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人,除了大葱和挖掘机这些地域梗,我老家还被网友称为:考公大省。老家人觉得“编制”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网上有个梗,说:在山东,“准备考公”都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我活到现在,没有考公考编,先是进了互联网大厂,又换工作做了投资和咨询的事儿,在老家的文化审视下,我这样的已经算是他们眼里的 “摇滚朋克”了。
都想考公考编,没人愿意做生意,山东人天然对“做生意”祛魅。
我这个公众号里常拽的那些高端词汇,不管是“创业”,还是“企业”,还是“生意”……管你是啥,在我们老家,通通翻译成一个词:干买卖儿(对,还得加个儿化音表蔑视)。干大了的买卖儿,比如魏桥集团、潍柴动力、海尔集团、鲁花集团,都是那种听起来特别“庄重”的,普通人一听自动就把它归为“正式单位”了,小一些的,还是“买卖儿”。
我的主观感受与之吻合:在我山东本地的亲朋好友里,经商的屈指可数,甚至我这些年做投资咨询,见那么多企业,都没遇到过几个山东的客户(也可能山东创业者不爱上网)。
山东人不愿意,甚至说不擅长干买卖这件事儿,也不光是我一个人说,这也是全国人民默认的一个事实。
要说山东也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可为啥在做生意,尤其是玩商业模式的、玩消费的、追潮流的这件事上,声量就这么小呢?
这到底是为啥?原因肯定很复杂,天文地理政治历史的要说起来,会有一大堆。我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大概想到这么几个原因,你品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01
山东式做“生意”很“笨”,而且利润不高
山东人学习考试虽然挺厉害,但一到“做生意”,就显得有点“笨”。
这个“笨”,不是说脑子笨、智商不行,而是心眼太实,脑子太直,赚不到“巧钱”。就连做媒体这么“巧”的活,山东的电视台也能被网友吐槽土,比喻成一把豆橛子,每次看到这样的图我都气的想笑。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在山东,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买卖儿,都有几个“道德包袱”始终背在身上。
一个是不大愿意“抄”。总想着自己原创,一说“抄袭”就跟偷人家东西一样难受。后来,别说抄袭了,就连“模仿”和“借鉴”都少。
做生意,不抄袭是底线是良心,四处抄袭到令人不齿的企业肯定活不长,但是如果全是真刀真枪硬桥硬马的真功夫,看都不看竞品一眼的时候,就少了些许灵活劲儿,很多成本无形中也就上来了。
一个是不愿意“抢”。可能一直是农业大省的原因,山东人骨子里还是农耕文明的价值观,更重视的是长期持续的“稳”,面对红利和机会,“抢”这个动作总是来的慢。等到山东人反应过来机会,其他人已经把第一波红利吃完了。
还有一个是不愿意“算”。这个算,比如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在内部员工绩效、预算、考核评估等方面,不愿意死磕,很多时候总想着靠别人“自觉”,而不是强制“管理”。
以上这样的包袱有一箩筐。
这样一来,靠做生意赚钱这件事,的确就变得很辛苦,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老百姓心里,干买卖就不是个什么好选择了。
在过去几十年“快鱼吃慢鱼”的商业环境里,这种“笨”打法,跑得慢,不沾光。
但我反而觉得,随着流量、红利见底,市场逐渐进入稳定和成熟期,未来时代,会越来越适合这样做生意,能在“山东式生意”的心态下坚持出来的生意,反而更容易成就未来真正的品牌。
你看,现在有些山东企业的生意就在悄悄崛起。
快餐品牌【超意兴】,从火车站起家,把老百姓吃得起的现炒菜,能做到极致便宜、极致干净,14块钱人人都能吃饱,店里既有刚刚下课的学生,也有到点就来的环卫工人,既有年轻漂亮的小姑娘,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几十年如一日,一碗免费的玉米粥,熬的永远很浓稠。多年经营,这一两年才陆续开出山东走向北京,店店爆满。
更逗的是,做了大把“品牌”的事,但从来不做 PR,你就算是要去采访,对方的品牌部门也会很客气的婉拒:对不起,我们做的还不好,还差的远,我们先努力做好基本功再说吧。”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还有足浴连锁品牌【华夏良子】,一听这个名儿,就跟其他很多足浴把调性拉开了,一个带有模糊色彩的需求,做一群山东人做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产业。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前身是山东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的连锁超市【佳佳悦】,被很多人戏称为“山东大超市”,主打一个萝卜带着泥、海鲜连夜到,物美价廉还让挑挑拣拣。
随着这样的山东企业逐渐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不是以“营销”的姿态,而是以“品牌”的姿态,消费者对他们的感受,反而更扎实,更坚定。“人心”要慢慢做,“山东式企业家”,要沉住气。
02
山东人“爱面子”,不愿意低头,不好意思谈钱
做生意、干买卖,在公司做大做稳之前,都不是个什么光鲜的活儿。
在变大之前,少不了要乙里乙气,点头哈腰,少不了要风餐露宿,筚路蓝缕,天天为盈利折腰。
这俩事儿,可算是戳到山东人的死穴了。
山东人的文化基因里,“爱面子”可算是头一项,头可砍,不可低。那股倔劲儿一上来,宁可站着吃亏,不能跪着赚钱。
也有很多山东人不认可这个说法,觉得自己能屈能伸,可以为了钱低头,甚至有些人觉得自己这些年来赚了不少“低眉顺眼”“扮猪吃老虎”的钱,但是你再接着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人会因为其他“爱面子”的点,把这笔钱瞬间赌气花光,被人劝到不好意思,又梭哈一把投出去了。
在谈钱这个事上,也是短板。“在商言商”,那是不存在的,干买卖遇到朋友,不管卖的啥,白送行,收钱?那可太不好意思了!
必须得站着、必须得要面儿,这两点太突出,也导致了山东人对做生意这件事儿的价值交易本质认知不太正面。
总觉得“赚别人钱”就是不好意思的,很难做到在“价值交付”上死磕,信心十足的嗑出可“交易”的东西,这种价值交易思维的缺失,也是山东人骨子里不愿意做生意的一个原因。
“价值交换”这件事其实老山东人孔子就想明白了,孔子算是中国最早搞知识付费生意的创业者,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就是:凡是交了十条腊肉这个学费的,我都会好好教。
结果这句话被北京人冯唐反而理解的最彻底,他曾经在他的书里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今后一定努力管住我的一张嘴,不给足大钱,一定不往深里说,如果有人问却不给够钱,我不露齿微笑。”
这一点,在未来,也许需要山东人陆续克服。
价值就是价值,价格就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价值,那就想办法去创造价值,有价值,那就不要羞于谈钱。
03
山东人不喜欢“说清楚”
作为“好客山东”这个地界的人,山东人整体性格气质都偏于粗犷豪爽,喜欢大而化之,喜欢做更简单、更直接、更规模化的事。
而对于那些需要耐得烦、说清楚的事儿,需要因地制宜、精耕细作、苦思冥想、在细节上建立竞争优势的事儿,山东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
而现代商业,尤其是做基业长期品牌化的企业,靠的恰恰就是这个“耐得烦、说清楚”的劲儿。不仅要对外部客户说,还要不厌其烦的对内部员工说,而且都还得“说清楚”。
你得能说清楚:我们是谁?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我们的三观是什么?我的核心优势是啥?产品到底卖给谁?他们为啥非要买你?你比别人好在哪儿?利润是从哪儿找出来的?我们的内容风格是什么?我们的销售渠道是什么?我的客户在哪里?我的客户长啥样?……
![]()
这套“说清楚”的逻辑,看起来简单,看起来轻轻松松都能回答上来,但实际上 99% 的企业都正在这里面踩坑呢,任何一个问题背后,都能掰扯出无数的细节。
战略能力不仅需要大刀阔斧,更需要抽丝剥茧,这种需要耐得烦的事和山东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性情,确实有一定偏差。
为什么非得“说清楚”?
因为【说清楚】的企业叙事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的商业,正在从过去“720P模糊时代”走向 “8K高清时代”。最近我反复说这句话。
过去那种靠信息不对称、靠规模、靠先发优势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取而代之的,是【说清楚】的叙事结构下,实打实的价值创造,信任的积累,品牌的复利。
积累信任,收获品牌,原本是山东人擅长的,如同全国人对山东人这个整体人品品牌的认可一样。
山东人的“笨”和“爱面子”其实是非常好的品牌底层品质。“笨”,也可以是某种诚信和可靠,这是建立品牌信任的前提;“爱面子” 也可以是珍惜羽毛,这会倒逼企业做出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但这一切,都要在【说清楚】的叙事能力下完成,才能真正发挥出价值,不然真就变成了纯笨和虚荣。
未来的商业世界,一定是属于厚道的聪明人的。
你看,那些已经跑出来的好企业,好品牌,本质上都是在用【说清楚】的叙事,把笨和爱面子做到了极致。
所以,我反而觉得“山东式”做生意,还是大有机会的。
04
结语
问题来了:一个天生“不爱说清楚”的山东 style 的创业者,如果不考公不考编,一定要做生意的话,该怎么在必须“说清楚”的新商业时代里活下去、活得好?
【本周四】今天晚上我想聊聊这个话题,在直播里,我也会谈到:未来十年,“品牌化生存”的趋势是什么?品牌化生存如何赚钱?那些品牌跑出了新模式?如何快速掌握说清楚的叙事能力?
我会用一整套 “品牌化生存”的实战框架,帮你把“做品牌”这个看似抽象的事儿,拆解成可执行、可落地的动作。
无论你是初创业,还是中间过程想把企业做的更好,还是身处大企业,这场直播都会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启发。
直播主题:2026,“品牌化生存”之年的赚钱心法
直播时间:周四晚19:30
直播地点:视频号“李倩说品牌”
11.22-23日,我的全年唯一一期【品牌十要素交付工作坊】将在北京举行。两天一夜,我将1v1现场帮助约十个品牌,现场围绕品牌的十个重要方面,一五一十说清楚。两天,系统解决企业大问题,欢迎加评论区微信锁定报名。
我们北京见!
![]()
李倩_品牌“超级嘴替”
![]()
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