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台当局没想到,大陆反制的威力这么大,他的一个计划被卡了2年

0
分享至

台当局那边,他们估计最近挺憋屈的。本来想在国际上搞点“大动作”,刷一刷存在感,结果没想到,一脚踢到了铁板上。大陆这边的反制威力到底有多大?这么说吧,台当局精心策划的一个“外交突破”计划,活生生被卡了两年,动弹不得。

这事儿的主角,是欧洲一个叫爱沙尼亚的国家,波罗的海三国之一。



台当局从2023年起,就眼巴巴地瞅准了人家,想在他们首都塔林设一个所谓的“代表处”。这野心可不小,他们不想叫“台北办事处”,非要挂“台湾”的牌子。

这“台北”和“台湾”,一词之差,里头的道道可就深了。前者,顶多算个城市经贸交流的壳;后者,那可就包藏着“一中一台”的祸心,是赤裸裸的政治试探。台当局就想用这个“台湾”的名字,在国际上撬开一条缝。

可两年过去了,都到2025年10月了,这事儿还黄着呢。爱沙尼亚那边死活不松口,坚持说:“要设可以,但名字必须是‘台北’。”

这就尴尬了。台当局那边是进退两难,这脸打得,隔着欧亚大陆都能听见响儿。



你可能要问,爱沙尼亚一个巴掌大的小国,怎么就敢这么“不给面子”?

嘿,这你可就想错了。爱沙尼亚不是“不愿”,而是“不敢”,更是“不能”。

为什么不敢?因为就在他们隔壁,有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名字叫立陶宛。

这事儿啊,真是说来话长,但又简单粗暴。

立陶宛当初那叫一个“勇”,也不知道是吃了美国的什么“迷魂药”,非要当反华的“急先锋”。大陆这边好言相劝,严正警告,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红线,你别碰。可立陶宛偏不听,一意孤行,在2021年悍然允许台当局以“台湾”的名义设立了“代表处”。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大陆的反制来得又快又狠,堪称“教科书级别”。



首先,外交上,咔嚓一刀。直接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在国际外交上,基本等同于“半断交”了,是极其严厉的惩罚。你不是不尊重我的核心利益吗?那好,咱俩这关系也就别要了。

紧接着,经济上,才是真正的大头。

立陶宛是个啥国家?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可它惹了谁不好,偏偏惹了中国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大陆这边雷霆一怒,立陶宛对华出口几乎瞬间“归零”。

你没听错,是“归零”!

立陶宛的企业家们都快哭了。他们的木材、他们的农产品,堆在港口,眼睁睁地看着发霉,就是运不进中国。整个产业链条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那会儿,美国老大哥倒是许了不少好处,又是给贷款又是说要开放市场。欧盟呢,也假惺惺地喊了几句“团结”,说要帮小兄弟出头。

结果呢?

美国的援助承诺严重缩水,雷声大雨点小。欧盟那边更是指望不上,德国、法国这些“领头羊”自己跟中国的生意都做不过来,谁会真金白银地去为了立陶宛的“政治正确”,牺牲自己的利益?

立陶宛这下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经济和外交双双“受挫”。

到了最后,连他们自己的总统瑙塞达都扛不住了,公开站出来“认错”,承认允许设立“台湾代表处”是个“错误”。后来还一直想方设法地给“代表处”改名,哭着喊着想修复对华关系。

可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后悔药吃?



立陶宛这个“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全欧洲面前。所有国家都看明白了:为了台湾那点虚无缥缈的“小恩小惠”,去得罪中国大陆,赌上自己国家的经济命脉,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这堂课,立陶宛人用惨痛的经济损失当学费,给全欧洲都上了一遍。

爱沙尼亚,作为立陶宛的邻居,能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吗?

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经济结构跟立陶宛差不多,也是高度依赖出口。这几年,跟中国大陆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势头正好。尤其是大陆这两年扩大了免签“朋友圈”,释放了多少合作的善意。

一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和广阔市场;另一边是台当局画的大饼和立陶宛的“惨剧”。



爱沙尼亚的政府官员,只要脑子没进水,这道选择题闭着眼都会做。

所以啊,台当局这个计划被卡两年,一点都不冤。爱沙尼亚的“谨慎”,不是个例,它现在是整个欧洲的缩影。

欧洲有个智库叫“中欧亚洲研究所”,他们的执行主任就直言不讳地说:立陶宛的遭遇,对其他欧洲国家起到了“威慑作用”,让它们在涉台问题上,必须三思而后行。

国际危机组织的高级分析师也说,现在欧洲国家在跟台当局接触时,精明得很。一碰到机构名称、防务合作这种敏感问题,立马“打太极”,态度谨慎得不行。

废话,谁也不傻。大陆作为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这分量,是台当局能比的吗?



讽刺的是,台当局在外面灰头土脸,回到岛内,还得“打肿脸充胖子”。

面对爱沙尼亚这被卡了两年的窘境,他们只能含糊其辞,说什么“双方保持着友好交流”。这话说的,水分比太平洋还大。

可事实是藏不住的。

《日经亚洲》前不久就披露,台当局这几年到处“拉关系”,想跟好几个国家签署贸易协议。结果呢?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应都是“冷淡”,压根没人愿意为了你这点“生意”,去得罪中国大陆。

这已经不是“拓展空间”了,这简直是“处处碰壁”。

你以为这就完了?在欧洲栽跟头,在非洲,他们同样没讨到好果子吃。

就说南非吧。去年,南非政府直接下“逐客令”,强制要求台当局设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代表处”搬家,还必须改名,叫“台北商务办事处”。



看明白没?“台北”,“商务”。性质给你定得死死的,就是个做生意的地方,别想搞政治花样。

台当局当时气得跳脚,还想“报复”一下,说要对南非搞“芯片出口限制”。

结果,这可能是史上最“短命”的制裁。

政策才喊出来两天,台当局自己就灰溜溜地紧急叫停了。

连彭博社都忍不住下场嘲讽,说这是“短命”政策。

这事儿,真是把台当局“外强中干”的底裤都给扒下来了。他们根本没有实力,更没有底气去跟任何人叫板,所谓的“报复”,不过是一场自取其辱的闹剧。

所以你看,从爱沙尼亚被卡两年的“代表处”,到南非的“搬家改名”,再到“短命”的芯片制裁……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国际关系,最终靠的是实力说话,靠的是核心利益。



台当局沉迷于“谋独”的幻想,总想在国际上搞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以为改个名字、挂个牌子,就能改变什么。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陆的反制,早已不是当年简单的“抗议”和“谴责”。

今天的中国大陆,拥有的是强大的综合国力、巨大的市场引力、和捍卫国家主权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

大陆的反制是立体的、是全方位的。它可以是外交上的“降级”,也可以是经济上的“归零”。更重要的是,大陆手里握着“合作共赢”这张王牌——这个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本身就是对全世界最大的吸引力。

顺我者,有钱一起赚;逆我者,立陶宛就是下场。

这个逻辑,简单、清晰,而且管用。

爱沙尼亚看懂了,所以他们“不敢”。欧洲其他国家也看懂了,所以他们“谨慎”。



只有台当局,还在那自欺欺人,沉浸在自己的“外交胜利”的幻想里。他们大概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国际空间”越走越窄。

说到底,任何国家妄图在台湾问题上“玩火”,最终都只会自食苦果。而台当局如果继续这么执迷不悟,那他们被卡的,恐怕就不只是一个“代表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今日美食分享
今日美食分享
看不同电影 品百味人生
440文章数 74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