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报告,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地区和顿涅茨克州红军城方向有约1万名乌军处于“包围”状态这个消息之后。
10月31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这一说法得到俄罗斯军事专家、预备役上校克卢波夫的进一步阐释。
他声称这些乌克兰军队虽然没有被完全包围,但已经被火力封锁,如果泽连斯基不向他们下达投降的命令,那么等待他们的结局,将会是被进一步歼灭。
![]()
几乎同时,俄罗斯国防部提出一项“人道主义举措”:准备在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地区停火5至6小时,设立安全通道供外国记者进出。
而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泰希的回应同样迅速而明确:“不建议记者相信俄罗斯方面的这个提议。”
那么我们该如何俄罗斯方面放出的这个消息呢?
就现实情况来看,这其实更像是一场信息战、
信息战的第一要义在于先声夺人。
![]()
通过高层定调、军方确认、专家解读的三步走策略,俄方在消息发布初期就建立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俄方信息战的第二步,直指泽连斯基的决策困境。
也就是将军事问题转化为政治与人道难题,意图将泽连斯基置于两难境地。
更为精妙的是俄国防部随后提出的“停火记者通道”方案。
表面上,这是为保障记者安全而采取的临时停火,实则为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
面对俄方的信息攻势,乌克兰的反制迅速而有力。
在俄方宣布“包围”消息后,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立即明确表示,俄方关于乌军“被包围、封锁”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
他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聚焦针对俄罗斯的反击成果。
![]()
10月30日,泽连斯基签署法案,将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延长90天。
这一举措既是对俄方信息战的实质性回应,也是向国内外展示乌方抗战决心的信号。
在信息战中,否认对方指控只是第一步,建立己方叙事才是关键。
乌克兰安全局前军官斯图帕克适时分析指出,波克罗夫斯克对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的推进意义重大,巧妙地将舆论焦点引向俄方的“领土野心”。
这场信息心理战的目标受众是分层的,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攻击焦点。
对乌克兰社会,俄方试图通过“上万士兵被围”的消息瓦解民众士气,制造对领导层的不满。克卢波夫关于“泽连斯基政治生涯已经走到尽头”的评论,正是针对乌克兰国内舆论的心理炸弹。
对西方世界,俄方着力放大乌克兰的“失败”形象,动摇援助信心。
![]()
对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立国家,俄方通过设立“记者走廊”等举措,塑造自身“理性”、“人道”的形象,与“不顾士兵生死”的乌方形成对比。
信息战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手的每一个回应都成为你叙事的一部分。无论泽连斯基选择投降还是抵抗,都难以摆脱俄方设定的叙事框架。
在这场信息战中,真相往往是第一个牺牲品。就连一些支持俄罗斯对乌特别行动的军事博主也对格拉西莫夫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Telegram频道“军事线人”直言,“不存在所谓的包围圈”,并调侃道“或许格拉西莫夫凭借其‘提前’出炉的报告,又一次走在了局势前面”。
然而,在信息战中,事实的真假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对受众心理产生的影响。
俄方的目标并非立即让所有人相信“上万乌军被围”,而是在舆论场中植入这一概念,为后续行动制造合理性。
![]()
现代战争证明,认知域的胜负可能直接影响物理域的成败。俄乌双方都深知,谁掌控了叙事,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随着冬季的临近,俄乌冲突的信息战愈演愈烈。俄国防部每日更新战报,称过去一天又控制了新的定居点;乌克兰武装部队则持续发布俄军损失数据。
在这场围绕“上万乌军被包围”的叙事争夺中,真实的战场局势可能介于双方说法之间。但可以肯定的是,信息心理战已成为现代冲突的核心维度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场实地战役。
远在莫斯科和基辅的决策者们都明白,在这场认知域的较量中,失去叙事主动权,可能意味着失去整个战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