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网)
转自:扬州网
![]()
开工现场。李帼佳 摄
通讯员 李帼佳 仇天骐 记者 周晗
11月5日,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动脉”的扬州高水河西堤堤防应急加固工程全面开工。据了解,这项水利重点工程旨在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段”堤防穿上“防护甲”,从起点筑牢“北上生命线”安全屏障。
高水河:
“黄金输水廊道”托起“北上生命线”
高水河,这条看似普通的区域性河道,却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战略版图中,扮演着“黄金输水廊道”的关键角色。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从江都三江营附近长江干流引水,通过13个梯级泵站调水北上,将水送至天津和山东胶东半岛。其中,在扬州境内通过江都水利枢纽提水后,形成了“京杭运河+三潼宝”两大核心输水线路,高水河则串联起江都水利枢纽和京杭运河输水主干线,承担着400立方米每秒的设计送水规模,占东线一期工程抽引江水总规模的80%。
“如果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比作一条动脉,那高水河就处在动脉入口处,将汇聚而来的长江水稳定、高效地往北输送至下一个关键节点。”市水利局副局长高蓓蓓说,自2013年南水北调通水以来,经高水河输送的江水已成为维系东线工程效益的核心支撑。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抽引江水量累计约450亿立方米,相当于五百多个扬州邵伯湖的水量,其中经高水河中转的水量占比超八成,惠及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沿线6800多万人口。
应急加固:
破解渗漏隐患的安全必修课
作为输水源头段,高水河的安全是东线工程的第一道防线,其水位的丝毫波动和堤防的细微闪失,都将直接牵动整个东线输水系统的稳定。“形象地说,高水河就像南水北调东线的保险丝。”高蓓蓓打了个比方,“这里一旦出了问题,不仅影响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扬州城区的防洪安全,甚至还会危及南水北调的送水安全。”
为何这次的应急加固如此紧急?长时间的高水位运行,让高水河西堤老古运河口段在“体检”中亮起了红灯。该段堤防因与老古运河交汇,长期受水流淘刷和地质条件影响,在检查中发现,当水位达到7.5米以上时,堤防南北方向约50米可以观测到渗漏,且随着时间推移,渗漏量有加大的趋势。“就好比一个水盆,时间用久了边缘有了一个细微裂缝,水少的时候看起来没有问题,一旦水位暴涨就可能造成大险情。”负责该工程建设管理的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心主任刘金生介绍,我们必须尽早把这些缝隙焊牢。渗漏段距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源头的江都水利枢纽仅有2.5公里,消除安全隐患已刻不容缓。
此次应急加固正是对“病灶”的精准手术。通过防渗处理、堤坡护砌等措施,上好保障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安全的“必修课”。
现场直击:
争分夺秒筑牢安全底线
其实,高水河西堤的应急加固并非仓促决定,早在2024年2月,高水河古运河渗漏段就已被列入全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处理方案经慎重论证和比选,最终决定采用“防渗处理”,在多次修改完善后,初步设计报告于今年6月终于通过了省发改委批复。
在应急加固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截渗墙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滕娟介绍,应急加固工程虽然体量不大,但时间紧任务重,当前正抢抓施工黄金期开展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彻底消除这一渗漏段的安全隐患。
工程的实施将带来多重深远影响,最直接的,是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加上了一把“安全锁”,确保北上水源供给更加稳定可靠。对于沿线居民而言,工程则更是一份“安心险”。“以前下大雨的时候心里总是不踏实。堤防加固了,我们睡觉也安稳。”附近村民坦言。此外,堤防的加固,也将为区域航运和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坚实基础,实现“一河安澜,南北两利”的综合效益。
责任编辑:刘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