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11月1日,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披露了10月份的车辆交付成绩单。
零跑汽车再度拔得头筹,蔚来与小鹏也双双交出亮眼数据,月度交付量实现显著跃升。
然而,曾与蔚来、小鹏并肩而立,甚至豪言要“颠覆特斯拉”的拜腾,却早已销声匿迹。
![]()
手握高达84亿元融资,团队由宝马与沃尔沃前高管领衔组建。
这样堪称“天选开局”的造车项目,最终竟在耗尽全部资金后仍未实现量产一辆车。
外界归因于技术短板或市场环境不佳……
但事实背后的荒诞程度,远超公众想象。
![]()
烧钱买教训
2024年1月9日,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公告:昔日被誉为“中国特斯拉”的拜腾汽车,法律程序上已彻底终结。
法院裁定,拜腾核心运营主体——知行新能源科技公司,因名下无任何可执行资产清偿债务,依法宣告破产。
更严重的是,企业不仅积欠供应商逾5亿元货款,员工薪资连续数月未能发放,甚至连4048万元应缴税款都无法支付。
![]()
回望南京经开区那片占地千亩的制造基地,早已不复2017年奠基仪式时的盛况。
厂房大门贴着2024年9月出具的查封通知,未硬化铺设的道路杂草丛生;曾被冠以“亚洲顶尖”称号的生产线中,卡着半成品零部件停滞不动。
检测仪器屏幕漆黑一片,操作面板锈蚀斑驳,连入口的玻璃门都出现了明显裂痕。
![]()
这座原计划总投资达110亿元的现代化工厂,在经历七轮司法拍卖后,最终仅以8.18亿元被峰璟股份拍下,成交价不足最初预算的十分之一。
在此之前,拜腾一度迎来一线生机——全球电子制造巨头富士康携资本与技术强势介入,意图重启该项目。
![]()
这一动作引发广泛关注,许多人期待这位“沉睡的造车明星”能够涅槃重生。然而,随着富士康深入尽调,才发现拜腾的病根早已深入骨髓。
其内部技术文档管理混乱至极,文件散乱堆放如同废纸堆,毫无分类与归档逻辑。
![]()
关乎电动车命脉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数据严重缺失,意味着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几乎毫无积累。
更令人震惊的是,对外展出的十余辆样车普遍存在重大缺陷:部分车型行驶时方向盘明显偏移,另有车辆实际续航远低于宣传数值,却仍被用于公开亮相。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展示方式,暴露出企业管理层对产品真实性的漠视。
![]()
历经九个月艰难尝试,富士康最终确认现实无法逆转:拜腾根本不具备量产能力,基础工程体系几近空白。
至2022年中期,富士康全面撤回派驻人员,这场高调的救援行动宣告失败。
此次退出成为压垮拜腾的最后一击,使其本已岌岌可危的运营体系彻底崩溃。
![]()
5000万的“面子工程”
看到此处,不少人难免疑惑:投入84亿元的车企,真的连一辆完整汽车都造不出来?
准确而言,并非完全未造,而是连基本零部件配套都未完成。而那笔巨额融资,更多流入了华而不实的“形象建设”之中。
![]()
直到2020年7月央视曝光“烧光84亿却无法量产”,这场挥霍盛宴才初现全貌。
其中最离谱的一项支出,当属北美总部的“零食开销”。该办公室仅有300名员工,一年零食采购花费高达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00万元。
![]()
人均每日零食消费超过450元。货架陈列着进口白草莓、限量版巧克力,饮用水更是选用单价15元的高端品牌。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拜腾在上海黄金地段租赁整层写字楼,月租金动辄破百万;员工名片采用进口特种纸张配合烫金工艺,一盒成本逾千元。
![]()
高管出行极尽奢华,频繁包租商务专机,单次差旅费用堪比中小型车企全年营销预算。
研发阶段的浪费同样触目惊心。为参加欧洲车展,拜腾耗费50万美元将一台尚未通过安全测试的概念车空运出境。
![]()
展台设计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操刀,打造极具未来感的空间氛围,现场配备价值百万的全息投影设备。
展会结束后,又追加25万美元将展品原样运回国内封存于仓库。
这一系列接近500万元的开支,被视为“塑造高端品牌形象”的必要代价,而这些资金足以支持同期20辆主流新能源车的完整交付。
![]()
如果说资金滥用是缓慢侵蚀企业的慢性毒药,那么管理体系的崩坏则是直插心脏的利刃。
拜腾在南京、慕尼黑和硅谷同步设立研发中心,表面看布局全球化,实则形成极其低效的跨国决策机制。
![]()
举例来说,仅调整一项内饰设计方案,团队内部需往返发送37封邮件沟通,从提议到定案耗时长达42天。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处理同类事务的平均周期仅为拜腾的四分之一。
![]()
此外,公司高层内斗不断加剧。两位联合创始人毕福康与戴雷在战略方向上存在根本分歧:前者主张优先开拓海外市场,以快速建立国际影响力。
后者坚持深耕本土市场,认为国内市场才是生存根基。这种对立情绪渗透至日常细节,连产品发布会谁先登台发言都要争执不下。
![]()
在这种持续内耗中,概念车设计一年内反复修改十余次,每一次变更都带来人力与资金的巨大损耗。
试问,在如此纷乱的环境中,如何能打造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时至今日,毕福康与戴雷终于意识到,唯有脚踏实地才能立足行业,脱离技术支撑的“品牌幻象”终将崩塌,只是这顿醒悟的代价太过沉重——整整84亿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