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婶的理财 “土窍门”:普通人这样管钱最踏实
昨天去楼下菜市场买洋葱,远远就看见李婶在冬瓜摊前站着。她手里捏着个封面卷边的小本子,笔尖在纸上划拉着念叨:“今天冬瓜六毛一斤,比上次便宜两毛,买半颗够炖三顿汤,还能炒冬瓜片。” 我走过去跟她打招呼,她笑着把本子递过来,我一翻,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小葱 1.2 元”“燃气费 45 元”“小宇笔记本 2.5 元”,连买袋十三香的一块五都没落下。李婶说,就靠这本记了五年的小本子,她不仅把家里的日子打理得顺顺当当,还攒下了小宇的书法班学费。其实普通人理财,哪用得上那些 “专家” 说的复杂理论,学李婶这几个 “土窍门”,把日子过明白,钱自然就能存住。
![]()
先搞懂 “钱花在哪”,别稀里糊涂当 “月光”
李婶有个习惯,每天晚上洗完碗,必坐在阳台的小桌子前记账。不管花多少钱,哪怕是四毛钱买颗糖,她都要在本子上写得明明白白。“不记账哪知道钱去哪了?” 李婶跟我唠过,之前她总觉得钱不够花,发了工资没几天就见底,还纳闷 “没买啥贵东西啊”。直到开始记账才发现,每天早上买瓶装粥要花两块,一个月下来就是六十块;偶尔嘴馋买袋薯片、买瓶汽水,零零散散加起来,一个月竟有一百八十多。后来她在家自己熬粥,汽水换成凉白开,这钱不就省下来了?
![]()
现在好多年轻人,发了工资就随手花。今天刷到好看的 T 恤就买,明天同事约喝网红奶茶就去,后天看见别人买盲盒自己也跟风。月底打开手机银行一看余额,瞬间懵了:“我没怎么花啊,钱咋就没了?” 其实就是没搞明白 “钱的去向”。李婶常说:“理财先理账,账都理不清,还谈什么让钱生钱?” 她的账本里,每一笔支出都分两类:“必须花的” 和 “可花可不花的”。房租、水电费、小宇的学费,这些是 “必须花的”,她每个月发了工资,先把这些钱取出来放进三个贴了标签的信封里,动都不动;而奶茶、薯片、花哨的小挂件,这些是 “可花可不花的”,能省就省,实在想吃了才买一次。这样一来,月底就不用靠 “吃土” 过日子了。
![]()
上个月小区门口来了一群穿西装的人,举着红色宣传单喊:“年化收益 20%,保本保息,就这三天,错过就没机会了!” 好多老人都围过去问,李婶也凑过去想听听。可人家一开口说 “非标资产”“信用衍生品”,李婶越听越糊涂,皱着眉头转身就走了。她跟我说:“连名字都听不懂的东西,肯定是坑。” 果不其然,没过半个月,就听说那是骗人的理财项目,有几户老人投进去的养老钱都拿不回来了,有的老人急得直掉眼泪。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