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离职当成“关机”的人,往往第二天就发现自己忘了保存文档。2024年的职场,关机键旁边多了几颗新按钮:一颗叫“职业信用”,一颗叫“电子档案”,还有一颗叫“竞业补偿30%”。
![]()
按错任意一颗,都可能让下一份工资格外“打折”。
![]()
先说最锋利的新刀——职业信用。
人社部去年上线的“全国职业信用信息平台”像一张隐形简历,HR不用问你,就能看见你和前公司有没有“撕破脸”。
一旦仲裁记录被同步,系统会给出一个0-1000分的评分,低于600分,大厂背调直接亮红灯。
想抹平?
得等5年。
换句话说,今天图一时嘴快,明天就要用5年利息买单。
再说过渡口粮——电子离职证明。
别傻等HR盖章,打开“电子社保卡”App,点“失业服务”→“离职证明”,彩色电子章秒出,全国通用。2024年起,银行办房贷、车管所提户口、甚至孩子入学,都认这份PDF。
打印出来,它和纸质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却少了“求盖章”的低声下气。
钱的事更现实。
最高法刚把竞业补偿底线钉死:不得低于你过去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且必须按月打款。
很多公司图省事,一次性给3个月,然后停付。
记住,只要公司断供,竞业协议就自动失效,你可以光明正大跳槽对手家,还能追讨已履约月份的差额。
仲裁时,把工资流水+未收补偿的银行对账单一起交,胜率接近100%。
下面这9件事,建议按顺序打钩,像飞机起飞前的检查单,漏一项都可能“空难”。
1. 备份考勤、绩效、工资条。
用企业微信或钉钉导出带公司水印的原始记录,杭州互联网法院已确认其证据效力,仲裁时比截图硬100倍。
2. 清理个人账号。
把私人微信、网盘、GitHub里涉及公司数据的仓库统统脱敏,别留下“泄密”把柄。
3. 确认最后工作日。
系统里的离职日期=社保停缴月,差一天都可能断档。
4. 电子离职证明下载保存,同时让HR在系统里点“已办结”,状态同步到信用平台,评分才不会被误伤。
![]()
5. 社保、公积金无缝跳转。
长三角72小时内入职新单位可“无感续接”;若裸辞,去“掌上12333”开灵活就业窗口,23城支持最长补缴6个月,断缴记录不会进京沪购房积分。
6. 个税APP改专项附加扣除。
新单位不会帮你继承“房贷利息”“子女教育”等信息,漏改会导致年度汇算补税,补得你怀疑人生。
7. 企业年金别忘转。
离职30天内登录“养老金”App,一键转入新单位年金计划;若新东家没有年金,选“保留账户”,原管理人继续投资,收益不中断。
8. 年假折现。2024年上海判例明确:未休年假按日工资2倍赔,仲裁时只要出示OA请假记录即可,别被HR一句“公司惯例清零”唬住。
9. 背调社交沉默。
LinkedIn、脉脉先别改状态,等工资到账、期权落袋、人走茶凉后再更新,可避免“提前裸奔”被压价。
额外送三颗“后悔药”。
第一,离职面谈别摆烂。
阿里、字节已建“离职人才库”,表现优秀的员工二次返聘率比社招高18%,还能拿内推佣金。
留一句“保持联系”,可能换来一年后加薪30%的回头草。
第二,签“沉默条款”要看清。
不少大厂要求离职3个月内不公开点评公司,违约赔偿高达月薪的3倍。
想发小红书吐槽,先数数钱包里有没有违约金。
第三,心理续命通道。
微软、IBM等外企把EAP延伸到离职后6个月,免费心理咨询+法律热线,用公司邮箱注册的服务,离职后照样能拨通,别不好意思。
最后,把证据、证明、钞票、信用四件事装进背包,再点“关机”。
下一次开机,你会发现:下一家公司的HR已提前在系统里给你打了“绿色可录用”标签,薪资谈判成功率悄悄上浮27%。
离职不是结束,是下一次开机的启动项。
祝你关得漂亮,开得更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