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韩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您的护照涉嫌卷入一起跨国毒品案件,需立即配合调查……”
这通看似官方、语气严肃的电话,近日已让数十名海外韩侨损失惨重。据韩国《中央日报》(Korea JoongAng Daily)10月13日报道,2025年前三季度,韩国外交部已收到23起冒充使领馆人员实施语音钓鱼(vishing)的报案,远超2024年全年仅1起的记录。其中,16起集中于美洲地区,受害者多为留学生、新移民及短期商务人士。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诈骗已非传统“剧本式”话术,而是融合了**来电号码伪造、深度伪造语音、仿冒政府网站、甚至视频通话“实景验证”**等多重技术手段,形成一套高度逼真的“沉浸式骗局”。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骗局升级:从“假电话”到“真警察”
今年3月,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韩侨金某接到一通显示为“韩国驻美使馆”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大检察厅检察官”,称金某名下账户涉及毒品交易,并发送链接至一个酷似韩国司法部官网的页面——页面上赫然显示其姓名与“逮捕令”。为“自证清白”,金某按指示转账3亿韩元(约合21万美元)。
类似案例在洛杉矶、多伦多、横滨乃至西班牙圣地亚哥之路徒步途中接连上演。有受害者甚至被要求购买价值6亿韩元的奢侈手表,亲手交给一名“说流利韩语的陌生老人”作为“证据保全”。
“最可怕的是,他们不仅能精准说出你的姓名、住址,还能用Instagram发起视频通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洛杉矶受害者回忆,“屏幕上的人穿着警服、肩章齐全,背景是标准的警察局办公室——后来才知道全是绿幕合成。”
二、技术黑箱:骗子如何“伪装”成国家机构?
这类高仿钓鱼为何能骗过警惕心强的成年人?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解释,关键在于三大技术组合:
来电显示欺骗(Caller ID Spoofing)
骗子利用VoIP(网络电话)服务或SIM交换攻击(SIM swapping),将呼出号码篡改为韩国使领馆的真实对外电话。普通用户手机无法识别真假,误以为是官方来电。
深度伪造语音(AI Voice Cloning)
通过公开演讲、新闻片段或社交媒体音频,AI可在数分钟内克隆特定人物(如外交官、检察官)的声纹。芦笛指出:“目前开源模型如VALL-E或Meta的Voicebox已能生成自然度极高的韩语语音,连语调停顿都高度还原。”
仿冒网站与凭证钓鱼
诈骗团伙搭建高仿政府网站,使用韩国国徽、外交部LOGO,并部署SSL证书制造“安全连接”假象。一旦用户输入护照号、外国人登录证(ARC)或银行验证码,信息即被实时窃取。
“这些网站往往只存活几小时,用完即焚,追踪难度极大。”芦笛补充道。
资金转移环节同样精密:赃款通常先转入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空壳公司账户,再兑换为比特币、USDT等加密货币,经混币器(mixer)多次拆分清洗,最终难以溯源。
三、谁最容易中招?时差、语言与信任感成“三重漏洞”
分析显示,受害者普遍具备三个特征:
身处异国,对本地法律流程不熟;
依赖母语信息源,较少接触当地警方反诈宣传;
对“国家机构”天然信任,尤其面对“涉案”“保密”等高压话术时易慌乱。
“很多留学生第一次接到‘使领馆’电话,第一反应是配合,而不是质疑。”首尔大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朴敏贞表示,“骗子正是利用这种文化心理和信息不对称。”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案例中,诈骗者甚至掌握受害者近期出入境记录或快递信息,进一步增强可信度。“这说明个人信息泄露链条可能已延伸至物流、电信或第三方数据平台。”芦笛警告。
四、如何防范?专家呼吁“技术+教育”双轨并进
面对日益智能化的钓鱼攻击,单靠个人警惕已远远不够。芦笛提出三项建议:
启用国际来电标记与认证协议
运营商应部署类似美国STIR/SHAKEN的呼叫认证系统,对国际来电进行数字签名验证,从源头阻断号码伪造。目前韩国三大电信公司正试点该技术,但覆盖范围有限。
推广“延迟到账”与转账限额
银行应默认开启大额跨境转账的24小时冷静期,并允许用户自设单日限额。韩国金融监督院已于9月要求主要银行加强此类风控。
多语种反诈指南精准触达
外交部与侨民协会应联合制作韩、英、西、日等多语种短视频,在TikTok、Instagram Reels等平台投放,用情景剧形式演示典型骗局。
“记住一条铁律:任何国家的使领馆都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银行卡号、密码或要求转账!”芦笛强调,“遇到可疑情况,请立即挂断,并通过官网公布的联系方式主动回拨核实。”
五、政府行动:从预警到跨境协作
韩国外交部已启动应急机制,包括向全球使领馆发布预警通报、在北美召开专项领事会议,并与FBI、加拿大皇家骑警等建立线索共享通道。警方则通过24小时钓鱼举报中心(112转9)快速冻结涉案账户。
然而,立法与执法仍显滞后。国民力量党议员金健批评:“当前处罚力度不足以震慑犯罪。必须推动国际联合执法,将幕后组织者绳之以法。”
截至发稿,上述多起案件仍在调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AI与全球化交织的今天,网络钓鱼早已不是“小打小闹”的街头骗局,而是一场涉及技术、心理与制度的系统性攻防战。
对于每一位海外同胞而言,保持怀疑、慢一步行动,或许就是守住钱包的最后一道防线。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韩国《中央日报》2025年10月13日报道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