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布会谈成果,不到24小时,中企打响反击,对荷兰立下规矩,要夺回主导权。
![]()
中美磋商成果公布
随着中美吉隆坡会谈成果公布,荷兰“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因为中美同意互相暂停1年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这其中就包括美国9月份出台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
这项规则,针对的就是中企持股超50%的子公司。
就比如被美方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半导体龙头企业闻泰科技,其名下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将受到美方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
还记得当时,美国这项规则一出台,荷兰政府就配合行动,对闻泰科技“下黑手”。
荷兰不仅冻结了该企业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还要求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CEO,并任命具有重要决策权的外籍高管。
![]()
安世半导体
这一系列操作,立刻引发了中荷之间的激烈交锋。
荷兰方面狡辩称,此举是基于所谓“国家安全”作出的自主决策,拒绝承认背后受到了美国的指使;
而中方话不多说,直接用行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特定商品对外出口。
这一动作,立马就击中了荷兰的“七寸”,因为安世在欧洲生产的半导体,80%需要送到中国进行最后的封装和测试。
一旦中国拒绝供货,那么安世半导体就无法出货,最终承受苦果的还是荷兰自己,以及整个欧洲需要芯片的工业体系。
于是在10月21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打通了中方电话,罕见说起了软话,称愿意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
![]()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但是在行动上,荷兰方面依旧拒绝认错,试图糊弄了事。
或许荷兰政府还幻想着,硬抗到底能够得到美国的青睐和嘉奖,然而没想到的是,仅仅2天,中美就在吉隆坡谈妥了——
美方将暂停“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而中方也将暂停10月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措施一年,属于是互相达成了默契。
紧接着,就在30日当天,中国企业就打响了反击,给荷兰立下了一条规矩:
根据彭博社报道,闻泰科技明确指出,如果想要安世半导体从中国恢复供货,那么必须满足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恢复该公司中方CEO的职务。
这就等于是要夺回主导权,荷兰如果识时务,就应该按中方说的办,否则只会自讨苦吃。
![]()
闻泰科技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闻泰科技的表态,可以说是中企应对 “规则博弈” 的典型样本。
面对美国“技术封锁+盟友施压”的双重围堵,我们既不拒绝对话、又坚守核心利益 、更未停止自主布局,反制的同时,也在加速国内产能整合。
这种 “谈而不跪、抗而有备” 的姿态,恰恰是本轮中美会谈,传递出来的中美博弈新特征:竞争仍在持续,但 “脱钩不可承受” 已成为共识。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当下,闻泰科技的每一步表态都牵动着多方神经。
其释放的信号清晰而坚定:中企可以接受基于规则的博弈,却绝不忍受强权主导的掠夺;可以参与供应链的全球协作,却必须掌握核心环节的自主权。
![]()
中美关系
这场芯片之争的最终走向,或许将在中美规则博弈与中欧产业诉求的平衡中,逐渐走向清晰。
而中企的立场已然表明: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之中,国家的强大,才是企业最坚强的后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