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豫东某地农村的葬礼上,总能看到一个素白的身影。
五十多岁的李美珍往灵前一跪,一声 "妈啊 ——" 撕心裂肺地炸开,穿透灵棚,越过院墙。
她哭得浑身抽搐,膝盖在水泥地上蹭得发红,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淌,嘴里断断续续念叨着逝者的生平,那些藏在岁月里的苦与憾,被她讲得字字泣血。
不到两小时,主家递上三千块现金。她抹把脸,把钱揣进贴身的布兜,步履匆匆地赶往下一场 —— 邻村的丧事还在等她 "送最后一程"。
如今的李美珍,已是十里八乡最抢手的 "哭灵人"。一天赶三场是常态,日入破万不稀罕。
靠着这门没人瞧得起的营生,她供两个儿子读完大学,给大儿子在郑州付了房首付,给小儿子开了汽车修理厂,还把自家老屋翻新得亮堂:白瓷砖贴墙,暖气片烧得烫手,成了村里实打实的 "首富"。
不过,村里人见了她总绕着走,嘴里嘟囔着 "晦气";孩子们原本在巷口打闹,一看见她的身影,就被家长拽着胳膊跑开,生怕沾染上什么不好的东西。
李美珍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些眼神和议论她听了二十多年。可她从不辩解,只是默默把膝盖上的膏药换得更勤 —— 常年跪着哭灵,她的膝关节早就变形,阴雨天疼得路都走不稳。
![]()
02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哭,李美珍的眼泪,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十八岁那年,她还是个扎着麻花辫、眼里有光的姑娘,却被爹娘硬塞进了婚车。
男方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整天蹲在墙根晒太阳,烟卷不离手,地里的草比庄稼还高,家里穷得叮当响。
她哭着求父亲:"我不想嫁,让我出去打工吧!" 父亲却一巴掌甩过来:"女人家早晚要嫁人,安分点!"
婚后的日子,比她想象中更难熬。生了两个儿子后,米缸常常见了底。丈夫游手好闲,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挣不回来,她只能自己扛起所有担子。白天在地里种庄稼、摘棉花,晚上去镇上的餐馆刷盘子,双手泡得发白起皱,一个月也挣不了几个钱。
学费、医药费、房租,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夜里抱着饿哭的孩子,她常常坐在炕上流泪到天明。
03
转机出现在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夜。
村里一户人家办丧事,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赶不回来,按当地风俗,得请人代哭撑场面,不然显得 "不体面"。
有人想起了李美珍:"她嗓子亮,心又细,说不定能行。"
听说一场能挣五百块,李美珍的心猛地一跳 —— 那可是她干三天零工的收入。
可她犹豫了,这活儿在村里算 "阴差",沾死人,不吉利,她怕被人戳脊梁骨。可看着家里空荡荡的米缸,想着孩子下学期的学费,她咬牙答应了。
第一次站在灵前,她腿抖得像筛糠。主家絮絮叨叨地说,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拉扯五个孩子长大,临闭眼还惦记着小孙子没毛衣穿……
李美珍听着,脑子里突然闪过自己早逝的母亲,想起母亲走时,自己连最后一句再见都没说上,眼泪 "哗" 地一下就冲了出来。她 "扑通" 一声跪下,一声声喊着 "娘啊,你怎么就走了,连口热汤都没喝上",哭声里满是委屈和思念,根本不用演。
灵棚里的亲戚们被她感染,一个个跟着嚎啕大哭。那场哭灵结束后,主家拉着她的手,额外塞了一袋鸡蛋:"妹子,你懂我们的苦。"
五百块钱攥在手里,李美珍心里又酸又暖。酸的是自己的命苦,暖的是终于能给孩子买点像样的东西了。
![]()
04
从此,李美珍的名字在十里八乡传开了。谁家老人走了,儿女不在身边,或者哭不出感情,都会第一时间找她。
她也慢慢琢磨出了门道:哭灵不是瞎嚎,得有故事,得懂人心。每次接单前,她都会仔细打听逝者的生平 —— 吃过什么苦,有几个孩子,有没有未了的心愿。
给一辈子没出过村的老太太哭,她就念叨:"娘啊,你总说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儿孙们没来得及带你去,你闭眼前还在摸那张旧地图......";给因车祸去世的年轻人哭,她就从 "你媳妇刚怀上娃" "你爸为你存了娶媳妇的彩礼钱" 说起,哭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父母当场晕厥。
火了之后,她的要价也从五百涨到一千,再到后来的三千。有人嫌贵,她只淡淡一句:"你找别人试试,能不能让全家痛痛快快哭一场,了了心里的念想?"
钱越赚越多,骂声也没断过。村里的闲言碎语像针一样扎人:"靠死人发家,心真黑"" 天天跟死人打交道,晦气缠身 "。
有一次她从邻村哭完回来,看见几个小孩在巷口玩,家长立刻冲过去把孩子拽走,嗓门大得故意让她听见:" 别让她碰你,会招鬼的!"她没反驳,默默走回家,关上门给自己的膝盖贴膏药。
最让她心疼的是小儿子,有次儿子回村,同学指着他问:" 你妈是不是专门给人哭丧的?"孩子低着头,半天不敢说话。那天晚上,李美珍抱着儿子哭了很久:" 妈对不起你,让你抬不起头。"可儿子上了大学后,一次打电话跟她说:" 妈,我同学都说你厉害,靠自己撑起一个家,比那些啃老的强多了。"
电话那头,李美珍的眼泪又流了下来,这一次,是甜的。
![]()
05
这些年,她哭过一百多场葬礼,见过太多生死离别。有孩子哭爹妈走得太早,有父母哭孩子走得太急,也有夫妻哭相伴半生却未能白头。
她渐渐明白,自己哭的不只是别人的亲人,更是那些藏在每个人心底,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告别和遗憾。
有一次,她给一位孤寡老人哭灵。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只有几个远房亲戚来送葬。李美珍打听得知,老人年轻时是村里的代课老师,一辈子省吃俭用,资助过好几个贫困学生。她跪在灵前,哭着说:"老师啊,你一辈子教书育人,帮了那么多孩子,却没人给你端杯热水......"
在场的人里,有两个正是老人资助过的学生,当场哭得跪倒在地。结束后,那两个学生非要给她加钱,她婉拒了:"我哭的是老人的善良,不是为了钱。"
争议从未停止。有人说:"真情实感怎么能拿来卖钱?" 李美珍听了只是笑:"医生治病收钱,老师教书收工资,我替人哭一场,解他们的心结,凭力气吃饭,不丢人。"
她最拼的一次,一天赶了四场。从清晨六点跪到晚上九点,嗓子哑得说不出话,膝盖肿得像馒头,回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连床都爬不起来。邻居劝她歇歇,她说:"趁现在还能跪,多挣点。等老了,想跪都没人请了。"
06
如今,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儿子让她去郑州享福,小儿子请她去厂里管账,她都拒绝了:"我文化低,别给你们添乱。" 她还是会接哭灵的活儿,只是减到了每月七八场,不为赚钱,只为 "手不生,心不凉"。
前些日子,村里一位老太太去世,子女都在国外赶不回来。家属特意开车几十公里来请她,还带来了老太太的照片和生平。照片上的老太太,笑容慈祥,背后是自家小院的月季花。
李美珍听家属说,老太太一辈子勤劳持家,最大的遗憾是没亲眼看到孙子结婚。那天,她哭得格外用力。从老太太年轻时嫁过来,怎么拉扯孩子,怎么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讲到她盼着孙子成家,却没能等到那一天。
灵棚里的亲戚们哭成一片,连帮忙的乡亲都红了眼眶。结束后,老太太的女儿从国外视频连线,隔着屏幕给她磕了个头:"阿姨,谢谢你。我妈这辈子没享过福,但今天,她走得有尊严。"
那一刻,李美珍觉得,自己这二十多年的委屈和辛苦,都值了。
![]()
07
现在,李美珍依旧穿着素白的孝衣,奔波在各个葬礼上。
村里人还是会躲着她,但也有人悄悄改变了态度 —— 有人家里办丧事,会主动给她端杯热水;有人看到她膝盖疼,会给她送些活血化瘀的药膏。
李美珍不懂什么大道理,她只知道,当年穷得走投无路时,是哭灵这门活儿让她活了下来,让她的孩子有了出路。那些流出来的眼泪,看似软弱,却攒成了硬邦邦的底气,撑起了一个家的体面。
有人说她 "不体面",可她靠着自己的双手,在泥里打滚,把家人从苦难里拉了出来。她跪在别人的灵前,却站着活完了自己的一生。
这世上,有太多光鲜亮丽的职业被人追捧,可像李美珍这样,在偏见里坚守,用最朴素的方式谋生、扛起家庭责任的人,同样值得尊重。
她的眼泪不是廉价的表演,而是生活的重量,是母爱的力量,是一个女人在绝境中绝不低头的倔强。
如今,李美珍的老屋前,种着一片月季花。每次哭灵回来,她都会给花浇浇水。风吹过,花瓣轻轻摇曳,像她那些流过的眼泪,看似脆弱,却在岁月里绽放出了最坚韧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