端事件接连刺痛学术界神经:双一流大学法学副教授论文抄袭被 C 扩期刊撤稿,上海某高校校长因一稿多发遭 C 刊退文,还有学者已发表论文被剽窃再发核心期刊,最终无奈撤稿。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国医药指南》一篇妇科论文竟出现 “男性病例”,杂志社只能紧急辞退涉事编辑并整改。
这些事件中,核心期刊尚且如此,普通期刊的审核漏洞更可想而知。当 “撤稿声明” 成为学术不端的常规回应,当 “审核不严” 成为高频托词,本应守护学术诚信的 “防火墙”—— 三审三校制度,为何屡屡失灵?
![]()
一、三审三校:学术出版的 “黄金防线” 究竟是什么?
作为我国自上世纪 50 年代起就实施的出版核心制度,三审三校是学术期刊严谨性的重要保障,每一个环节都暗藏 “把关密码”。
三审制:三级审核层层递进
- 初审(一审)由责任编辑负责,需通读全文核查出版范围、纠正错别字和病句,对问题较多的稿件直接退稿,合格稿件则填写发稿单并提出意见。
- 复审(二审)由编辑室主任或出版社委派的资深编审完成,结合刊物宗旨和初审意见全面审查,签署是否发表的明确结论,同时审核版式、标题等关键要素。
- 终审(三审)由社长、总编辑等高层把关,给出最终发表定性意见,确保稿件质量符合期刊最高标准。
三校制:三轮校对杜绝疏漏
- 初校由撰稿记者完成,在原稿上标注红色修改意见并署名。
- 一校和二校由不同责任编辑逐字逐句校对,编号存档后提交主编审核,同时调整版面布局。
- 三校由责任美编核对前两轮修改内容,责任编辑抽查标题、作者信息、地名等关键内容,确认无误后才能生成最终出版文件。
从稿件接收至最终刊发,三审三校形成了 “审读 - 修改 - 校对 - 核红” 的闭环流程,原本足以过滤绝大多数学术不端和内容错误。
二、防线失守:三审三校为何沦为 “走过场”?
频频发生的撤稿事件,暴露了制度执行中的多重漏洞,背后是系统性问题的集中爆发。
1. 审核人员
校对工作对学历、信息整合能力要求颇高,但行业薪酬普遍偏低,导致不少从业者将审核视为 “应付任务”,缺乏主动把关意识。部分审核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对跨领域论文的学术价值、数据真实性难以判断,连 “妇科论文出现男性病例” 这样的明显错误都无法发现。
2. 期刊方
在 “以刊养刊” 的运营模式下,部分期刊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追求发文数量、加快出版速度,主动降低审核标准。有的省略交叉校对环节,有的让同一人完成多轮审核,三审三校的 “换人复核” 要求形同虚设,为学术不端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3. 学术生态
当前学术评价体系过度看重论文发表数量,“唯 C 刊论”“唯核心论” 的导向让部分学者急功近利。为了快速产出成果,抄袭、一稿多发等不端行为屡禁不止,而期刊审核环节的松懈,进一步纵容了这种浮躁风气,形成 “造假易、审核松、撤稿常态化” 的恶性循环。
4. 监督机制
多数期刊缺乏对审核流程的全链条监督,对未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的工作人员追责力度不足。往往只有在出现重大学术不端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才会以 “撤稿”“辞退涉事编辑” 了事,并未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发生。
三、如何让三审三校 “真正生效”?
学术诚信的重建,需要学术共同体共同发力,让三审三校从 “纸面制度” 变为 “刚性约束”。
1. 强化执行:把 “换人复核” 落到实处
期刊需明确三审三校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操作标准,严格执行 “不同人员交叉审核、交叉校对”,杜绝一人包揽多环节工作。可引入数字化审核工具,对稿件重复率、数据合理性进行初步筛查,辅助人工审核提升效率。
2. 提升素养:健全审核人员培养与激励机制
提高校对、编辑岗位的准入门槛,定期开展学术规范、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审核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鉴别能力。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将稿件质量、审核准确率与薪酬挂钩,让认真把关者获得应有回报。
3. 改革评价:打破 “唯数量论” 的畸形导向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弱化论文发表数量权重,更注重研究质量、创新价值和实际贡献。从源头减少学者的 “发文焦虑”,引导其沉下心开展原创性研究,减少学术不端的动机。
4. 强化监督:构建全流程追责体系
建立学术不端黑名单制度,对抄袭、一稿多发的作者实行跨期刊联合惩戒,限制其投稿资格。同时,明确期刊的审核责任,对未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导致重大失误的,给予通报批评、降低期刊评级等处罚,倒逼期刊守住学术底线。
学术的生命力在于诚信,三审三校的价值在于坚守。当每一位编辑都认真履行审核职责,每一本期刊都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每一位学者都敬畏学术底线,才能让撤稿闹剧不再重演,让学术生态回归纯粹与严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