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加剧,京津冀中部达到中至重度污染水平。清华大学教授王书肖解读污染成因和应对成效时表示,除了气象条件非常不利、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仍然较大,安徽北部的污染气团向北移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升高有一定贡献。截至11月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4个城市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
关注1:当前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
北京5日晚PM2.5达短时重度污染水平
11月4日午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持续累积。5日,在弱东南风作用下,污染气团主体自南向北移动;午后,区域中南部PM2.5浓度总体为2级良水平,京津冀中部则出现PM2.5短时中至重度污染。
11月4日,区域内15个城市出现PM2.5轻度污染,日均浓度峰值为108微克/立方米(洛阳市);4日1时至5日18时,区域内小时浓度峰值为178微克/立方米(邢台市,5日13时)。北京市从5日凌晨开始,PM2.5浓度快速上升,小时浓度峰值为163微克/立方米(5日19时),已达到短时重度污染水平。
关注2:本次污染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气象条件不利+区域污染物排放+安徽北部污染传输
分析本次污染过程出现的原因时,王书肖表示,一是弱东南风、贴地逆温、高湿大雾等因素叠加,京津冀中部气象条件非常不利。11月4-5日,区域受持续弱东南风控制,存在系统性贴地逆温,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最高相对湿度超过90%,促进污染物的化学转化。特别是5日京津冀中部位于风场辐合区,边界层低至300米,且出现大雾天气,造成北京及周边污染明显加重。
另外,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仍然较大,高湿条件下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影响显著,部分时段存在燃烧源影响。近期区域陆续启动供暖,同时区域机动车、工程机械活动水平居高不下,导致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排放增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受到安徽北部的污染传输影响。11月3-4日,安徽北部宿州、亳州、蚌埠等地秸秆火点密集多发,导致局地空气质量快速转差。宿州连续出现13小时重度及以上污染,高值时段有机物占比达到八成。在东南风作用下,安徽北部的污染气团向北移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升高有一定贡献。
关注3: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效果如何?
区域内24个城市依法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
截至11月5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4个城市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根据绩效分级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其中,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等9个城市、河南省郑州、开封等13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驻马店启动黄色预警。
启动预警以来,区域污染排放显著下降。根据工业企业在线监测、门禁系统等数据综合分析,启动预警后,区域内水泥、砖瓦、陶瓷等生产可中断行业开工率下降10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废气污染排放量下降两成以上;部分省份重点行业进出厂柴油货车数量下降四成以上。
关注4:未来空气质量如何发展?
预计本周日北京空气质量彻底改善
预计11月6-7日北部污染略有缓解,8-12日区域系统改善。6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北部受弱东北风影响,南部受偏东风影响,扩散条件不利。区域中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河北中南部和河南东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7日,区域大部受东北风影响,有大范围降水过程,扩散清除条件有所改善。区域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8-12日,受多股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较好,大部空气质量优良。其中,10-11日中午为冷空气间歇期,受偏南风影响,中南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
北京市6-7日空气质量有所好转,9日彻底改善。5日夜间至6日清晨,北京市受弱高压系统前部影响,近地面逐渐转为弱东北风,风速1-2米/秒,相对湿度维持90%以上,空气质量维持中至重度污染水平。6日,受东北高压加强作用,扩散条件逐渐改善至良-轻度污染水平;7日,京津冀大部为偏东和偏东北风,中午前后范围性降水前部抵达北京市,空气质量有望改善至优良水平;8日,低压系统过境,受污染回流影响,为2级良至3级轻度污染;9日起,有明显冷空气活动,空气质量将彻底改善。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