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群众“烦心事”,拆除“挡路”护栏;关注农民工就业问题,推动建成零工驿站;传递城市温情,微光成炬育桃李……作为教育战线的资深工作者和双岗建功的践行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贵阳市第十七中学党总支书记周燕的履职笔记里写满了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动人故事。
当好“监督员” 拆除“挡路”护栏
“现在终于不用在马路上贴着车流上下车了。”在大营坡公交站,市民陆女士的一声感慨道出了周边居民共同的心声。这个站台曾因上下车通道口狭窄让乘客头疼不已,如今已秩序井然。
今年4月,作为市人大“融媒问政观察员”,周燕在接到群众反映后赶到现场,发现该站台护栏与人行道路牙间的通道仅有80厘米宽,上下车乘客须通过一个不足1米宽的出入口才能进入通道,经常出现拥挤情况。为避免拥挤,还有市民不得不站到马路上候车,存在安全隐患。现场,周燕仔细记录情况,决心推动问题解决。
随后,周燕辗转联系市政、交管等部门和贵阳公交公司,最终确认护栏的安装和管理单位。据了解,该护栏于2018年安装,当时该站仅有两条公交线路经停,客流量较小,安装护栏的目的是引导乘客有序乘车。但随着城市发展,该站点经停线路已增至9条,原有设施已不适应新情况。
经过贵阳公交公司会同交管部门现场踏勘并论证后,护栏于今年4月22日拆除,解决了乘客的“烦心事”。
当好“建言者” 推动建成零工驿站
今年初的一个清晨,天还未亮,云岩区三桥后坝片区已热闹起来。
在改茶路与改茶大道交叉口,数百名务工人员在此等待新一天的活计。这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灵活就业之需,但也成为城市治理的“难点”。
“我第一次来这里调研时,看到等候招工的农民工兄弟在寒风中搓着手跺着脚,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忆起年初调研时的情景,周燕说。经过连续多日的走访和深入调研,周燕发现这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工日晒雨淋,就业秩序混乱,权益保障缺失,还影响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周燕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规范有序发展三桥后坝改茶路农民工自发劳务市场的建议》。她建议由政府牵头,就近建立规范的零工服务站点,让农民工兄弟有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同时加强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
这份建议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市人社局、云岩区人社局主动对接邮政、工会、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统筹推进零工市场建设改造工作。今年9月,改造后的“云岩区后坝零工驿站”投入使用。
如今,走进驿站,休息帐篷、招聘桌椅、电子信息屏等设施一应俱全,还贴心配备了充电插座、热水器等便民设施设备。这里不仅提供温暖的候工环境,还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荐等专业化服务。
数据显示,驿站运行以来,已累计服务零工求职群体12720人次,发布家政服务、建筑施工、物流配送等零工岗位5260个,帮助1900余人次实现就业,其中55人从长期零工转为稳定就业。
当好“暖心人” 微光成炬育桃李
“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责任的担当。”这是周燕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履职实践的生动写照。在校园内外,她始终用心用情关注民生冷暖,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贵阳市第十七中学校园围墙附近,曾有一名患有智力障碍的老人常年静坐,成为周燕心头放不下的牵挂。起初,有人建议“赶走”,她却说:“教育不仅是在教室里,也体现在校园外。”就这样,五年间,她不仅默许老人在此停留,还主动走近、细心关怀,平日里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餐食,冬季为老人添置衣服、鞋袜。在她的感召下,学校配餐公司每日为老人免费提供一份热餐。
此外,周燕还将教育向社区深处延伸。她带领学校师生连续多年开展“微心愿”义卖活动,将文创作品、书籍、小吃等义卖所得用于帮助困难家庭。“一桶油、一袋米……‘微心愿’收集到的愿望虽小,却是困难家庭生活中的光亮。”周燕说,她与学生走进社区,与受助家庭拉家常、送温暖,“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让我坚信,作为人大代表除了关注民生实事,还要加强自身影响力,在走进群众的过程中,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 田一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