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
数量持续增长
老年群体“吃饭难”的问题
日益凸显
近年来
我区锚定
“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
便捷暖心的助餐服务”目标
构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让这碗热饭不仅暖了老人的胃
更焐热了乡村的烟火气
![]()
![]()
点开手机上的“乐龄丰味”智慧助餐小程序,就能查询就近用餐点位置与当日菜单。“乐龄丰味”智慧助餐小程序是我区率先在盐城打造的助餐服务小程序,清爽的界面、简洁的操作方法,让老人无需过多学习就能上手使用,子女也通过小程序随时查看父母的用餐频次、就餐时间等信息,实时掌握父母的饮食健康状态。同时,我区在231个助餐点统一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让老人只需“刷脸”就能快速就餐。这场发生在餐桌上的数字化变革,正在重新定义“老有所养”的时代内涵。
![]()
我区以“舌尖上的安全”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标准化硬件设施、规范化管理制度、透明化服务流程,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屏障,让每一餐热饭都承载着温暖与安心。
“过去总担心食堂卫生问题,现在看到消毒柜里整齐摆放的餐具、留样柜上清晰的标签,我们吃得特别放心。”78岁的张奶奶在食堂就餐时感慨道。走进任意一家长者幸福食堂,科学规划的功能分区令人眼前一新。备餐区与就餐区严格分离,卫生洗漱区配备防滑地砖,餐具洗消保洁区严格实行清洁流程,消毒柜持续运转确保餐具无菌,冰箱实现食材分类储存,灭火器构筑消防防线……从空间布局到设备配置,处处体现着对食品安全的极致追求。
![]()
“公开采购明细让我们知道钱花在哪,公开优惠价格让我们享受实惠。”在食堂公示栏前,老人们指着张贴的食材进货单与价格表议论纷纷。这里不仅公示着米面粮油的采购渠道与检测报告,更详细列明政府补贴后的餐费标准。透明化的运营模式,让幸福食堂真正成为“阳光工程”。
![]()
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如何让老年群体在社区中感受到有温度的晚年生活?我区创新推出“助餐+”模式,将餐饮服务延伸至养老服务的全链条,构建起涵盖生活照料、就业扶持、精神慰藉的“银龄幸福圈”。优先吸纳低收入人群应聘帮厨、送餐员,125名低收入人群通过劳动获得月均1000—1500元收入,实现了从“输血式救助”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组织有能力的残疾人和低龄老人制作手工艺品,让助餐服务带动就业致富,还能让老年群体在动手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实现了“一碗热饭暖万家,一技之长富民生”。
我区将长者幸福食堂升级为文化养老阵地,打造成“银龄学堂”,由志愿者教用智能手机、办书法展览,今年以来举办各类活动143场,服务老年人超5000人次。书法展上,老人们挥毫泼墨写下“老有所乐”;智能手机课堂上,银发族们拍下第一张自拍,朋友圈里晒出幸福晚年……文化滋养让老年生活从“将就”变为“讲究”。
从最初的试点到如今的
“一村一长者幸福食堂”
我区织就了一张
覆盖城乡的助餐网络
日均供餐超3000人次
让“舌尖上的养老”
从概念变为现实
老年助餐服务两次荣登央视
成为全国农村养老服务的“大丰样板”
让乡村振兴有了温度、有了质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