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战训柯》讲了一个火灾案例,在这起火灾中,两名消防员犯了个错误,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他们俩殉职,另有1名群众遇难。
这让我想起了上海某高层住宅楼火灾的灭火救援中,也有两名消防员牺牲,过程和这次火灾是差不多的。
靠山屯用通俗的话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起火灾的情况吧:
![]()
这火灾发生在2005年2月2日,英格兰赫特福德郡斯蒂夫尼奇镇,一栋名为“哈罗苑”的18层住宅,这栋住宅的14层某户起火了。
消防队长带领两名消防员到了14层,因为这层楼的消火栓被铁链锁住了,消防队长就想找人拿工具打开这个锁链,他安排了一下,说你们俩别动啊,等我回来,然后队长就走了。
两名消防员在门口站了一会,他们听到屋内有人员呼救。那这种情况是不能等了,他俩就把户门给撬开了,然后进去搜救。
这时候屋子里烟气很大,并且有一个窗户破了。这其实就形成了一个空气对流,如果只是破一个窗户,户内的烟气和热量不容易形成流动,门一打开,相当于建立了流动路径,这在我们国家通俗地说就是形成了穿堂风。
所以这门一开,原来户内的缺氧燃烧,马上就供上氧气了,燃烧速度明显加快,并且有了极好的流动性。
两名消防员这个时候已经搜救出了一个人,有一名消防员把这名群众转移到户门外的走廊上,这名群众说,家里还有一人被困。
正说着呢,这时候出大事了。室内的火和烟快速地穿过户门,扑向了走廊。然后在走廊里的消防员和这名群众不幸遇难,消防员虽然穿戴了空呼,但是仍然抵挡不住这样的高温。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火灾之后走廊的照片。
![]()
还在户内卧室搜救的另一名消防员也受到了高温的威胁,他的空呼面罩都被烤碎了,最终在卧室殉职。
所以,一扇门事关生死。把门打开,形成空气对流,加速燃烧,导致人员死亡,这惨痛的教训使英国总结出了四条:
●门控铁律。强制实行“一人一门”制度,明确门控责任人。必须采用“小开门技术”(仅10厘米缝隙),并用水雾冷却烟气,从源头上杜绝通风后引起火势增大的情况发生。
(屯哥的解释:就是说,消防员可以进户内搜救,但是得在门边有个人控制着这个门,就是门控,消防员进去搜救了,你这个门得关上,或者只打开10厘米,这个缝隙能通过一条水带,这样就不容易形成穿堂风)
●水带先行。严禁携带未充水的水带进入火场。必须提前在着火层下一层完成水带铺设并加压,确保“水随人走”,形成生命的冷却屏障。
(屯哥的解释:这条容易理解,就是内攻时必须有水)
●通讯保障。为高层火场配备双频对讲机,并在楼梯间设置信号中继器,确保指令在极端环境下依然畅通。
●全面侦察。要求指挥员必须开展360度环绕侦察,评估风向与建筑开口,预判火势“流动路径”,从决策开端规避风险。
(屯哥的解释:除了正面,你还要看到其他面,比如窗户是碎的,要考虑火场内的燃烧变化趋势)。
再回想一下,我们上海某个高层住宅楼的火灾情况。
当时也是几个消防员到了户门外,然后把户门打开了,烟和火瞬间冲出来了(户内有窗户破碎,形成穿堂风),最后把两名消防员逼到走廊的窗户这里,坠楼牺牲。
所以,很多错误和教训都是相似的,发生在英国的20年前的这起火灾,仍然值得我们在灭火救援中学习和汲取教训,让消防员能够安全回家。
最后,推荐一下《战训柯》微信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所写的内容几乎全是战训知识,消防员伤亡案例,欢迎关注。
学习资料
![]()
靠山屯闲话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
未来不迎,纵情向前。
屯主微信号:ifire-t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