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以便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见解,同时享受更深层次的互动体验,感谢您的支持与陪伴!
有人用一生疗愈童年的创伤,有人以童年的温暖支撑余生,但也有人注定只能独自背负命运的重担,靠自己走出无尽黑夜。
秦始皇,正是这最令人心碎的第三类人。
他的出生便伴随着冷漠与危机,成长之路更是布满背叛与孤寂。从年幼时被父亲舍弃,到成年后遭母亲背离,再到权力场中屡遭臣属挑战,他的一生仿佛被层层阴霾笼罩。
而在这重重打击之中,最深、最痛的一刀,竟来自本应最亲近的人——他的亲生母亲。
![]()
这份源自至亲的伤害之深,甚至穿越两千多年时空,在出土的云梦秦简中仍能窥见其愤怒的余波。
![]()
一、苦难的童年
公元前259年,未来的始皇帝嬴政降生于赵国都城邯郸,身份虽为秦国宗室后裔,却自呱呱坠地起就置身于敌国险境。
这个时间点极为敏感——仅仅一年前,即公元前260年,震惊天下的长平之战落下帷幕,秦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赵国几乎家家戴孝、户户悲鸣。
此后,赵国毁约拒赔,激怒秦国再度出兵围攻,战火直逼邯郸城下,战况惨烈空前。
在这样的仇怨背景下,一个秦国公子出生并滞留于此,其处境可想而知。
![]()
更为不幸的是,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嬴政的父亲嬴子楚在吕不韦策划下悄然逃离邯郸,返回秦国,留下年幼的嬴政与其母赵姬孤苦无依,沦为实质上的弃子。
要知道,嬴子楚原本就是作为政治人质被送往赵国的。如今两国结下血仇,人质却脱身而去,其妻儿自然成为赵人泄愤的对象。
![]()
尽管史籍未详述母子二人所受的具体屈辱,但从日后秦灭赵后,嬴政亲自抵达邯郸清算旧账、将当年仇家尽数诛戮的行为来看,那段岁月无疑在他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即便后来回到秦国,嬴政的生活也远非顺遂安宁。
![]()
一方面,因早年被父遗弃的经历,父子之间情感淡漠;另一方面,嬴子楚归国后迅速获得新宠,并育有其他子嗣,宫廷之内早已风起云涌。
指望这位父亲对失散多年的儿子展现温情脉脉?显然不现实。史料中从未记载任何父子和睦的画面。
更残酷的是,公元前247年,嬴子楚骤然离世,年仅十二岁的嬴政被迫登基为秦王,旋即卷入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
彼时的他或许未曾预料:比起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真正试图夺走他性命的,竟是那位曾与他在异乡相依为命的母亲。
二、母亲的背叛
不可否认,由于童年颠沛流离,嬴政对母亲的情感尤为复杂而深厚。正因如此,在即位初期,他对赵太后诸多逾矩之举多采取容忍态度。
哪怕她豢养男宠、诞下私生子,他也选择视而不见。
![]()
毕竟,嬴子楚去世时,赵姬尚不足四十岁,正值盛年,独居深宫难免孤寂。加之战国末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类似行为并非罕见。
例如此前秦国宣太后也曾公开拥有情人,但这并未影响她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
然而,赵太后所倚仗之人,却远非寻常人物可比。
嫪毐原是吕不韦门客,后经其引荐入宫,成为太后的私人宠信,进而飞黄腾达,竟被封为长信侯。
或许是因为长期掌权滋生幻觉,又或是纯粹缺乏政治判断力,赵姬逐渐误以为自己可凌驾于法统之上,行事愈发肆无忌惮。
![]()
须知,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严格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即便是王族子弟若无战功亦不得封侯。
就连助嬴子楚上位的吕不韦,也是凭借灭东周及多次对外征战之功才获封文信侯。
至于宣太后的兄弟们虽受益于裙带关系,但也都具备实际战功作为支撑。
![]()
反观嫪毐,既无尺寸之功,亦无丝毫贡献,仅凭枕边恩宠便可位列诸侯,实乃前所未有之荒唐。
不仅如此,嫪毐还借太后之势广结党羽,笼络官员,野心日益膨胀,最终竟萌生篡权夺位之念。
![]()
公元前238年,趁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加冠礼之际,嫪毐假借太后印玺发动政变,意图一举铲除年轻的秦王。
这场叛乱虽被嬴政迅速镇压,嫪毐本人也被处以五马分尸极刑,但真正让嬴政心寒至极的,是背后那道熟悉却又陌生的身影。
![]()
虽然《史记》称其“盗用”太后印玺,但细察叛乱规模便可知端倪: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
若无太后的默许乃至纵容,一个男宠如何能在朝中拉拢如此庞大的势力?
![]()
更何况,嫪毐公然自称“秦王假父”,如此悖逆之言,赵太后当真毫不知情?
历史没有给出答案,真相早已埋葬于尘土之下。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叛乱平定之后,嬴政亲赴母亲居所,亲手摔死了那两名与自己同母异父的幼儿。
![]()
据说,一个年仅三岁,另一个不过五岁。
那一刻,他在想什么?
是否忆起当年在邯郸街头紧紧相拥的母子身影?
还是只看到今日的背叛与羞辱扑面而来?
考虑到当时嬴政已二十二岁,且身为君主耳目众多,加之嫪毐行事张扬、口出狂言,几乎可以断定,他对这两个孩子的存在早已心知肚明。
也许他曾试图隐忍,出于对母亲的最后一丝体面;也许他曾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处置。
![]()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份沉默换来的不是收敛,而是致命一击。
这两个孩子,成了刺向他权力核心的利刃。
![]()
史书未载赵太后目睹此景时的情绪反应,但自此之后,母子之情彻底破裂,形同陌路。
即便数年后,在群臣劝谏下,嬴政不得不迎回太后,可破碎的信任早已无法复原。
破镜难圆,覆水难收。
公元前228年,赵太后病逝,结束了充满争议与荒唐的一生。
我们无从得知嬴政在母亲离世时内心是释怀、哀伤,抑或只是冰冷麻木,但几十年后出土的云梦秦简,却无声诉说着这段往事对他灵魂的深刻烙印。
![]()
三、云梦秦简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中国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意外发掘出一批战国末年至秦代初期的墓葬群。
其中,11号墓主人名为“喜”,是一位终身任职于司法系统的基层官吏。
据竹简记载,喜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一生致力于律法执行与文书整理。
![]()
因此,其墓中出土了大量记录秦律条文的竹简,内容详实,体系严密。
而在这些法律文献中,有几条规定格外引人注目:
“禁止称呼母之后夫为假父,
不同父者不得称兄弟姊妹!
禁止有子寡妇将前夫财产,转移至女家或后夫家,
若有犯者处以弃市,从者同罪!”
![]()
简单解释如下:
1. 不得将母亲再嫁的丈夫称为“假父”;非同一父亲的子女严禁互称兄妹或姐弟;
2. 凡是有儿子的寡妇,不得擅自将亡夫遗留的财产转交娘家或带入再婚家庭;
3. 违反上述禁令者,一律处以“弃市”之刑——即在公众场合斩首示众,参与者同样论死!
![]()
尽管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这些法令由秦始皇亲自下令制定,但对于了解其人生经历的人来说,这几条律法几乎像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心理投射。
尤其是其中透露出的那种压抑已久的愤怒与决绝,令人动容。
两千多年过去,人们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深藏于帝国律令背后的个人创伤。
![]()
类似的悲剧至今仍在上演。
2017年,河北沧州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15岁少年张海龙撞破母亲与情夫的私情,反遭情夫杀害。
更令人心碎的是,当少年身负重伤试图向母亲求救时,却发现她已协助凶手掩盖罪行。
那一刻,希望彻底熄灭。
![]()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唯一的区别在于,张海龙没有嬴政那样的反击之力。
所幸,现代法治终究未让恶人逍遥法外,两人均被判处死刑。
可惜的是,逝去的生命再也无法归来。
![]()
结语:
为何说秦始皇难能可贵?
因为他历经无数次背叛与伤害,却没有沉沦于仇恨,没有变成滥杀无辜的暴君,也没有放任自我堕落。
相反,他始终坚守职责,勤勉治国,尽可能保全功臣,维持秩序。
![]()
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个残暴昏聩的统治者,但他选择了克制与担当。
这种在极端痛苦中依然保持理性的能力,实在罕见。
它不仅值得敬佩,更具有深远的现实启示意义。
无论遭遇何种背叛,请记住:那都不是你放弃前行的理由。
![]()
文章信息来源:
中国日报网:简牍中国|睡虎地秦简:首次出土的秦律 - 中国日报网
![]()
央视网:[百家讲坛]春秋战国记 28 荡平六国 嫪毐之乱-CCTV节目官网-CCTV-10
中华网:嬴政一生政绩累累,却为何偏偏痛恨母亲,原因也是无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