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网友都在讲这样一件事,星巴克中资介入之后,厕所也没以前干净了。
肯德基被中资介入之后,卫生间小便池也变脏了,甚至也不让顾客去休息了。
麦当劳大陆业务卖给中企之后,现在卫生间也不让使用了,我们对于这种事情怎么看?
美国咖啡巨头将中国业务60%股权以40亿美元卖给本土资本博裕投资,自己只留40%股份!
这场交易让星巴克中国瞬间估值飙至130亿美元,但比数字更扎心的是细节。
回看星巴克在中国的26年,1999年,它在北京国贸开出首店,靠着“第三空间”概念成为小资象征,一杯拿铁卖30元堪比一线城市时薪。
巅峰时,星巴克霸占中国现磨咖啡市场42%份额,门店遍地开花。
但好景不长,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用9.9元咖啡重拳出击,硬生生把咖啡从身份象征打成日常快消品。
到2024年,星巴克份额暴跌至14%,瑞幸则以35%反超,门店数超2.4万家,是星巴克8000家的三倍!
更讽刺的是交易时机。
就在官宣前5天,星巴克刚发布2025财年财报:中国区营收虽增5%,但客单价连年下滑,同店销售额增速仅2%,全靠以价换量撑。
为求生,星巴克甚至学起本土套路。
2025年7月罕见降价,推出19元早餐咖啡,但消费者仍嫌贵:“瑞幸9.9元不香吗?”
而博裕资本的接盘,被业内看作“抄底入场”。
这家投资过小红书、蜜雪冰城的机构,最擅长用本土化手段榨取存量价值。新合资公司放话要开2万家店,但下沉市场早被10元咖啡卷成红海,这场豪赌,赌注其实是普通消费者的钱包和员工的饭碗。
![]()
交易一出,胡锡进火速发文定调:“这不是撤退,是中美资本融合的冲积平原!”
他称赞星巴克保留品牌所有权是“高明策略”,并乐观预测合作将提升星巴克竞争力。
但这篇“和谐颂歌”瞬间遭网友围攻,评论区沦为大型打脸现场。
今天又看到胡锡进谈了这件事。
按照他的说法。
星巴克中国卖掉了”,这个结论多少有点冒。
星巴克确实将在华业务60%的股权卖给中国公司,但它仍握有40%的股权在自己手里,而且保留了对“星巴克”品牌的所有权。在新的合资公司里,中国博裕资本控股,但星巴克仍有存在感,这一调整很可能增加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在多数中国消费者的眼里,它仍是美国品牌的咖啡店。中美公司的利益绑在了一起,美国的品牌继续保持它在中国市场上的余韵,这样的交流融合我觉得挺好的,它可以看成是全球化这条大河带来的又一块冲积平原。
少数认同者认为,胡锡进点破了交易本质:“星巴克没跑,只是换个姿势赚钱!”
反对派:胡锡进又当“理中客”,老百姓只关心咖啡会不会更贵!
但更多网友用犀利吐槽撕破全球化童话。
争议最烈的是员工命运。
网友爆料:星巴克中国400名员工恐遭裁员,而博裕资本以成本优化著称。
对比胡锡进的宏大叙事,一条评论说道:“你们谈130亿美元,谁问过咖啡师工资涨没涨?”
这种愤怒指向深层矛盾,当资本欢庆交易时,普通人总成代价。甚至有技术派挖出数据星巴克中国客单价已降至25元,但成本仅5元,暴利之下为何不能降价?
![]()
星巴克卖股,表面是商业决策,实则是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集体焦虑缩影。
从麦当劳变身“金拱门”,到可口可乐由中粮控股,类似戏码不断重演。
但这次,胡锡进的乐观遭遇反弹,因为老百姓已看透全球化红利从未公平分配。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2017年麦当劳中国卖身中信,承诺“降价扩店”,但如今巨无霸仍卖21元,比美国贵30%。同样,星巴克虽喊出2万家店目标,但博裕资本需在18个月内回本,压力必然转嫁消费者。
要么涨价,要么缩水份量。
而胡锡进忽略的关键点是:咖啡战争背后是民生残酷现实。
外资本土化不该是资本狂欢,而应惠及普通人。
但现实是,博裕资本高管已放话优先削减营销成本,这意味着店员加班费可能压缩。
还是熟悉的配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