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是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而最终落幕的,在日本投降的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究竟是原子弹因素大还是苏联红军参战因素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使得日本无胆再战,还有人认为是苏联红军的参战让日本无力再战,两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
要说日本投降一事,其实在战争的后期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特别是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后,日本早已明白失败是迟早的事,无非就是一个如何投降的事。按照日本的设想,是要最大程度的体面的结束战争,之后它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
日本二战后期的核心计划是所谓的“本土决战”,妄图通过军事收缩、全民动员和坚固的防御抵抗盟军的登陆作战。它计划收缩侵华部队至中国北方,以加强中国东北、朝鲜和本土的防御力量,来进行持久的抵抗。而且为了保证兵员,日本在1945年通过快速的征兵,使得总兵力达到了700余万,其中陆军人数为540万。
![]()
在700万的兵员中,以260万防御本土。同时为了加大盟军登陆作战的难度,提出了“一亿玉碎”的计划,煽动平民以血肉之躯对抗盟军的机械化部队。为了应对盟军的进攻,日本还大肆构筑防御设施,建造具备长期使用的大型防御工事,为“本土决战”做积极充分的准备。
在明知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日本之所以如此行为,无非就是想让盟军知难而止,为自己争取一个体面的退出战争的条件。日本事实上的努力也是颇具成效的,美军在太平洋岛屿的争夺战中伤亡惨重,对于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可能的伤亡是难以接受的。起初美国希望中国能分担这一损失,但国民政府的无能,特别是豫湘桂大溃退的惨败,使得美国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指望,转而将目光放到了苏联身上。
不单是美国对苏联抱有期望,日本同样对苏联抱有期望。有句话说道,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日本对于苏联也是抱有如此的思维。虽然日本和苏联几近于战争的边缘,但他们之间也是存在着利益的纠葛和交换。在二战之前,日本就曾经有过德、意、日和苏联联合以应对美国挑战的想法,只是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而告终。二战后期,日本又萌发了由苏联调停的想法。
![]()
1941年签订的《日苏中立条约》,让日本人得以放心的把主力投向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而日本和苏联几年内的相安无事,使得日本在危急时刻,又把调停的希望放在了苏联身上。这也不完全是日本的病急乱投医,在他们看来苏联和美国在战后迟早会展开霸权的争夺,是有可能帮助日本从中斡旋,以争取一个体面的投降机会的。
对于日本的请求,苏联表现出不置可否的态度。其实苏联要准备对日作战是需要时间的,大规模的部队从欧洲输送到远东,物资的囤积,这都需要时间,要麻痹日本,是不能拒之太甚的。这就给了日本一个幻想,甚至于在苏联明确告知于46年到期的中立条约不再续约的情况下,日本也认为有足够的时间争取苏联的调停。
日本在45年5月废除了与德意签署的防共协议,并提出重修《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以此希望获得苏联的回应,但苏联方面对此不作回应。实际上到这一步,谁都明白苏联参战只是个时间问题了,但日本依然不愿意放弃,还是抱着苏联能够居中调停的幻想。日本一厢情愿的认为苏联不再续约,只是想签订一个对己更为有利的条约而已,苏联调停的可能依然存在。
![]()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签署发表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对此日本方面表示拒绝接受。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弹对广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但并没有摧毁日本继续作战的意志。相较于广岛的损失,盟军对于东京等地的轰炸更为惨烈,因此日本方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
对于广岛的被炸,日本方面迅速派出了专家前去查证,查证美国使用的是否是核子武器,但也仅此而已。在日本高层看来,纵使是原子弹,它的威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且日本方面判断即使是原子弹,美国也不可能有太多。因此,在广岛被炸后,日本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反应。
广岛被炸后第三天,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凌晨苏联红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得到消息的日本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震动。9日上午在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召开的军政高层会议上,对于是否投降进行了讨论。而就在会议召开期间,又传来了长崎被原子弹轰炸的消息。于是,会议就从是否投降的议题转向了如何投降。最终在第二天,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
从时间点我们也能够看出,苏联的参战是日本动摇本土决战的决心进而转向无条件投降的关键因素。苏联的参战一是使得日本此前所有战争准备的基础丧失,二是苏联红军的迅速推进使得日本战斗信心的被摧毁。因此我们才看到,在原子弹攻击后,日本并没有召开最高会议商量对策,而苏联参战后,日本才开始商讨是否投降的问题。
苏联的参战,使得日本寄希望其调停的幻想彻底破灭。而这之前日本所有的战略部署都是围绕着这个基础来展开的,在他们看来即使苏联不调停,哪怕是保持中立,日本也能够以战促使盟军给予自己体面的投降条件。再者,苏联红军的迅速推进,使得日本幻想的持久抵抗化作泡影。不但丧失了东北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使得持久抵抗难以进行,而且日本军队的一触即溃也使其彻底丧失了继续顽抗信心。
![]()
因此苏联的参战对于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决定性的因素,它使日本丧失了企图以战赢得体面投降的可能。就在广岛投下原子弹之际,日本还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给美国以颜色,但关东军的一触即溃让日本寄希望的固守东北、朝鲜以及本土的战略破灭,四面受敌的日本已是无路可走,只能选择无条件投降。而原子弹的使用,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