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暨“羊城工匠杯”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大赛决赛在广州拉开帷幕。在这场人工智能系统应用领域的巅峰对决中,广州视源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队凭借一款功能为“AI数据分析”的作品《ChatData》从5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斩获大赛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不光是一件获奖作品,经过反复打磨,更已落地到公司多个产品线,优化了其支持的产品的系统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ChatData》的创作灵感,可追溯至2023年软件技术日编程马拉松竞赛中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一场持续了两年的技术深耕与迭代升级。”视源代表队队长、软件工程师蒋浩表示,得益于公司工会的“软件技术日”活动所营造的持续创新文化,是项目成功的重要驱动力。它不仅为作品早期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了土壤,更推动我们不断突破,最终打造出这款既符合顶尖赛事标准,又能切实落地解决业务难题的产品,完成了从灵感到现实的跨越。
“软件技术日”,是视源固定在每年10月24日为公司软件工程师打造的专属节日,设有行业专家主题分享、软件技术产品展、编程马拉松比赛、软件技术沙龙等活动板块,今年还增设了AI应用技能竞赛。“这个节日打破了部门之间的‘界限’,给软件工程师更多施展才华、切磋合作、相互赋能的空间。”公司工会主席陈晶晶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在两年前公司的“软件技术日”上,蒋浩和团队的作品在编程马拉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那便是作品《ChatData》的雏形。
在去年的“软件技术日”上,蒋浩和团队携该作品参展时,业务部门带着基于用户反馈所提出的问题找到了他们。其中,AI无法回答用户的口语化表达这一问题令蒋浩印象深刻。“我们在开发AI产品时,往往是从技术人员的思维角度出发,可能会出现与用户理解不同频的情况。”为此,蒋浩和团队聚焦于自然语言理解模块的升级,在系统中加入了“用户意图识别”算法,通过模型优化让AI能更准确地解析用户的真实诉求,从而使AI在回答用户问题时更加智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软件技术日’搭建了技术人员与业务部门沟通、学习的桥梁,促使技术人员从用户需求出发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好创意、好点子的汇集地。”蒋浩表示,在软件技术沙龙上,他的团队便在业务部门分享的“业务知识库”技术方案中获得了灵感,随后也为自己的作品开发出知识库,使产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在视源的产品中,不乏在“软件技术日”上“孕育诞生”,最终在各类场景中为用户带来智能便捷体验的案例。在软件技术作品展的展会现场,《校园智能安防·AI人员寻踪》作品展区围满了前来体验和了解的技术人员。该系统将场馆内的所有安防摄像头加入算法并统一串联,只需一秒钟,便可将锁定之人出现过的时间、地点、安防画面全部呈现在屏幕上。“这件作品已在数百个学校进行应用。”原该作品开发核心人员、视源希沃总裁助理刘少杰介绍,这件作品将以往碎片化、平面化、轨迹不连续的安防视频模式升级为立体化、可多角度查看、画面可融合的智能模式,大大降低了搜索视频需要的时间和人力。
刘少杰告诉记者,这件作品是由2022年“软件技术日”上的编程马拉松比赛获奖作品“数字孪生”项目衍生而来。在他看来,“软件技术日”一次比一次创意多,一年比一年热度高,已经成为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的无形“孵化器”。
开展“软件技术日”“硬件技术日”等专业日活动,是视源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职工服务拓渠道、为职工学技术创条件、为职工创新搭平台的一个生动缩影。“职工竞赛绝非生产‘中断键’,而是活力‘助推器’。”陈晶晶说。关于如何深化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视源工会讲述了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三板斧”:拔高度,邀请国际知名的专业领域院士、国内顶尖技术专家及劳模工匠到竞赛现场分享前沿技术,确保竞赛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同步,甚至适度超前;融协同,通过组织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构建跨部门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培育贯通设计、研发、服务全流程的复合型人才;破边界,聚焦13个专业方向,打造系列专业日与技能竞赛,弱化竞技对抗属性。通过与各岗位职工共同商议赛制,定制适配不同岗位规模、形式灵活的专属活动方案,降低职工参与的心理畏难情绪。据悉,2025年视源工会共开展覆盖13个方向的各类专业日及技能竞赛,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思远 通讯员王铮)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