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留意过,走过路过的路名吗?
你有尝试过,沿着路名打卡一座城吗?
挑战90分钟,极致读懂魔都上海
“东门风味”Citywalk启动“双线模式”
从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独具特色的老路名出发
打卡上海的城市记忆与城市更新的交汇点
还有奇妙的新发现……
11月2日(周日)下午,一场以“老路名VS新滋味”为主题的“东门风味”Citywalk在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进行,小东门街道基层理论宣讲团团长王绍基、小东门街道金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沙继春、小东门·外萃丰零距离党群服务站(市民驿站)主理人张晓潇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成吉一同,沿着小东门独具特色的以“食”为名的街巷打卡东门风味,在90分钟的时间里,带领网友们极速解锁了一场打卡魔都上海历史底蕴与城市发展,金融繁华与市井烟火极致“AB”面之旅。
![]()
以食为名?原是繁华商贸一条街
“豆市街、面筋弄、火腿弄……这些不是美食一条街吗?”距离小南门地铁站仅300米的东门广场是此次“东门风味”Citywalk的起点。活动还没出发,东门广场的“老城厢印记”中关于小东门各个街弄的介绍就吸引了记者和直播间网友的关注。
![]()
![]()
小东门街道基层理论宣讲团团长王绍基介绍:“小东门街道的很多路名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带有行业特色的路名比较多,比如花衣街(与棉花、布匹市场有关)、油车码头街(与榨油业有关)、盐码头街(与盐业运输有关)等等,今天我们走的这条路线即将打卡的如豆市街、面筋弄、火腿弄、外咸瓜街……就是与我们食品行业紧密关联。”
![]()
“不是简单的美食一条街,它其实更多地是商贸集市的汇集以及在基础上形成的一条街巷一个行业的繁荣沉淀。”站在毛家园路与豆市街的交叉路口,小东门街道金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沙继春补充介绍道,“这与小东门街道在历史上作为码头商业区的功能定位密切相关,也得益于这里的地理位置特点与对商业发展重视。”
![]()
小东门街道,背靠老城厢历史文化最深处,面向黄浦江改革开放最前沿,是上海海运商贸的发源地和城市发祥地之一,宋代已在沿江形成小集市,随着沙船业的兴盛,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辖区沿江桅樯林立,已成为远东最大的口岸。十六铺地区由于毗邻城隍庙、豫园,岸上一带店铺栉比,万商云集,经济素来繁荣。其中,从十六铺至董家渡的弧形地带因位于老外滩以南,也称南外滩,当时码头云集,商业、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人烟稠密,所以还有“一城烟火半东南”之誉。
![]()
![]()
面对直播间的刷屏互动问题,王绍基和沙继春也进行了详细的科普。面筋弄得名于这里历史上聚集了许多制作和售卖面筋的作坊而得名;火腿弄得名于这里过去集中了制售腌腊食品(如火腿);糖坊弄得名于明清时期这里是以制作麦芽糖(饴糖)为主的糖坊聚集地;豆市街是因为这里曾是老上海豆、麦、米、食油等批发商集中地的,而且当时全市的豆类交易大多在此进行;外咸瓜街则是因为这里在当年集中了上海一半的海鲜业……
![]()
![]()
![]()
一条街巷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带动一个产业链一个生态圈,街巷老路名,以食为名不仅记录了上海老城厢的饮食文化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更见证了上海地区商贸集市的发展脉络,是上海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
一面阅见金融繁华,一面行走烟火风味
“这里原来是‘萃丰木行’,是一座存放木材的老仓库。”沿着毛家园路往黄浦江方向走,穿过中山南路,面对迎面而来的“静谧花园。”沙继春介绍。从场地前身“萃丰木行”中提取木元素,静谧花园的设计搭配层次丰富多彩的绿植,同时借助地形波动,打造光影、水影、树影交汇的场景,穿过其中,松弛感自然而来。而以“木”为主题,更延续着南外滩百年历史演变的印记。
![]()
![]()
![]()
漫步“静谧花园”继续向前,是小东门·外萃丰零距离党群服务站(市民驿站)。“外萃丰这个站点非常新,它其实是去年年初开始设计的,九月底启用,由街道与我们华东院的青年规划师们,还有公益组织共同打造的。这里的打造是希望为青年朋友深度参与街区生活提供平台,共同探索南外滩金融社区的新想象,”小东门·外萃丰零距离党群服务站(市民驿站)主理人张晓潇介绍:“在设计之初,我们专门在附近的若干白领社群中做了调研,现在空间内的咖啡配置、图书阅读以及空间外的观景座设置等功能就是来自调研的需求。”秋意渐浓、滨江观景,阳光洒落在一杯咖啡上时,翻阅一本书,惬意!
![]()
一路向北,不紧不慢。沿着外马路走上南外滩滨江步行道,迎着江边清风,在老码头建筑群拉满的工业遗址与艺术融合的故事感氛围中,沙继春进一步分享:“在南外滩,还有很多这样着力青年生活服务的精心设计,比如金融品巷·零距离党群服务站、还有我们的南外滩金融直通车等,这些空间和站点设置也是为金融青年提供更好更便捷还更舒心的服务。”
![]()
![]()
![]()
![]()
从复兴东路向右转就来到了外咸瓜街,这条不卖“瓜”的外咸瓜街,名称还有特别的故事。据介绍,“咸瓜”是福建方言,指咸黄鱼。因为过去多有福建商人在此售卖海鲜,晒干腌制的黄鱼在当地方言中被称为“咸瓜”,街名由此而来。而且在外咸瓜街以西,原来还有一条与之平行的叫里咸瓜街,目前随着城市更新,该路名已消失。老路名上有新滋味,外咸瓜街也有了新美食打卡点。
![]()
![]()
“这里菜肉馄饨特好吃!”线上直播间里已经有网友开始推荐这里的菜品了。“这里用餐的话,附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多一点,但在工作日白领也会过来,我们也给白领提供了一些优惠的活动,”位于外咸瓜街上的“东小馆”社区食堂负责人还介绍了老年人和金融青年的错峰就餐和不同的饮食偏好:“白领点鸡腿、鸭腿或者是口味辛辣一点的多一点,而且他们中午来吃的比较多。老年人可能上午10点左右就来了,他们会打包回家,点的小馄饨、油条还有糕点比较多。”
![]()
![]()
老城厢的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南外滩金融集聚带核心区域的繁华都市感和时尚潮流氛围;老路名上的新滋味,消失的老路名正在以新意延续着“心意”。一面阅见金融繁华,一面行走烟火风味!东门风味,一处交织两种极致,是小东门街道独有的城市“AB面”,也是高度之上温度之中,魔都上海双面交织的向“新”而遇!
![]()
![]()
![]()
![]()
![]()
打卡“三件套”?这里有N个出片机位
“这里也能看到‘三件套’!”直播中还有“惊喜”的新发现——在小东门竟然有N个打卡“上海三件套”的出片机位。东门广场与中华路交叉路口的遥望视角,毛家园路与中山南路交叉路口的“半遮面”视角,静谧花园的氛围视角,南外滩滨江大全景视角,复兴东路天桥上的“隐藏”视角,BFC外滩金融中心的大特写视角……
![]()
![]()
![]()
![]()
![]()
![]()
![]()
打卡点
从老城厢纵横延伸的城市肌理中走来,透过金融南外滩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打卡上海“三件套”,看似同样的地标,却有着不同的韵味;看似不同的景观,却一脉相承交相融合。魔都的两种极致,90分钟极速打卡,欢迎同路线挑战。老路名对话新滋味——“东门风味”系列Citywalk直播由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基米德传媒共同推出,欢迎持续关注。
“东门风味”Citywalk路线
![]()
1
东门广场(面筋弄、火腿弄)
![]()
![]()
2
沙场街-外郎家桥街
![]()
![]()
![]()
![]()
3
毛家园路-豆市街
![]()
![]()
4
静谧花园-外萃丰
![]()
![]()
![]()
![]()
5
南外滩滨江-金融品巷
![]()
![]()
6
复兴东路渡口-天桥
![]()
![]()
![]()
![]()
7
外咸瓜街-东小馆
![]()
![]()
7
东门路-中山东二路
![]()
![]()
![]()
![]()
8
枫泾路-外滩枫径市集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