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有段话说得很有意思。
“有什么好焦虑的呢?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去的?”
这句话点醒了很多人,既然结局都已注定,过程又何必那么紧绷。
01
我们终将失去,又何必非要拥有?
古罗马最伟大的皇帝之一,马可·奥勒留,拥有当时世界最顶级的权力和财富。
但在他的传世著作《沉思录》里,他反复提醒自己:你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你的帝国、你的荣誉、甚至你的身体,都只是“借来”的。
他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最终都将归于尘土,随风而逝。这种对“必然失去”的深刻洞察,让他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他尽自己作为皇帝的本分,努力做一个公正、智慧的统治者。
这份从“看透结局”中生出的从容,让他成为了古罗马“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位伟大的君主。
当一个人不再执着于“永恒拥有”时,他就能真正地从得失中解脱出来。
不再害怕失去,一切本就不属于他。他只是一个时间的过客,一个暂时替宇宙保管这些东西的管理员。
既然是借来的,那就好好使用,好好体验。
当一个人不再为“拥有”所累时,他才真正地,开始“享受”了。
![]()
02
我们都会犯错,又何必追求完美?
发明家查尔斯·古德伊尔,一生都痴迷于橡胶的硫化技术。
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他把橡胶和各种化学品混合,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结果不是烧焦,就是毫无变化。
他为此耗尽了家财,穷困潦倒,甚至因为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而损害了健康。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
但他本人,却从未把这些看作是“错误”或“失败”。
他认为,每一次失败,都只是帮他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让他离正确的答案,又近了一步。
最终,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他将橡胶和硫的混合物,意外地洒落在滚烫的火炉上,从而发现了硫化橡胶的秘密,彻底改变了现代工业。
如果古德伊尔是一个追求“一次成功”的完美主义者,他可能在第二次失败时,就已经放弃了。
是那种“允许自己不断犯错”的信念支撑着他,走完了那条漫长而孤独的探索之路。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就是一场体验。是来感受,来学习,来犯错的。
一个不敢犯错的人,也必然会错过所有成长的可能。
![]()
03
我们终有一死,又何必活得那么着急?
法国思想家蒙田,在38岁那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解的决定。
他正值壮年,前途大好,却选择从繁忙的公共事务中提前“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关进了城堡顶楼的书房里。
他开始做一件最“没用”的事——写作。
他并不想成为作家。他只是通过写作,来和自己对话,来搞清楚“我是谁”、“我该如何度过这一生”这些最根本的问题。
他在书房的横梁上,刻下了一句拉丁文格言:“每一天,都可能是你的最后一天。”
正是因为时刻意识到“死亡”这个确定的终点,他才觉得,把时间浪费在追逐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上,是极其愚蠢的。
他宁愿把有限的时间,用来享受思考的乐趣,享受与自己灵魂独处的、宁静的时光。
这份“向死而生”的智慧,让他最终写出了不朽的著作《随笔集》,也让他自己,活成了一种从容而通透的典范。
当我们慢下来时,我们的世界反而变得更大了。
![]()
读懂这句话,在终点来临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
“我来过,我看过,我没白活。”
这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