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新华社、中国科学院、植物智。
意外的机遇?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的生态很好,那边没怎么被开发,境内的大围山原始森林的动植物资源相当之丰富。这样的好生态肯定是得维持的,因此当地经常以各种方式向老百姓传递保护动植物的知识和意识。
2008年,云南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欧阳志勤组织举办了一场关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会议,农民古云贵因为之前帮忙采集过一些植物样本,所以受邀参与了。
![]()
说实话这样的会议效果有限,很多来参加的人主要目的都是相互认识一下,拓展人脉,真的留心这些珍稀植物的人寥寥无几。但这次会议的内容却真的让古云贵大受震撼!当屏幕上出现了一种树干高耸挺拔、叶片呈革质卵形、花朵白里透红的植物后,古云贵的心脏快速的跳动了起来,因为他在自家云南河口县莲花滩乡的狮子山上见过这种树!
![]()
古云贵压抑激动的心情,仔细听着台上专家的讲话,专家表示这种树叫华盖木(Pachylarnax sinica),目前已知在我国的野生个体仅剩5株!华盖木的果球里的种子,能卖到了4万元一公斤的天价!
为啥这么濒危?
华盖木是木兰科最古老的单属植物,它是地质时代第三、四纪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
存在这么久按理说应该是有点秘诀在的,但其实它们只是因为分布狭窄,栖息地环境稳定才能活到现在的。但是人类太“不讲武德”了,人类活动不断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很多动植物都受不了,更别说华盖木这种“老骨头”了。
![]()
说实话它们本身就有点脆弱,其繁衍习性极不规律且频率很低。一棵健康的成年华盖木,在自然环境下,通常需要相隔1~2年甚至更久才会开花一次,最久的一株39年才开花!已经这么随机了,单朵花的开放时间又搞得非常短暂,只有几天,如果昆虫和鸟类来得不及时,那就压根传播不开,有种白开花的感觉。更麻烦的是,华盖木种子外壳坚硬,自然条件下需要特定微生物分解外壳才能萌发,发芽率不足5%。
![]()
本身虽然有问题,但关键还是人类来捣乱了。
我压根没见过真的华盖木,不过据说华盖木木材纹理很古典,又很耐腐蚀,从清朝开始就是高档家具的理想材料,于是就一直被砍伐。人类活动又导致它们的栖息地缩减,于是华盖木是砍一棵少一棵,根本来不及繁衍。
![]()
到1976年,专家仅在云南西畴县发现5株野生华盖木。
一场豪赌
国内肯定是买不到华盖木的,但越南那边还是可以的。巧合的是,古云贵的儿子就在越南打工,于是他马上让儿子在越南以2万元1公斤的价格买了4公斤华盖木种。既然要搞就搞大点!古云贵咬咬牙又让儿子买了同样是珍稀濒危植物的亮叶木莲和毛果木莲的种子。
![]()
这三种植物就是他一夜暴富的期望了,珍稀濒危植物繁育种植计划现在启动!
2010年春天,这些种子终于全部到自己手上了,古云贵马上开始在自家苞谷地松土开地,洒下了这些珍贵的种子。当然这么点区域容纳种子和树苗还行,等树都长大了肯定是不够的,于是等到部分种子长成树苗后,他又在狮子山上租下了80亩荒山,用于移栽幼苗。
检查了这些树苗后,古云贵松了口气,还好没有长成樱桃树还是芒果树啥的,看来儿子没有被骗。他将这些树苗移栽到山上,自己肯定搞不完,他还请了些工人帮忙。
![]()
前前后后,他一共投入了20万元!这几乎是古云贵的全部积蓄了,你说他怎么可能不会认真?开始那2年,他基本上都没回过家,每天都在种植基地里爬上爬下,为了省钱,他也不舍得建个小房,就搭了个简易窝棚,无论春夏秋冬都以这里为据点。
![]()
古云贵真的是民间大神,2年后,他繁育的1万多棵树苗居然全部存活了!包括了2200多棵华盖木、5000多棵亮叶木莲和数千棵毛果木莲、睦南木莲。
规模大了之后,消息不胫而走。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庆文3次到古云贵的种植基地,他认为古云贵真是厉害,比大部分他认识的专家种得都好!他表示等这些苗都长大后,他会想办法全部收购掉!
![]()
古云贵乐坏了,自己还在担心怎么找买家,没想到居然自己找上门了,还是科研机构的,感觉很靠谱啊!
也不时有散人过来咨询情况,想要以2000元一株的价格收购3米以上的华盖木。虽然这些树还没那么高,但看来是不愁销路了。
根本变现不了
意外总是来得很快,还没等树苗都长大,那个表示要收购树苗的研究员曾庆文就去世了。49岁的他在2012年9月的时候爬上一棵40多米的华盖木,目的是观察野生华盖木的传粉,结果保护措施没做好,从40米高的树上掉了下去。
![]()
与此同时,市场的风向也发生了改变,越南那边新发现了不少的野生华盖木,这个树种的价值瞬间下降。而多年来家具市场早已抛弃了根本买不到的华盖木,于是这种树种跌落了神坛,变成了压根就卖不出去的货。
这才几年而已啊,华盖木就从"抢手货"变成了"滞销品"!
![]()
古云贵发现乡亲们跟他同一时间种植的香蕉反而卖得更好!当地香蕉的收购价格持续3年上涨,最高的时候,卖到8元一公斤,反而是低成本还长得快的香蕉更赚钱了!古云贵心里肯定很不平衡,自己这么大的投入和这么高的技术力,居然反而没赚到什么钱!
2013~2015年间,他仅仅卖出不到500棵树,总收入只有不到7万元,完全覆盖不了成本,可以说是亏爆了!
![]()
当初举办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会议的欧阳志勤在2014年来拜访了古云贵,她觉得古云贵的技术力确实太夸张了,她认为这些树木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难以估量的!
古云贵就纳闷了:“这么好的话,怎么就是卖出去啊?”
欧阳志勤作为科研人员知道得更多,她揭示了一些隐情。华盖木确实及其稀有,但是知名度非常一般,很多公司不会想到要来买。就算想买,这些保护植物的交易也是严格受限的!然后就是农民个人是很难获得科研经费支持,而苗木维护仍需持续投入。
![]()
欧阳志勤还是很敢说的,她说古云贵的困境折射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普遍问题: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当地群众被排除在保护工作之外。
她真的很可惜这些珍稀树种没有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于是主动帮联系销路。
该如何是好?
2016年,多家媒体报道了古云贵的情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红河州林业局、河口县林业局等单位到他的种植基地考察,初步计划在那里建设一个濒危植物繁育的实验基地,并下拨5万元启动资金。林业部门还承诺帮助古云贵完善相关手续,争取帮他办理采种、运输等方面的证件,并设法往绿化市场推广。
![]()
对古云贵来说,好像还有戏?起码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树了。
欧阳志勤则比较谨慎,她说将古云贵的种植基地建成实验基地有积极意义,但要"保证古云贵从中受惠,不能窃取农民的成果,直接变成公家的"。她至今都还在帮古云贵打听消息,目前看来,似乎只剩下将这些树种成为绿化树种推广这个路子了。
![]()
但是云南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达孝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他曾多次建议企业负责人或政府管理部门将包括华盖木的木兰科植物作为绿化树种推广。但压根就推不动,最终要在城市里种什么植物,还是领导说了算,而领导不会考虑科研人员的苦心之类的,会优先选择更实惠的梧桐、香樟等常见树种。
![]()
古云贵依然守望着他的那片林子。
看着原本的一座荒山在自己的努力下变成了布满珍稀植物的森林,他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澎湃新闻采访的最后,古云贵表示:“高兴,但也心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