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在校内湖泊溺亡。其遗体于10月28日清晨被保安发现,随后被打捞上岸。目前,校方表示正在与家属协商处理此事。
![]()
事故之后留下一个巨大的真空地带:这究竟是一场不幸的意外,还是一个本可被阻止的悲剧?
一、物理护栏失守:校园安全不能总以生命为代价去“补漏”
“水深危险”的标识在漆黑的夜里,更像是一种无力的推责。监控是否存在盲区?照明是否形同虚设?护栏是否仅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巡逻制度是否只是档案室里的一纸空文?
安全的防线,绝不能总是被动的亡羊补牢,而必须是主动的、无死角的未雨绸缪。
二、心理护栏缺失:那个沉默的求救信号,是否曾被听见?
比湖水更深的,有时是一个人的内心。在追问直接死因的同时,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更深处:在悲剧发生前,张琳是否正经历不为人知的情绪风暴?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自学业、人际、情感、前途……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压力点,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学校的体系,是否建立了真正有效且无污名化的心理干预通道?当一名学生深夜独自走向湖边时,除了冷冰冰的监控摄像头,是否有活生生的预警机制能“拉”她一把?
建立心理干预与危机预警,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意味着:
- 去主动发现:辅导员、室友、班干部是否受过识别情绪危机的专业培训?
- 去畅通渠道:心理咨询是否易得、保密且真正有用,而不是一个让学生望而却步的“摆设”?
- 去消除偏见:营造一种“寻求心理帮助是强者行为”的校园氛围,让求助不再难以启齿。
张琳的悲剧,是一个沉痛的警示:校园安全,是硬件安全与软件安全的统一体。我们既需要坚固的物理护栏防止失足,更需要温暖的心理护栏接住每一个濒临崩溃的灵魂。
每起悲剧都应成为改变的起点。我们呼吁:
- 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对校内水域、高层护栏、电路设备等进行彻查;
- 完善夜间管理机制:落实宿舍查寝、保安巡更、监控全覆盖;
- 建立心理干预与危机预警:关注学生情绪波动,畅通求助渠道;
- 让安全责任具名化:明确校园安全负责人,公示监督电话。
愿真相早日水落石出,愿这样的代价,能真正唤醒沉睡的护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