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答卷——跨越赶超的五年
多维发力支撑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24万亩;创建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8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255个……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优化生产力布局
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南和区围绕农业嘉年华,建设集休闲、采摘、科普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基地;信都区浆水镇以浆水苹果为依托,打造包含采摘、观光、餐饮等体验项目的农业休闲基地……
近年来,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深化产业融合,着力构建“一圈三区”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在环市区周边县,重点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圈;在西部太行山区,大力发展酸枣、苹果、薄皮核桃、太行板栗等高效特色农业;在山前平原县,建设粮食生产万亩示范区,推进小麦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在东部黑龙港流域,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打造农牧复合生产区,形成优质梨、优质谷子、精品蔬菜、优质生猪、高端乳品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
巨鹿县苏家营镇北张庄村村民正在驾驶玉米收割机收获玉米。韩文洲摄
此外,我市以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育种、农机领域等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1个、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2个、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2个。
我市还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加快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和领军企业品牌,培树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邢”字号农业品牌。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9个、领军企业品牌13个、涉农驰名商标1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8个。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动特色种植全链条升级
当前正值冬小麦播种时节,我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播种冬小麦,为来年夏粮丰收打牢基础。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24万亩,创建了4个粮油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县,粮食生产实现稳面积、稳产量。
与此同时,我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积极对接全省3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立小麦、中药材、食用菌(平菇)、棉花、蛋鸡(肉鸡)、油料等14个市级综合试验站。深化校地合作,打造38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驿站。通过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
近日,内丘县张北洼村果农在果园里直播销售苹果。韩文洲 刘继东摄
霜降时节,内丘县岗底村的苹果树枝头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子。河北富岗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光耀介绍,除了鲜果,他们推出的苹果脆片、苹果汁、苹果醋等深加工产品也备受消费者青睐,“身价”提高了四五倍。
为推动特色种植产业全链条升级,我市出台特色种植产业提升行动方案,以优基地、延链条、强主体、亮品牌为重点,着力补齐短板弱项。今年,我市采取设施改造、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等措施,使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310万吨;中药材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产量超过9万吨;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3万亩,产量超过108万吨。
着力建设和美乡村
“外在美”向“内在美”持续升级
“城里有的,我们基本都有;有些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在隆尧县隆尧镇永兴村,说到现在的新生活,村民们赞不绝口。
近年来,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着力点,深入组织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动,以“文明”为内生动力,推动乡村环境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持续升级。
我市将基层治理与文明培育相结合,在多个乡镇推广积分制、清单制,让参与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等文明行为得到相应奖励,同时,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带动乡风向上向善。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和美乡村重点片区8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255个。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着眼于此,我市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训制度,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多名。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马维勇 通讯员韩娇阳
来源:邢台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韩亭亭 范永吉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