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华时评:装点门面的钱,能减就减

0
分享至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施行以来,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螺栓”,再次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要省在明处、花在实处。尤其那些为“装点门面”而产生的不必要开销,更要能省则省、能减尽减。

近期中央通报以及媒体曝光的不少典型案例显示“好面子”之风并非鲜见:有的城市以文旅为名“掏家底”大搞景观工程,最终沦为“烂尾风景”;在部分乡村,新建的农村公厕外表光鲜,却因水电贵、清洁难等问题长期锁门,沦为无用的“样板间”;有的地方在政务大厅斥巨资安装炫酷大屏,却只在参观时打开……这些“面子工程”的新变种往往披着“创新”“民生”“高效”的外衣,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不仅浪费宝贵的财政资源,更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和群众获得感。

“面子工程”的本质,是政绩观跑偏、责任心缺失。一些干部习惯于“花钱造势”,认为大手笔才能出大成绩,不顾实际需要和财力,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结果往往是“开工热热闹闹、后期冷冷清清”,不仅面子没挣来,反而丢了里子、寒了民心。

真正的面子,不是靠花钱堆出来的,而是靠实干赢回来的。为百姓多做事、做实事,把更多资源用于扶持就业、改善教育、提升医疗、强化养老等民生领域,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资金更多投向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样的投入才有价值,这样的面子才真正有光。

遏制“为面子花钱”的冲动,党政机关就需“坚持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要强化监督问责,对热衷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通报曝光,真正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要推动干部考核机制改革,突出实绩导向,让那些埋头实干、群众认可的干部有舞台,让喜欢搞形式、做表面文章的人没市场。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而是不乱花钱。省下虚浮排场,把党政机关的紧日子过成百姓的好日子,就会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政策温度,赢得民心所向。

来源:陈诺/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55901文章数 50836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