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下班回家,楼道里飘来邻居家炖萝卜的香气,才猛然发觉日历已翻到立冬前夕。
老辈常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作为一个围着灶台转了十几年的中年男人,我深知这个节气的饮食讲究从不是铺张浪费,而是顺时应节的精准滋养。
![]()
今儿就和大家聊聊,立冬前后必吃的“3黑2白”,做法简单还实惠,不管有钱没钱都能安排,为过冬打下好底子。
先说说这“3黑”,老辈传下来的说法里,黑色食物总与“滋养”挂钩,现代营养学也认可它们的价值——富含微量元素,能给身体添点“底气”。
首当其冲的就是黑芝麻,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藏在寻常百姓家的宝贝。
很多人爱买现成的黑芝麻糊,其实自己做更香浓。我家每周必做“芝麻核桃糊”,做法特简单:抓两把黑芝麻和一把核桃仁,放进无油的铁锅中小火慢炒,炒到芝麻微微发黄、飘出焦香就关火,放凉后和少量糯米粉一起放进破壁机打成粉。
每次要吃时,舀两勺用开水冲调,加一勺蜂蜜搅匀,黑亮的糊体裹着核桃的醇厚,入口细腻不糊口。
![]()
我家孩子以前不爱吃粗粮,现在每天早上都主动要一碗,说比奶茶还香。记得炒芝麻时千万别急,火大了容易糊,那股苦涩味就毁了整份食材的香。
第二样“黑”是黑豆,比起黑芝麻的细腻,黑豆多了份扎实的口感。
老话讲“冬吃黑豆赛人参”,倒不是说它有多神奇,而是它富含植物蛋白,炖在汤里能让鲜味更足。我最常做的是“黑豆炖排骨”,提前把黑豆用清水泡4小时,加一勺醋能让豆粒更易软烂;
排骨焯水时加两片姜去腥味,然后和泡好的黑豆一起放进砂锅,加足量热水没过食材,丢两颗八角、一段桂皮,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个半小时。
![]()
炖好的黑豆吸足了肉香,咬开是粉糯的口感,排骨炖得脱骨,汤面上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撒点葱花就能端上桌,我家老婆总说这汤喝完整个人都暖烘烘的。
“3黑”里最爽口的要数黑木耳,干木耳泡发后体积能涨好几倍,一小把就能做一盘菜,性价比超高。
选木耳有个小技巧:优质干木耳颜色是暗黑色,泡发后耳瓣厚实有弹性,蒂部干净。我最爱做“木耳炒肉片”,
木耳泡发后撕成小朵,用开水焯30秒捞出沥干;里脊肉切薄片,用生抽和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热锅冷油,先炒香蒜末,再放肉片滑炒至变色,最后加木耳和少许青椒块翻炒,加一勺蚝油调味即可。
炒好的木耳黑亮有光泽,咬起来爽脆弹牙,肉片裹着鲜美的酱汁,配米饭能多吃一碗。记得木耳一定要焯水处理,既能去除杂质,也能让口感更脆。
![]()
说完“3黑”,再讲“2白”,这两样都是秋冬季节的应季菜,清爽解腻还能平衡“3黑”的厚重感。
第一样就是白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流传了千百年,足以见得它在冬令饮食里的地位。萝卜的做法太多,我家冬天吃得最多的是“萝卜炖牛腩”。
牛腩切大块,冷水下锅加料酒焯水,撇去浮沫后捞出;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用开水焯一下去除涩味。
砂锅底部铺一层姜片和葱段,放入牛腩,加足量热水、两勺生抽、一勺老抽和一颗八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小时,再放入萝卜继续炖4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
![]()
炖好的萝卜吸足了牛腩的肉香,原本雪白的萝卜块染上淡淡的酱色,用筷子一夹就烂,入口即化;牛腩肉质酥烂却不柴,汤汁浓稠鲜美,天冷时端上这么一锅,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暖身又暖心。
最后一样“白”是雪梨,秋冬空气干燥,吃点雪梨再合适不过。比起直接生吃,我更爱做“冰糖雪梨银耳羹”,做法简单还能当甜品。
干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去掉黄色的蒂部;雪梨去皮去核,切成滚刀块;把银耳放进砂锅,加足量热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小时,至银耳出胶,再放入雪梨块和适量冰糖,继续炖20分钟即可。
炖好的银耳羹呈淡淡的乳白色,雪梨块雪白饱满,舀一勺入口,银耳的胶质裹着雪梨的清甜,甜而不腻。
![]()
其实立冬的饮食讲究,从来不是追求山珍海味。就像这“3黑2白”,都是菜市场里常见的食材,花不了多少钱,却藏着顺应时节的生活智慧。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立冬,奶奶总会炒一碗黑芝麻,煮一锅萝卜汤,说吃了整个冬天都不容易冷。
如今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给家人做这些家常菜,看着他们吃得香,就觉得这就是最实在的幸福。
马上就要立冬了,不知道你家立冬有什么必吃的家常菜?这“3黑2白”你平时爱怎么做着吃?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做法和故事,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点个赞,把这些家常做法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顺顺当当入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