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婆婆张兰的行李箱放在小叔子陈涛的车上时,她的那本红色房产证和存折,还紧紧攥在她颤抖的手里。
整整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我辞掉工作,从给她擦身喂饭,到陪她彻夜不眠地熬过一个个疼痛的夜晚,我以为我捂热了一块石头。
我以为那句“谁养我老,这房子和钱就归谁”的承诺,是她发自内心的。
原来,人心是捂不热的,承诺在偏爱面前,也一文不值。
思绪拉回到三天前,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切都还和往常一样,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
第1章 不速之客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我刚给婆婆张兰按摩完因为久卧而有些僵硬的双腿,正准备去厨房准备晚饭。
“惠啊,”婆婆靠在沙发上,眯着眼,声音里带着一丝满足的慵懒,“今天炖个萝卜排骨汤吧,要炖得烂烂的那种。”
“好嘞,妈。我记着呢,您就爱喝这个。”我笑着应下,转身进了厨房。
结婚十年,我和丈夫陈磊一直跟婆婆住在一起。公公走得早,婆婆一个人把陈磊和他的弟弟陈涛拉扯大,很不容易。五年前,婆婆突发脑梗,虽然抢救及时,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左半边身子活动不便,需要人时刻在旁照顾。
那时候,我和陈磊的事业都刚有起色,但总得有个人做出牺牲。陈磊是家里的顶梁柱,收入比我高得多。小叔子陈涛刚结婚,弟媳孙娟怀着孕,他们自己的小家都自顾不暇。我没多想,主动辞去了会计的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婆婆。
这一照顾,就是五年。
一开始,婆婆总觉得拖累了我,时常拉着我的手说:“惠啊,辛苦你了。妈心里有数,这套老房子,还有我那点养老钱,以后都是你和陈磊的。谁伺候我,我就把东西给谁,这道理我懂。”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恳切,不像是随口说说。我和陈磊也默认了这份不成文的家庭约定。毕竟,我们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还有我中断的职业生涯。
厨房里,排骨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萝卜的清香渐渐弥漫开来。我熟练地撇去浮沫,调小火候,让时间慢慢将食材的精华熬煮出来。就像这五年,我用耐心和时间,一点点地照料着这个家,照料着婆婆的晚年。
客厅里传来婆婆接电话的声音,她的语调瞬间高了八度,充满了掩饰不住的喜悦。
“哎哟,是小涛啊!……什么?明天就到?哎呀,太好了太好了!……娟娟和孙子也来?哎呀,我想死我的大孙子了!……没事没事,家里什么都有,你们人来就行!……好好好,妈等着你们!”
挂了电话,婆婆兴奋得像个孩子,拄着拐杖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小涛要回来了,我大孙子要回来了。”
我从厨房探出头,笑着说:“妈,是小叔子要回来啊?那可太好了,您又能见到大孙子了。”
婆婆看到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是啊是啊,惠啊,你明天可得多准备几个好菜,小涛最爱吃你做的红烧肉,还有娟娟,她喜欢吃鱼……”
她一连串报了七八个菜名,几乎都是小叔子一家的口味。我一一应下,心里却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滋味。
这五年来,小叔子一家住在省城,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回来一两次,每次都像走亲戚一样,待个一两天就匆匆离开。他们会买来很多昂贵的保健品和水果,说一堆漂亮的场面话,然后把照顾婆婆的重担,心安理得地留给我们。
婆婆嘴上不说,但谁都看得出来,她心里最疼的,始终是那个远在天边的小儿子。每次陈涛打电话回来,她都能高兴一整天;而我和陈磊日复一日的陪伴和照顾,似乎都成了理所当然。
晚上陈磊下班回来,我把小叔子要来的事跟他说了。他正脱着外套,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那不是挺好嘛,妈又能高兴高兴了。”
“高兴是高兴,”我把筷子递给他,忍不住说,“就是每次他们一来,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咱们这几年的照顾,好像都比不上他们回来住两天。”
陈磊走过来,从背后轻轻抱住我,下巴抵在我的肩膀上,叹了口气:“辛苦你了,老婆。我知道你委屈。妈那个人,就那样,小儿子大孙子,老人的命根子嘛。咱们做咱们的,问心无愧就行。”
丈夫的理解让我心里好受了一些。是啊,跟老人计较什么呢?只要她开心,我们做儿女的,辛苦点又算什么。
我拍了拍他的手,打起精神:“行了,不说这个了。赶紧吃饭,吃完饭陪妈看会儿电视。”
那一晚,婆婆因为兴奋,很晚才睡。我给她盖好被子,看着她带着笑意的睡脸,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林惠,别想太多,都是一家人。
可我没想到,这次所谓的“探望”,会彻底撕碎这五年来我苦心维持的家庭和睦的假象。
第2章 精心的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婆婆就醒了。
她催着我起床,说要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菜。我拗不过她,只好陪着她一起去了。清晨的菜市场人声鼎沸,充满了鲜活的烟火气。婆婆今天精神头特别足,拄着拐杖,腿脚都利索了不少,指点着我买了石斑鱼、上好的五花肉、还有她孙子爱吃的草莓。
回来的路上,她一路都在规划着菜单,反复叮嘱我哪个菜要怎么做,哪个菜要多放糖,哪个菜不能放辣椒,细致到近乎苛刻。
“妈,您放心吧,我都知道。”我提着大包小包,笑着应和。
“你知道什么呀,”婆婆嗔怪地看了我一眼,“这可是我大孙子第一次回来住这么久,不能怠慢了。惠啊,你今天就辛苦一点,务必拿出的你最高水平来。”
我点点头,没再说话。心里却像被一根小刺扎了一下,不疼,但硌得慌。这五年来,我每天为她准备一日三餐,从未听过她如此郑重其事的嘱托。原来,我的“最高水平”,只是为了迎接她最心爱的小儿子一家。
从上午开始,我就像个陀螺一样在厨房里转个不停。洗、切、炖、炒,一道道菜在我手下成型。陈磊中午回来了一趟,想帮我打下手,被我推出了厨房。我知道他工作忙,不想让他再为家里的事分心。
“老婆,要不咱们去饭店订一桌吧?你这样太累了。”陈磊看着我额角的汗珠,心疼地说。
“那怎么行,”婆我婆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带着不容置喙的语气,“外面的东西哪有家里的干净?小涛他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就是要吃家里的味道。”
陈磊无奈地看了我一眼,我对他摇摇头,示意他别再说了。
下午四点多,门铃响了。
婆婆一个激灵,立刻从沙发上站起来,比我还快地冲向门口。门一开,小叔子陈涛、弟媳孙娟,还有他们五岁的儿子小宝,一家三口,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笑意盈盈地站在门口。
“妈!”陈涛一声洪亮的呼喊。
“哎哟,我的儿,我的大孙子!”婆婆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一把抱住小宝,又是亲又是摸,嘴里不停地喊着“心肝宝贝”。
孙娟在一旁笑着说:“妈,您看您,我们这不是回来了嘛。快进屋,外面风大。”她嘴上说着,眼神却瞟了我一眼,那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审视和客套。
我迎上去,接过他们手里的东西:“爸妈,娟儿,快进来坐。路上累了吧?”
“嫂子辛苦了。”陈涛对我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
一家人进了屋,客厅里立刻热闹起来。婆婆拉着小宝问东问西,嘘寒问暖,把我们准备好的水果、零食一股脑地全堆在孙子面前。陈涛和孙娟则陪着婆婆说话,拣着好听的讲,把老太太逗得合不拢嘴。
我像个局外人,给他们倒好茶水,然后又一头扎进了厨房,继续准备晚饭。油烟机“嗡嗡”地响着,隔绝了客厅里的欢声笑语。我看着锅里翻滚的红烧肉,色泽红亮,香气四溢,这是陈涛最爱吃的菜。为了炖出最好的口感,我从中午就开始准备,用小火慢炖了足足三个小时。
可此刻,我却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我仿佛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而是一个被临时请来帮忙的保姆。他们才是一家人,享受着其乐融融的亲情时光,而我,只是那个负责提供后勤保障的人。
“嫂子,饭好了吗?小宝都饿了。”孙娟的声音突然在厨房门口响起。
我回头,看见她抱着双臂,倚在门框上,脸上带着客气的微笑。
“快了,最后一道鱼蒸上就好了。”我答道。
“那就好。”她点点头,目光在流理台上一扫而过,看到了我放在一旁的药瓶,“我妈最近身体怎么样?药还按时吃吗?”
这句问话听起来是关心,但我总觉得有几分质询的味道。
“挺好的,血压一直很稳定,我每天都盯着妈按时吃药,你就放心吧。”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
“那就好,毕竟妈的身体最重要。不像我们,离得远,想照顾也照顾不上,只能辛苦嫂子你了。”孙娟轻描淡写地说着,仿佛我的辛苦,只是一句“辛苦了”就能概括的。
我心里堵得慌,没再接话。
很快,八菜一汤全部上桌。满满当当一大桌子,色香味俱全。
陈磊也下班回来了,一家人总算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婆婆坐在主位上,左手是陈涛,右手是小宝,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来来来,都动筷子!”婆婆热情地招呼着,“尝尝你嫂子做的菜,这可都是她的拿手好菜。”
她嘴上夸着我,筷子却第一时间夹了一块最大的红烧肉,颤巍巍地放进了陈涛的碗里:“涛啊,快尝尝,妈特意让惠惠给你做的,你看这肉,炖得多烂糊。”
“谢谢妈,谢谢嫂子。”陈涛笑着夹起肉,吃了一口,连连点头,“嗯,就是这个味儿,跟小时候一样!”
婆婆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又开始张罗着给孙子夹菜,给孙娟盛汤,忙得不亦乐乎。
我和陈磊坐在桌子的另一头,仿佛成了陪客。婆婆的碗里,从头到尾,都是陈磊在默默地给她夹菜、挑鱼刺。而她,连一句“你也吃”都没有对我们说过。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也吃得我五味杂陈。
我看着婆婆那张因为小儿子的归来而容光焕发的脸,再想想她平日里对我颐指气使的模样,心里那根叫“委屈”的刺,越扎越深。
第3章 偏心的天平
晚饭后,男人们在客厅看电视聊天,孙娟陪着小宝玩。我一个人在厨房里收拾残局。
洗碗池里堆满了杯盘碗盏,油腻腻的。我打开水龙头,温热的水流冲刷着我的手,也冲刷着我心里那点不甘。我告诉自己,别计较,婆婆年纪大了,偏心小儿子是人之常情。只要陈磊理解我就够了。
“嫂子。”
孙娟的声音再次响起,她端着一杯茶走了进来,递给我。
“歇会儿吧,这么多碗,我来帮你。”她说着,就要去拿洗碗布。
“不用了,我马上就弄完了。”我客气地拒绝了。我实在没有心情和她在这里上演一出“妯娌情深”的戏码。
孙娟也没坚持,她靠在橱柜边,小口地喝着茶,看似随意地开了口:“嫂子,这几年真是辛苦你了。你看,我妈现在气色多好,这都是你的功劳。”
“谈不上功劳,都是应该做的。”我低着头,继续洗碗。
“话不能这么说,”孙娟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照顾老人确实是件累人的事。我跟陈涛也商量过,总让你一个人担着,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
我心里一动,抬起头看她。难道他们良心发现,准备接婆婆过去住一段时间?
孙娟迎上我的目光,笑了笑,那笑容却不达眼底:“我跟陈涛的意思是,要不……我们出点钱?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辞了工作,没个收入,总是不方便。我们每个月给你打三千块钱,你看怎么样?就当是……我们请你照顾妈的工资。”
“工资?”
我手上的动作停住了,泡沫顺着我的指尖滴落。这两个字像两根针,狠狠地扎进了我的心脏。
原来在他们眼里,我这五年的付出,不是亲情,不是责任,而是一场可以明码标价的交易。三千块钱,买断我五年来的日夜操劳,买断我放弃的事业和人生。
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娟儿,你说什么呢?”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我们是一家人,什么工资不工资的,太见外了。”
“哎呀,嫂子你别误会。”孙娟连忙摆手,脸上还是那副客气的笑容,“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这样对你公平一点。毕竟你付出了这么多,总得有点回报不是?再说了,亲兄弟明算账,这样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闲话。”
“闲话?能有什么闲话?”我忍不住反问。
孙娟被我问得一噎,随即又笑了起来:“没什么没什么,我就是打个比方。你看,妈这房子,将来总是要分的。我们出钱,也算是表明一个态度,我们没想着占便宜。”
她终于图穷匕见了。绕了半天,原来是在为分房产做铺垫。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火气,重新低下头洗碗:“房子的事,妈自有安排,轮不到我们操心。钱就不用了,你们有这份心就行了。”
我用冷淡的语气结束了这场对话。孙娟也识趣地没再多说,喝完茶就出去了。
厨房里只剩下水流声和我沉重的呼吸声。我把碗碟一个个用力地搓洗,仿佛想把心里的憋屈和愤怒都一并洗掉。
晚上,我把孙娟的话跟陈磊学了一遍。
陈磊听完,气得脸都青了:“他们怎么能这么说!什么叫工资?这是把你看成什么了?保姆吗?”
“你小声点,别让妈听见了。”我拉住他。
“听见就听见!”陈磊压低了声音,但怒气未消,“他们这是什么意思?觉得出点钱,就能把照顾妈的责任全推给我们?还为分房子做铺垫?他们也真好意思开口!”
我看着他义愤填膺的样子,心里稍微好受了点。至少,我的丈夫是和我站在一起的。
“算了,别气了。”我反过来安慰他,“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就行。反正妈之前也说了,房子是留给我们的。”
陈磊沉默了。他坐在床边,眉头紧锁。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惠惠,你说……妈她……会不会变卦?”
我的心猛地一沉。
是啊,婆婆她,会不会变卦?
以前我从未怀疑过,但今天,看着婆婆对小叔子一家那毫不掩饰的偏爱,我第一次开始不确定了。
那个“谁养我老,房子就归谁”的承诺,在浓得化不开的母子情深面前,还算数吗?
第4章 压垮骆驼的稻草
接下来的两天,我过得如坐针毡。
小叔子一家并没有要走的意思。孙娟以“孩子想多陪陪奶奶”为由,心安理得地住了下来。于是,我们家上演了一幕极其讽刺的画面:我每天像个保姆一样,围着厨房和婆婆的病床转,而孙娟则打扮得光鲜亮丽,陪着婆婆说笑、解闷,偶尔指挥我做这做那,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派头。
陈涛更是每天带着好酒好菜回来,陪着婆婆和陈磊喝酒聊天,闭口不提任何关于照顾或者未来的话题,仿佛他这次回来,真的只是单纯的探亲。
而婆婆,彻底沉浸在小儿子一家带来的欢乐中。她脸上的笑容多了,精神头也好了,甚至能自己拄着拐杖在屋里走几步了。她会拉着孙娟的手,把自己的首饰一件件拿出来给她试戴;她会抱着小宝,不厌其烦地讲着陈涛小时候的趣事。
这一切,都与我无关。
我做的饭菜,她会先评价一句“惠惠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然后把最好的一块夹给陈涛。我给她换洗的衣物,她会拿给孙娟看,说“你看你嫂子多能干”。
我的所有付出,都成了她用来炫耀自己“有福气”,用来衬托她小儿子一家“孝顺”的背景板。
陈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几次想找婆婆或者陈涛谈谈,都被我拦住了。我总觉得,一家人,撕破脸了不好看。而且,我心里还存着最后一丝幻想,觉得婆婆只是一时高兴,等他们走了,一切都会恢复原样。
直到第三天晚上,那根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落了下来。
那天晚饭,气氛格外热烈。陈涛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瓶好酒,三个男人喝得面红耳赤。饭桌上,孙娟看似无意地提起了他们在省城看上了一套学区房,首付还差一些。
婆婆听了,立刻接口道:“差多少啊?跟妈说。”
孙娟和陈涛对视一眼,报出了一个数字。
客厅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陈磊的酒意醒了大半,他皱着眉说:“妈,您那点养老钱,还是留着自己傍身吧。小涛他们年轻,自己想办法。”
“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婆婆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你弟弟有困难,我这个当妈的能不帮吗?你的日子过得好,就见不得你弟弟好是吧?”
“我不是那个意思!”陈磊急了,“我是说……”
“你别说了!”婆婆打断他,转向陈涛,语气又变得慈爱无比,“涛啊,别听你哥的。钱的事,你们别愁,妈给你们想办法。”
说完,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走进自己的卧室。
我的心,在那一刻,提到了嗓子眼。我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
果然,几分钟后,婆婆从房间里出来了。她的手里,多了一个小木盒子。那个盒子我知道,是她存放最重要东西的地方。
她走到沙发前,当着我们所有人的面,缓缓打开了盒子。
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本红色的房产证,和几本存折。
我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涛啊,娟啊,”婆婆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妈老了,也糊涂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这套房子,还有我这些年攒下的二十多万块钱,本来想着……”
她顿了顿,看了一眼我和陈磊,眼神有些躲闪。
然后,她一咬牙,仿佛下定了天大的决心,把盒子整个推向了陈涛和孙娟。
“现在,妈想明白了。你们在外面打拼不容易,孩子上学是大事。这房子,你们拿去卖了,加上这钱,首付就够了。妈就这么一个大孙子,他的前程最重要!”
“妈!”陈磊“霍”地一下站了起来,眼睛都红了,“您这是干什么!您忘了您当初是怎么说的吗?”
“我怎么说的?”婆婆梗着脖子,不敢看他,“我说什么了?我的东西,我想给谁就给谁,轮得到你来管?”
“嫂子照顾了您五年!您说谁给您养老,东西就给谁!您都忘了吗?”陈磊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我没忘!”婆婆的声音也大了起来,“惠惠照顾我是辛苦,我记着呢!所以我才让小涛他们给她开工资嘛!一个月三千,不少了!她一个不上班的,去哪儿挣这么多钱?我没亏待她!”
“轰”的一声,我感觉我脑子里的某根弦,彻底断了。
原来,孙娟那天跟我说的话,都是婆婆授意的。原来在他们一家人眼里,我这五年的青春、心血、任劳任怨,只值三千块钱一个月。
我看着婆婆那张既固执又心虚的脸,看着孙娟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得意,再看看陈涛那副既贪婪又假装为难的表情。
我笑了。
五年,一千八百多个日夜,我像个傻子一样,守着一个可笑的承诺,付出我的一切。我以为人心换人心,我以为日久见真情。
到头来,我只是个可以被随时打发掉的、廉价的保姆。
第5章 我不伺候了
客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陈磊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陈涛,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的亲妈和亲弟弟,能做出这么绝情的事。
孙娟见状,连忙出来打圆场。她把那个木盒子往婆婆那边推了推,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妈,您这是干什么呀,快收起来。我们怎么能要您的房子和钱呢?大哥大嫂会生气的。”
她嘴上说着不要,眼睛里的贪婪却快要溢出来。
婆婆看了一眼面色惨白的我,大概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她还是强撑着说:“我给我的,跟他们生不生气有什么关系?涛啊,拿着!”
陈涛搓着手,一脸为难地看向陈磊:“哥,你看这……妈也是为了小宝好……”
我一直没有说话。
我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出荒诞的家庭伦理剧。我的心,从最初的震惊、愤怒,慢慢地,冷却下来,变成一片死寂的冰原。
我站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我走到婆婆面前,看着她手里的房产证和存折,然后抬起头,看着她的眼睛。我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妈,这五年,我辞了工作,断了社交,每天围着您转。您半夜腿抽筋,是我给您揉。您吃不下饭,是我变着花样给您做。您生病住院,是我在病床前守了七天七夜。我自问,对您,我尽到了一个做儿媳的本分,甚至比一个亲生女儿做得还要多。”
我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一丝波澜。
婆婆被我的眼神看得有些心虚,嘴硬道:“我……我知道你辛苦……”
“您不知道。”我摇摇头,打断了她,“您如果知道,就不会说出用三千块钱打发我的话。您如果知道,就不会当着我的面,把您承诺给我们的东西,转手送给一年也见不到两次面的小儿子。”
我的目光转向陈涛和孙娟:“小叔,弟妹,恭喜你们。你们用几句甜言蜜语,就轻易得到了我用五年青春换不来的东西。这房子和钱,你们拿得心安理得,我佩服你们。”
孙娟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想说什么,却被我冰冷的眼神堵了回去。
最后,我看向我的丈夫,陈磊。他的脸上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我对他笑了笑,那笑容里满是疲惫和决绝:“陈磊,我累了。”
说完,我没有再看任何人,转身走进了卧室。我打开衣柜,拿出行李箱,开始收拾我自己的东西。
客厅里,死一般的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婆婆的声音才颤抖着响起:“她……她这是干什么?疯了吗?为了一套房子,就要跟我这个老婆子翻脸?”
“妈!”陈磊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您到底知不知道您做了什么!您伤透了她的心!”
我没有理会外面的争吵。我冷静地把自己的衣服、化妆品、书籍,一件一件地放进行李箱。我的动作不快,但很有条理。每收拾一件东西,就好像在跟过去五年的生活做一次告别。
当行李箱的拉链“咔哒”一声合上时,我的心也彻底关上了。
我拉着行李箱,走出了卧室。
客厅里,所有人都愣愣地看着我。
我走到婆婆面前,最后看了她一眼,然后平静地说:“妈,既然您这么疼爱小儿子,这么离不开大孙子,那以后,就让他们给您养老送终吧。”
“这套房子,谁拿,谁就负责。我,林惠,从今天起,不伺候了。”
说完,我又走进婆婆的房间,三下五除二,把她的日常衣物、药品、还有她最喜欢的那个靠枕,全都打包进了一个大袋子里。
我把袋子和她的拐杖一起拿到客厅,放在目瞪口呆的陈涛和孙娟面前。
“小叔,弟妹,妈就交给你们了。她晚上睡觉腿爱抽筋,记得给她准备热水袋。她血压高,药要按时吃,每天都要量血压。她喜欢喝炖得烂烂的排骨汤,但是不能吃太油腻……”
我像交代工作一样,把婆婆所有的生活习惯和注意事项,一条一条地说了出来。
孙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陈涛则完全傻了眼。
婆婆终于反应了过来,她指着我,气得浑身发抖:“你……你这个毒妇!你要把我赶出去?这是我的家!”
“没错,这是您的家。”我点点头,“但是,我不是您的保姆。我也有我自己的家。”
我转头对陈磊说:“陈磊,我们走。”
陈磊看着我,又看看他妈,脸上满是痛苦。
我没有催他,只是静静地等着他做决定。我知道,这是对他最大的考验。是选择维护那个伤透我心的原生家庭,还是选择和我一起,捍卫我们自己的小家。
几秒钟后,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陈磊深吸一口气,走到我身边,从我手里接过了行李箱。他没有看他妈,只是对陈涛说:“陈涛,妈以后就拜托你了。你拿了房子,就该尽这份义务。”
说完,他拉着我的手,头也不回地朝门口走去。
“反了!反了!你们都反了!”婆婆的哭喊声和咒骂声从背后传来,“为了一个外人,连亲妈都不要了!我白养你这么大了!陈磊,你给我回来!”
陈磊的脚步顿了一下,但我能感觉到,他握着我的手,更紧了。
我们没有回头。
打开门,关上门。
门外是清冷的夜色,门内是鸡飞狗跳的混乱。
那一刻,我感觉压在身上五年的大山,终于被搬开了。我前所未有地轻松。
第6章 新的生活与旧的纠缠
我们连夜回了我们自己的婚房。
那是一套小两居,结婚时买的,后来为了方便照顾婆婆,就一直空着,只是定期打扫。
打开门,一股尘封已久的气味扑面而来。陈磊放下行李,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然后默默地开始打扫卫生。我看着他忙碌的背影,一言不发地走过去,从他身后抱住了他。
“对不起,惠惠。”陈磊的声音闷闷的,带着浓重的鼻音,“我妈她……我对不起你。”
我把脸埋在他的背上,摇了摇头。眼泪,终于在这一刻,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这眼泪里,有委屈,有心酸,但更多的是一种释放。
“不怪你。”我说,“我只是……太累了。”
那一晚,我们聊了很多。我把这五年来积压在心底的所有委屈、不甘和失望,像倒豆子一样,全都倒了出来。从婆婆对我做的菜挑三拣四,到她偷偷塞钱给小叔子;从她当着我的面夸孙娟能干,到她理所当然地使唤我做这做那……
陈磊一直静静地听着,紧紧地抱着我,一遍又一遍地道歉。
他说,他知道我辛苦,但他总觉得,那是他妈,他能怎么办?他总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最重要。直到今晚,他才彻底明白,他的退让和我的隐忍,换来的不是家庭和睦,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和理所当然的轻视。
“惠惠,以后,我们好好过我们自己的日子。”他捧着我的脸,认真地说,“我不会再让你受一点委屈。”
我看着他通红的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个家里搬出来,我的生活仿佛按下了重启键。
第二天,我就开始在网上投简历,联系以前的同事和朋友。我的专业知识虽然有些生疏,但底子还在。很快,一家私企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并且顺利通过了。虽然职位和薪水都比不上五年前,但能重新回到职场,找回自己的价值,这种感觉让我无比踏实。
陈磊也比以前更体贴了。他主动包揽了大部分家务,每天下班都准时回家,陪我一起做饭、散步。我们的小家,虽然不大,但充满了久违的温馨和安宁。
然而,旧的纠缠并没有那么容易摆脱。
我们搬出来的第三天,陈涛的电话就打到了陈磊的手机上。
电话里,陈涛的语气充满了抱怨和不耐烦:“哥,你和嫂子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妈这边,我跟孙娟实在搞不定了!”
据他所说,他们把婆婆接回省城的公寓后,生活简直一团糟。婆婆吃不惯外面的饭菜,嫌孙娟做的饭不好吃。孙娟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根本没时间像我一样时时刻刻陪着婆婆。小宝也嫌奶奶身上有药味,不肯跟她亲近。
婆婆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差,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骂他们不孝顺。
“哥,妈说了,她就要嫂子照顾。要不……你们还是回来吧。房子的事,咱们再商量,行不行?”陈涛在电话那头几乎是在恳求。
陈磊开了免提,我听得清清楚楚。
“再商量?”陈磊冷笑一声,“怎么商量?是把房子分我一半,还是把那二十万存款分我一半?陈涛,当初妈把房产证和存折塞给你的时候,你怎么没想着要商量?”
“我……”陈涛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当初你们不是说,可以给林惠开工资吗?一个月三千。现在你们也可以请个保姆,一个月五千的都有,比林惠‘便宜’多了。”陈磊的语气里充满了嘲讽。
“请保姆哪有自家人尽心啊……”
“自家人?”陈磊打断他,“林惠尽心尽力照顾了五年,你们把她当自家人了吗?现在搞不定了,又想起她是自家人了?晚了!”
“陈涛,我告诉你。妈是我们的妈,赡养她是我们的义务。但这个义务,不是我老婆一个人的。你拿了妈的房子和钱,你就该承担起最主要的责任。以后,妈的养老,我们两家轮流来。一家半年,谁也别想占便宜。或者,把房子卖了,钱也平分,送妈去好一点的养老院,费用我们两家一人一半。”
陈磊条理清晰地给出了两个方案。
电话那头沉默了。良久,陈涛才不情不愿地说:“我……我跟孙娟商量商量。”
挂了电话,陈磊看着我,问:“我这么说,你觉得可以吗?”
我点点头:“可以。陈磊,你做得对。”
我心里清楚,婆婆是不可能去养老院的,她爱面子,觉得那是被儿女抛弃了。而轮流照顾,对习惯了被我全方位伺候的婆婆来说,和对从未真正照顾过老人的陈涛一家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我没有丝毫心软。
有些跟头,是必须要他们自己摔一跤,才会知道疼的。
第7章 各自的修行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陈涛那边一直没有回音,我们也没有主动联系。我开始了新的工作,每天虽然忙碌,但精神上却无比充实。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自己和陈磊都买了一套新衣服。当我们穿着情侣款的卫衣在公园散步时,我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热恋的时候。
没有了婆婆的家,安静了许多,也自由了许多。我们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心血来潮去看一场午夜电影,可以在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来家里聚餐。这是我过去五年里,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大概过了半个多月,一个周末的早上,我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惠惠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而虚弱的声音。是婆婆。
我的心,还是不受控制地揪了一下。
“妈,是我。”我的声音有些干涩。
“……我……我挺好的。”她好像不知道该说什么,开场白有些尴尬,“你……你还好吗?”
“我挺好的,妈。我找到新工作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我能听到她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惠惠啊……”她又开口了,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可的哽咽,“妈……妈知道错了。你……你和小磊,回来吧。房子……房子还是给你们,钱也给你们……”
听着她服软的话,我的心里却没有一丝胜利的喜悦,反而有些酸楚。
我知道,让她说出这番话,比什么都难。这半个多月,她在小儿子家的日子,恐怕是真的不好过。
“妈,”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声音尽量平稳,“我们回不去了。不是因为房子和钱。是我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了。”
“我……我以后改,我再也不偏心了,我什么都听你的……”她急切地说。
“妈,有些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回不去了。”我打断了她,“您是我妈,我和陈磊会为您养老,这是我们的责任。但是,照顾您的方式,需要改一改了。”
我把陈磊之前跟陈涛提的两个方案,又跟婆婆复述了一遍。
婆婆在电话那头哭了,哭得很伤心。她哭诉着自己命苦,养大了两个儿子,老了却没人要,要去住养老院。
我静静地听着,没有反驳,也没有安慰。
我知道,这个坎,需要她自己迈过去。她必须明白,儿女的孝顺不是予取予求,亲情也需要尊重和边界。
那次通话之后,又过了一个星期。
陈涛和孙娟带着婆婆,主动找上了门。
再次见面,三个人都憔悴了不少。婆婆瘦了,眼窝深陷,头发也白了许多。孙娟没有了之前的神采飞扬,脸上写满了疲惫。陈涛则像个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的。
他们是来谈判的。
最终,我们达成了一致。房子暂时不卖,婆婆先在两家轮流住,一家三个月。婆婆的存款,由陈磊和陈涛共同保管,作为婆婆的医疗和生活备用金,任何一方动用都需要另一方签字同意。
孙娟提出,轮到他们照顾的时候,他们白天要上班,可不可以出钱,让我辞职去他们家照顾婆婆。
我当场就拒绝了。
“弟妹,我的工作,不会再为任何人辞掉了。你们白天没时间,可以请钟点工,费用从妈的存款里出。或者,你们自己请假。这是你们的责任。”我看着她的眼睛,说得斩钉截铁。
孙娟的脸涨得通红,但终究没再说什么。
协议就这么定了下来。
前三个月,婆婆先住我们家。
她搬回来那天,还是住原来的房间。屋子里的陈设一点没变,只是,我和她的相处模式,彻底变了。
我会像以前一样,为她准备一日三餐,照顾她的起居。但是,我不再是那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毫无怨言的儿媳。
我会明确地告诉她,我早上八点要上班,出门前会把她的早饭和午饭准备好。下午我六点下班,晚饭会准时开饭。其余时间,如果她有需要,可以给陈磊打电话,或者自己处理。
一开始,婆婆很不适应。她会习惯性地在下午使唤我给她倒水、拿东西,发现屋里没人回应时,会失落很久。她也会抱怨饭菜不合口,但我只是平静地告诉她:“妈,条件有限,您先将就着吃。或者,您想吃什么,等周末我休息了,给您做。”
她渐渐地不再挑剔,也不再对我颐指气使。
有时候,我下班回来,会看到她自己拄着拐杖,把掉在地上的遥控器捡起来。有时候,她会主动问我工作累不累。
我们之间,话不多,但多了一种小心翼翼的尊重。
陈磊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承担起了更多照顾婆婆的责任,下班后会陪她聊天,周末会推着她去公园散心。他用行动告诉婆婆,赡养她是儿子的责任,而不是儿媳的义务。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轮到陈涛来接婆婆那天,婆婆的眼睛红红的。临走时,她拉着我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用手帕包着的东西,塞到我手里。
“惠惠,这个……你拿着。”
我打开一看,是她戴了很多年的一个金戒指。
我把它推了回去:“妈,这个我不能要。您自己留着吧。”
“拿着吧,”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就当是……妈给你赔个不是。”
我看着她苍老的脸,和眼神里真切的悔意,心里百感交集。
我最终还是没有收。
我只是对她说:“妈,都过去了。您到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送走婆婆,我和陈磊站在窗前,看着陈涛的车子缓缓驶离小区。
“你说,他们能照顾好妈吗?”我轻声问。
“不知道。”陈磊揽住我的肩膀,“但那是他们必须学会的功课。就像我们,也在这件事里,学会了如何保护我们自己的家。”
我点点头,靠在他的肩上。
窗外的阳光正好,温暖而不刺眼。
我知道,这场家庭风波,没有真正的赢家。我们每个人都失去了些什么,也得到了些什么。婆婆失去了绝对的权威和依赖,却可能换来儿子们更均衡的责任感。小叔子一家失去了安逸的“甩手掌柜”生活,却被迫开始学习如何承担。
而我,失去了五年的职业生涯,却找回了自我,和一份更有边界、更健康的家庭关系。
生活,或许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们都在磕磕绊绊中,学习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如何去尊重,又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线。
这代价,虽然沉重,但值得。
第8章 和解的距离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
婆婆在小叔子家住了三个月,又轮回我们这边。
第二次回来,她的状态明显比上一次好了很多。虽然还是瘦,但精神矍铄,话也多了起来。她会主动跟我们聊起在省城的见闻,聊小宝在幼儿园的趣事,言语间,不再有那种理所当然的炫耀,而是多了一份平常的分享。
她跟我们说,孙娟给她报了一个社区老年大学的书法班,她现在每天练字,感觉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她还说,陈涛给她买了一个智能音箱,她学会了自己听戏、听新闻,不再需要时时刻刻有人陪着了。
听着她的讲述,我和陈磊都有些惊讶。我们没想到,被迫独立,反而让婆婆找到了新的生活重心。
孙娟偶尔会给我发微信,跟我交流一些照顾老人的心得。比如哪种降压药效果好,哪种食物对康复有帮助。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客套和暗中较劲,变得像两个共同负责一个项目的同事,有了一种微妙的合作感。
有一次,孙娟在微信里跟我说:“嫂子,以前是我不懂事,总觉得你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现在轮到自己了,才知道有多难。真的,谢谢你前面那些年。”
看到这条信息,我愣了很久。然后,我回了她两个字:“客气。”
有些芥蒂,或许永远无法完全消除,但能够坦然面对,各自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就已经是一种进步。
变化最大的是婆婆对我的态度。
她不再把我当成一个附属品,一个可以随意使唤的劳动力。她开始真正地关心我。
她会问我工作顺不顺心,叮嘱我不要太累。看到我换了新发型,她会夸一句“真好看”。我偶尔加班晚归,她会坚持让陈磊等我回来再开饭。
我们之间,依然保持着一种客气的距离,但这种距离,不再是隔阂,而是一种彼此尊重的边界。
一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婆婆拄着拐杖走了进来。
“惠惠,我来帮你择菜。”她说。
我有些意外,但还是笑着递给她一个小板凳和一盆青菜:“好啊,妈,那您帮我把这个豆角择一下。”
厨房里很安静,只有水流声和我们择菜的“啪嗒”声。
“惠惠,”婆婆突然开口,声音很低,“那天晚上……是我糊涂了。我不该说那些话,伤了你的心。”
我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正式地向我道歉。
我转过头,看着她布满皱纹的侧脸,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有些脆弱。那一刻,我心里积压了许久的最后一点怨气,也随之消散了。
“妈,都过去了。”我轻声说,“人嘛,哪有不犯糊涂的时候。”
她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点了点头。
那个晚上,我们家的饭桌上,气氛前所未有的融洽。
我明白,我们这个家,再也回不到过去了。那种一方无限付出、一方心安理得的畸形平衡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建立在责任共担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新秩序。
这个过程很痛苦,像一次刮骨疗毒。但长远来看,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好事。
我找回了我的事业和自我价值,不再是一个依附于家庭的“保姆”。
陈磊学会了在原生家庭和我们的小家之间建立边界,成长为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丈夫。
婆婆学会了独立,也懂得了尊重,她的晚年,不再是单方面地索取,而是有了更丰富的内容。
小叔子一家,也在这场风波中,被迫承担起了他们本该承担的责任,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那本被婆婆视若珍宝的房产证和存折,如今静静地锁在银行的保险柜里,由我和孙娟一人一把钥匙共同保管。它不再是引爆家庭矛盾的炸弹,而成了维系这个家新秩序的一份契约。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那天我没有选择决绝地离开,而是继续隐忍下去,结局会是怎样?
或许,我会变成一个内心充满怨怼的妇人,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和不公中耗尽所有的热情。而这个家,也会在虚伪的和平之下,暗流涌动,直到有一天彻底崩塌。
我的离开,看似是一种决裂,实际上,却是一次重生。
它让我明白,善良和付出,必须带有锋芒。没有底线的退让,换不来尊重,只会助长他人的贪婪。在任何关系里,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双向的奔赴和彼此的尊重,才是维系其健康长久的基石。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但它必须是一个讲情、讲义、讲尊重的地方。当情分被消磨殆尽,当道义被无情践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线,勇敢地转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晴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