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料到,白宫这次会这么 “着急”。
中美元首会谈刚结束,大家还在等着看美方会不会像往常一样拖拖拉拉、耍点小花招,结果短短不到三天,白宫官网就直接甩出了落实共识的具体时间表,连每项措施的生效时间、持续多久都写得明明白白。
以前美方谈完后,动辄一两周没动静是常事,这次这速度,连不少关注中美关系的老记者都觉得意外。
看来特朗普是意识到,跟中国对着干没好处,合作才是正经事。
![]()
11 月 2 日,也就是中美元首会谈后的第三天,白宫官网更新了一则重磅公告,标题直接点明是 “落实中美元首共识的具体行动方案”。
里面不光写了美方要做什么,连中方的配合举措都列得清清楚楚,没有半点含糊。
先看美方的动作,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从 11 月 10 日开始,美国会把对中国芬太尼加征的 10% 关税降下来;之前针对中国的 “对等关税”,会延长一年;出口管制里的 “50% 穿透性规则”,暂停实施一年;还有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 301 调查,也先停一年,这一年里会继续跟中方谈后续。
另外,有些原本 11 月 29 日就到期的 301 条款关税豁免,现在直接延长到 2026 年 11 月 10 日,等于给相关行业多了一整年的缓冲期。
有意思的是,美方特意标注,所有延长一年的措施,到期时间全都是明年 11 月 10 日,看得出来是特意凑了同一个时间点,怕后续出乱子。
就在白宫公布方案的前一天,特朗普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专访,说的话跟以前比简直像换了个人。
![]()
特朗普表示,认为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将他们击倒,可以让美国变得更强大,跟中国和睦相处总比对立好。
这话一出来,最先懵的是欧洲盟友。
之前美国一直撺掇欧盟跟着一起对中国搞技术限制、加关税,不少欧洲国家还真听了,比如法国就跟着限制过中国部分光伏产品,德国也在芯片领域跟美国保持 “同步”。
![]()
结果现在特朗普突然说要跟中国合作,那些已经跟着美国行动的欧洲国家,一下子就显得特别被动。
有欧洲媒体直接吐槽:“我们刚跟着美国迈出一步,他们自己先转弯了。”
美方这么急,背后其实有个很现实的原因 —— 美国大豆快扛不住了。
![]()
根据白宫公告里的内容,中方会在今年 11 月、12 月这两个月里,至少买 1200 万吨美国大豆,而且 2026 年到 2028 年,每年都会买至少 2500 万吨。
这可不是小数目,背后是美国大豆农的急盼。
除了大豆,美国玉米种植户也沾了光。
根据美国农业部 10 月底发布的报告,中方除了大豆,还会在今年年底前采购 500 万吨美国玉米,这对中西部的玉米主产区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好消息。
![]()
虽然特朗普嘴上说 “合作有利”,但这里面还有他的政治考量。
特朗普一直以 “对华强硬” 为标签,之前搞贸易摩擦时,不少 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支持者都觉得他 “够硬”。
但这两年贸易摩擦下来,美国农业、制造业都受了影响,他要是再不让步,明年选举的 “铁票仓” 可能就不稳了。
这次跟中国达成共识,既能让大豆农、玉米农满意,又能通过 “合作让美国更强” 的说辞,说服 MAGA 支持者,他不是 “变软了”,而是 “为了美国利益更务实”。
有美国政治评论员 11 月初分析,特朗普最近在多个竞选集会上都提了 “跟中国合作买农产品” 的事,就是想让选民知道,他能给农业州带来实际好处。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清醒。
中国商务部 11 月 3 日在例行发布会上提到,美方这次的措施是 “落实共识的积极一步”,但后续还要看实际行动。
毕竟以前美方也有过 “承诺了没做到” 的情况,比如 2023 年就曾答应降低部分商品关税,结果拖了三个月才落实。
白宫这三天的行动,确实让大家看到了美方的务实态度,也再次证明 “中美合则两利” 不是空话。
对我们来说,既可以抓住机会推动经贸合作,也不用对美方的态度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不管美方后续是合作还是变脸,都能从容应对。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