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系诞生之初的混沌中,地球的前身——“原地球”曾经历过足以重塑一切的惊天撞击。长久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颗原始行星的所有物质都已在撞击中被彻底改造,没有任何残留物能留存至今。但2025年,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为我们打开了窥探地球最早期面貌的窗口:他们在古老岩石中捕捉到罕见的钾同位素信号,这或许是45亿年前“原地球”留存的首个直接证据。
太阳系早期的“造星运动”与地球的诞生
数十亿年前,太阳系还是一片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旋转圆盘。这些宇宙物质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形成了最早的陨石,随后这些陨石不断碰撞合并,最终孕育出原地球及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
最初的原地球是一颗岩石质地的行星,表面覆盖着冒泡的熔岩,处于炽热而活跃的状态。然而,在它形成后不到1亿年,一场灾难性的事件发生了——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巨大的动能撞击了这颗新生行星。这场“巨型撞击”彻底搅乱并熔化了原地球的内部,几乎重置了它的化学组成。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科学界一直坚信,原地球的原始物质已在这场撞击及后续的地质演化中消失殆尽,我们如今所见的地球,是撞击后重塑的全新星球。
![]()
钾同位素:藏在岩石中的“时间胶囊”
打破这一认知的,是一种看似不起眼的化学特征——钾同位素的细微失衡。同位素是元素的不同版本,它们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存在差异,钾元素天然存在三种同位素,分别是质量数为39、40和41的钾-39、钾-40和钾-41。
在地球现存的大多数物质中,钾同位素组成有着固定特征:钾-39和钾-41占绝对主导,钾-40占比极低。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分析多块古老岩石样本时,发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这些样本中的钾-40含量比地球上大多数物质还要低,呈现出明显的“含量不足”特征。
为了捕捉这一微弱信号,研究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收集了来自格陵兰岛、加拿大的古老岩石粉末(这些地区保留着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以及夏威夷的熔岩沉积物(火山活动将地幔深处的早期物质带到地表)。研究人员先将样本溶解在酸中,分离出所有钾元素,再用高精度质谱仪测量三种同位素的比例。这种细微的钾-40含量差异,堪比在一桶黄沙中分辨出一粒棕色沙子,对检测技术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模拟验证:锁定原地球的“遗留物”
发现异常后,团队面临着关键问题:这些钾-40含量不足的物质,真的是原地球的残留物吗?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研究人员构建了模拟实验。他们假设原地球最初由钾-40含量不足的物质构成,随后经历了巨型撞击、小型陨石撞击以及地幔加热混合等地质过程。通过整合已知陨石的成分数据,模拟这些事件对物质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最终得出的结果令人振奋:模拟生成的物质钾-40含量略高于实验样本,且与现代地球大多数物质的组成相符。
这意味着,实验样本中钾-40含量不足的特征,并未被后续的撞击和地质活动完全抹去,它们极有可能是原地球在巨型撞击前就已存在的原始物质。“我们看到了比巨型撞击更古老的地球碎片,这太神奇了。”研究团队成员妮可·聂教授表示,原本以为这种早期特征会在地球演化中逐渐消失,没想到它竟以这样的方式留存至今。
![]()
改写认知:太阳系形成理论需重新审视
这项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不仅为原地球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更对现有太阳系形成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前,科学家们一直试图通过已知陨石的成分组合,还原地球最初的化学组成。但研究发现,这些原地球残留物质的钾同位素特征,与目前已发现的任何陨石都不完全匹配——即便之前研究的陨石存在钾同位素异常,也与样本的“钾-40含量不足”现象不符。这表明,构成原地球的原始陨石和物质,至今仍未被人类发现,已知的陨石种类并不完整。
这一发现意味着,关于地球起源和太阳系形成的故事,还有许多空白等待填补。它为科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追踪钾同位素这一“示踪剂”,寻找更多原地球残留物质,进而更准确地还原太阳系早期的物质分布和行星形成过程。
从45亿年前的宇宙混沌到如今的蔚蓝星球,地球的起源始终笼罩着层层迷雾。这些藏着钾同位素秘密的古老岩石,就像地球留下的“时间胶囊”,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早期演化的神秘面纱。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或许未来我们还能在更多地质古老的区域找到类似线索,一步步拼凑出地球诞生的完整图景,解锁更多太阳系形成的深层谜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