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表示要重新开始美国的核试验,已经给五角大楼下过命令,理由是“别人在做,美国不参加不公平”,还提到中国、俄罗斯,说中俄正在测试,而且中国几年之内就会赶上美国,为了保持优势必须重启。立即引起争议。
事实并不支持上述说法。中俄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就没有再做核试验了,这是有记载的。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暂停核试验的承诺一直都在履行当中,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进程,维护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这些原则一直保持到现在。
![]()
11月3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有关特朗普言论的问题直接被提了出来。中国方面表示:履行承诺,不搞核试验,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国际核裁军、核不扩散体系。美国方面应当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不能把别人当作借口,也不能把脏水泼到别人身上。
这样的回应不但表明了态度,而且道破了问题的本质:所谓“别人都在做、美国不做不公平”,实际上是为了给自己做决定找台阶,把这种不公平包装成公平的叙述,本质仍然是维持压倒性的优势的老办法——让其他国家替美国的安全担忧买单。
![]()
把今年美国国内市场的大盘情况考虑进去的话,就更能看出其中的意图了。特朗普强调制造业回流,表面是讲就业和经济问题,实质上关心军工体系底盘能不能稳住。产能、订单以及供应链外移之后,长线军力的竞争自然就会受到影响。他推动日韩在美国投资建厂、合造军舰,就是把关键环节带回国内,利用盟友的资金和技术来弥补不足。美国是霸权国家,经济、军事、政治三者互相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他提出“进一步核裁军”的想法,想通过规则来重新分配安全红利,让自己多得一些,别人少得一些。
核试验不是国内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信任、条约和区域安全心理的综合性问题。在能源方面,美国媒体同样关心中国做出的反应。在俄乌冲突长期化、美国施压限制俄罗斯石油、制裁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中国为了保证能源安全而加大进口是合理的:或者替代高风险来源,或者应对价格波动。国际形势不稳定,厚积薄发、储备充足是稳健之策。俄罗斯油因为管道和运输方便更容易获得,而伊朗油则受到制裁以及航运、保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前做好准备是常理,并非夸大其词。
![]()
特朗普的治国方式一直很极端:经常发起贸易战,口口声声喊着公平,实际上却施加压力;今天对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动手动脚,明天又会在别的地方挑起事端。台海口风时紧时松,从未真正抽身;俄乌战场持续,他虽然不愿意和中国直接对峙,但在其他地方点火,推升整体紧张。现在又用核试验来制造紧张气氛,无疑会给局势增加压力。
美国是否还会重启,目前尚不清楚。虽然他声称已经给五角大楼下达了指令,但是还需要更多的官方信息来证实。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断加大声音,发出信号,既试探底线,又积聚政治筹码。美国内部军工、能源、金融等领域之间的路线之争从未停止过。重启核试验不单是技术问题,也是政治表态,要形成国内受欢迎、国际上有效果的叙事,把中国纳入叙事就是关键一招。
![]()
公众最关心的是安全和钱包问题。一旦核试验重新开始,安全忧虑就会被放大,地区对抗也更容易升级;如果油价被推高,运输、制造以及生活成本就会连带上涨,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从菜市场里的豆油价格上涨了几毛钱,到工厂订单的价格随着油价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琐碎的变化最后变成了现实的压力。
外交部已经表明了立场,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坚持暂停核试验的承诺,支持全面禁试,维护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体系,要求美国认真履约,承担责任。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用“别人也在做”来敷衍,也不能用“保持优势”来推脱。稳,需要各方一起稳;安全,规则要先立住。
在大变局之下,美国对中国的竞争是长期的,中国要提前做好准备,稳住阵脚,留出足够的余地才是正确的选择。更大的考验是全球能否在纷争中守住底线,不被情绪带偏踩过红线。核试验一旦迈出这一步,后果就不是哪个国家可以独自承受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