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马克龙来咱中国,是2023年4月,当时的他,语气可以说是相当强硬了。
![]()
他在媒体面前高谈阔论“战略自主”,说要打造“欧洲人的欧洲”,还对外释放出一副要摆脱美式依赖、走出一条属于欧洲自己的独立路数的姿态,听起来挺有雄心,也让不少人对中欧关系抱有一些期待。
但现实的发展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马克龙在回国之后,法国和欧盟的政策风向立马一百八十度转变,尤其是在对中国贸易方面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越来越敌对。
![]()
最典型的就是电动车这事儿,2023年开始,欧洲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品牌在欧洲逐渐站稳脚跟,无论是比亚迪、吉利,还是宁德时代,开发的产品都以高性价比、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交付能力,在欧洲市场迅速扩展。
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已经被认为是全球领先,欧洲本土车企自然感到不安,在市场上逐步被边缘化的担忧开始上升。
这个时候,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就上来了,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最高达35%以上,并从10月31日开始实施,期限五年。
![]()
这个举动几乎等于是在贸易战边缘试探。而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不仅支持,还在背后推动了这个调查的立项,法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关键原材料的监管,防止中国在稀土等战略资源上“卡脖子”。
就这样,中欧之间的新能源汽车合作关系被这一下砸得七零八落,咱们当然不能接受这种单方面打压,商务部迅速回应,表示将对欧盟的歧视性举措进行评估,并保留依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权利。
我们稀土、镓、锗的出口管制也随之收紧,对欧洲来说,这就像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们刚想限制中国,结果自己先开始缺原料了。
![]()
法国是这件事里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态度最坚决,声音最大,但尴尬的是,打压中国之后,法国自己也没好到哪去,法国本土新能源转型进展缓慢,电动车市场份额不升反降。
不少法国本地车企,比如雷诺、标致、雪铁龙这些老牌企业,面对中国同行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根本竞争不过,而且在能源价格飙升、通胀压力持续、制造业外流的背景下,法国经济陷入了无力增长的尴尬状态。
这时候,马克龙又开始频繁释放“愿意重启对华关系”的信号,10月底,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马克龙有意再次访华,双方正在协调时间安排,这个信号说明法国政府意识到,如果继续把中国当成对手,自己可能是最大的输家。
![]()
但问题来了,之前那么嚣张,现在突然说要合作,中国就得立马答应吗?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我们这几年在国际贸易和外交上,姿态越来越坚定,不是不讲合作,而是讲究对等,要合作,那得是真合作,不是嘴上说说,转身就搞调查、设关税,我们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和欧洲展开绿色能源、产业链稳定等领域的合作,但前提是彼此尊重、互利互惠。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已经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新能源领域不是欧洲的垄断地带,中国在电池、组件、整车、原材料等方面都有完整链条。
![]()
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投资建厂,不仅提供就业,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结果欧盟一边收中国企业的投资,一边又对这些企业发起反补贴调查,这种操作不仅让中企寒心,也让人质疑欧方到底想干啥。
其实法国现在的窘境,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早在2021年,法国国内就在讨论如何应对中国制造的崛起,当时不少智库已经指出,如果不正面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而是选择封锁和限制,只会让法国失去技术进步的机会。
但法国政府那时候选择了跟随欧盟和美国的立场,把中国当成“制度性对手”,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比如在5G建设上排除华为、在关键技术进出口上设限,这些都让中法之间的信任基础被严重削弱。
![]()
到了2023年,法国经济问题已经浮出水面,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拉高生活成本,制造业订单下滑,企业外迁趋势加剧,法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外政策。
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法国车企的竞争力持续下滑,整个行业对中国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关键电池材料、核心技术、供应链稳定性,这些都离不开和中国的合作。
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愈加明显,2024年初,特朗普再次上台后,美国对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贸易战迅速展开,对中国的打压没有减少,对欧洲的要求反而更高,要求欧洲站队、配合制裁、限制对华技术出口,这让欧盟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政府意识到,如果不尽快修复和中国的关系,可能会被夹在中美之间,进退两难,对内经济吃紧,对外关系紧张,这种局面对法国来说是个双重打击。
所以,马克龙“急转弯”也就不难理解了,他现在想要通过访问中国,重新建立某种信任关系,争取在新能源、贸易、投资等方面获得突破口,但问题是,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感动的。
![]()
我们欢迎对话合作,但反对打着合作旗号搞遏制打压,中欧关系的基础是互信,如果法国嘴上谈合作,背地却还搞“小动作”,那这合作就没法进行下去。
马克龙这次访华能不能带来什么变化,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味退让,现在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思路非常清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好好合作,对大家都好,为什么不呢?
国际上,咱们也不缺合作伙伴,无论是和东盟、非洲、拉美,还是和中东、俄罗斯的合作,都在不断深入,中欧之间的合作当然重要,但不是“非你不可”,如果欧方还要在合作和对抗之间反复横跳,那中国也会做好准备,不再被动接受。
![]()
法国如果真想重启中法合作,就得先在行动上做出改变,而且,法国不是欧盟唯一的声音。欧盟内部现在也不统一,德国一直希望维持和中国的稳定关系,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意大利、匈牙利等国更倾向于实际利益,支持和中国企业合作,而一些东欧国家则态度强硬,跟着美国走,这让整个欧盟的对华政策出现了分裂。
新能源只是一个缩影,背后是更大的产业链博弈,是国际政治的权力角力,中欧关系能不能走出一条稳定合作的路,不取决于说了多少场面话,而取决于政策上是不是真的能做到相互尊重、互惠互利。
![]()
如今马克龙又推迟了访华进程,外界都在看,看他是否又在搞新点字,看他能不能带来改变。
如果这次还是老套路,那也就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毕竟,现在的中国,在国际贸易上越来越有主动权。
![]()
中欧要合作,就得真心实意地坐下来谈,谈得成就合作,谈不成,那他们只能自求多福了。
参考资料: 《欧盟酝酿“反胁迫”,小心中了回旋镖》2025-10-31 12:18 | 来源:环球时报 推迟访华又主动打来电话,德国外长此番操作背后的较量——上观新闻2025-11-04 16:05 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马克龙访华没有重大障碍,双方正协调合适时间——观察者网2025-10-28 17:58 《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马克龙访华没有重大障碍,双方正协调合适时间》2025-10-28 17:58 | 来源: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