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就我市“打假解民忧”活动进行发布。记者获悉,我市在连续三年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基础上,结合侵权假冒跨区域、链条化新特点,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升级开展“打假解民忧”活动。通过建机制强根基、优举措破难题、重实效惠民生,着力将该活动打造成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名片”,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截至10月,全市共查办侵权假冒案件124件,切实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对标上级工作要求,制定了《2025年张家口市“打假解民忧”活动方案》,以走访调研、专题座谈会为纽带加强企业沟通,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对企业反馈的侵权假冒线索实行台账式管理、点对点对接,推行“一企一策”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制定了《张家口市2025年反侵权假冒政企协作企业名录》,精选5家品牌保护需求突出、协作能力强的企业纳入管理。通过全面梳理本市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及外省市在张品牌企业信息,建立健全重点保护台账。依托三大平台构建“广覆盖、多渠道”线索征集网络:借助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群众基础收集民生类线索,依托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业优势挖掘商标专利侵权线索,依靠12315平台便捷性捕捉即时投诉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专业研判开展线索甄别,为精准执法提供坚实支撑,切实提升打击靶向性,重点打击两类违法行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工业产品及日用消费品,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滥用、冒用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侵权行为,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全面落实《京津冀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框架协议》要求,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向纵深发展。3月联合北京执法人员开展永辉超市专项核查,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4月赴天津河东区签署协作协议,完善“张家口+天津河东+北京朝阳”对口对接通讯录,构建“京津冀——朝河张”执法协作体系;10月召开京津冀执法协作联席会议,30余名三地执法人员开展案例研讨、资料互换,建立“执法沟通直通车”“案件会商”“执法协助”“交叉执法”四大机制,实现跨区域违法全链条打击。
在执法检查中,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对未触安全底线、无主观故意且无实际危害的轻微违法,严格落实“首违不罚”清单;对依法处罚案件,综合考量情节与危害程度,依规适用自由裁量从轻处罚;对守信主体实行“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企业开展普法引导。通过免于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实现监管力度与温度的有机统一。( 戈彩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