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银行总市值突破2.2万亿元,农业银行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高银行,这些曾经被散户忽视的“大象”正以惊人步伐奔跑。
2025年11月5日上午9点30分,A股开盘。在多数板块表现平淡的市况下,银行股逆势走强。工商银行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单日涨幅超过2%,总市值突破2.2万亿元。与此同时,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股价纷纷跟涨,四大行单日成交额合计超过50亿元。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三四年里反复上演。曾经被散户视为“涨不动”的四大行股票,实现了惊人涨幅:农业银行从2.7元涨至8.15元,工商银行从4.0元涨至8.13元,建设银行从5.2元涨至9.55元,中国银行从3.0元涨至5.73元。
业绩支撑的坚实底座
四大行股价上涨背后有着坚实的业绩支撑。2025年三季报显示,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400.28亿元,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扭转了上半年下滑态势。单季度净利润增速达3.29%,复苏动能显著。
资产质量方面,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33%,较上年末微降0.01个百分点,实现“余额增、比率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7.71%,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总资产规模达52.81万亿元,贷款投放重点支持实体经济,37.31万亿元的客户存款提供了稳定资金来源。
建设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737亿元,净利润2573亿元。中国银行收入4912亿元,净利润1776亿元。农业银行表现尤为亮眼,收入5508亿元,净利润2208亿元,成为国有四大行中唯一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银行。
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成为增长亮点,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县域贷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占全行境内贷款比重近41%,不良率仅为1.2%,低于全行平均水平。这一差异化优势让其市值一度超过工商银行,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银行。
国家队资金精准布局
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国家队”代表,对四大行的增持行为是股价上涨的重要推手。2024年4月12日,四大国有银行同步公告,汇金公司在近半年内通过上交所增持四大行A股股份合计超10亿股。
汇金公司历次增持时点多数位于市场阶段性底部附近,充当震荡环境下的“稳定器”。2008年至2013年间,汇金公司五次宣布增持大行,其中三次增持后市场均出现显著反弹。本轮增持同样发生在市场估值较低时期,对市场信心修复和增量资金入场产生重要信号作用。
“国家队”还通过ETF渠道间接增持银行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家队”持有主流ETF市值超过9400亿元,较2023年末暴增800%以上。这些宽基指数ETF的权重股主要集中在四大行为首的银行股,银行板块成为直接受益者。
2025年,财政部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注资是前瞻性安排,通过夯实国有大行资本基础,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抗风险水平。
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逻辑
险资成为银行股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银行股案例频现: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5%;民生人寿举牌浙商银行H股;新华保险收购杭州银行股份,持股比例升至5.87%。
险资偏爱银行股的逻辑清晰。银行股经营稳健、分红率较高,能满足保险资金“长期稳健、绝对收益”的配置需求。国有六大行H股股息率均超过5%,相较于A股存在明显折价,股息率优势更为显著。
IFRS 9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险资配置策略进一步优化。高股息资产可通过FVOCI科目减少利润表波动,符合险资“收益稳健”的诉求。当持股比例突破5%并获得董事会席位后,险资可将银行股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权益法入账,享受净资产收益。
据浙商证券测算,假设国有大型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5%增速,2025-2027年入市资金将达2万亿元。按上市银行总市值占A股比重14.4%估算,同期至少有2800亿元增量保费资金流向银行股。
高股息策略的市场环境
低利率市场环境凸显银行股高股息价值。截至2025年10月31日,银行板块市净率仅0.54倍,平均股息率4.02%,显著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股成为中长期资金偏好的“标配资产”。
银行股在四季度通常表现强劲。历史数据显示,11月至12月银行板块跑出绝对收益的概率为70%,次年1月概率达80%。这种季节性特征与机构年末调仓、业绩考核等因素密切相关,四季度成为银行股投资的“顺风期”。
险资举牌银行股的热情持续高涨。2025年险资举牌已达34次,其中银行股占比41.9%,显著高于往年。太平人寿等机构近期持续增持工商银行H股,体现长期资金对银行股的高度青睐。
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所有银行股动态市盈率均在10倍以下,中值仅为5.82倍;所有银行股也全部破净,市净率中值仅为0.61倍。低估值水平为银行股未来走势提供安全边际。
政策红利与未来展望
政策环境持续改善为银行经营创造有利条件。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房地产支持政策逐步显效,这些因素有助于改善银行经营环境。房地产融资“三箭齐发”等措施有效提振地产行业景气度,缓释银行资产质量压力。
新一轮央国企改革强化市值管理,为银行股估值修复打开空间。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比例,银行作为分红“主力军”,中期分红比例普遍维持在30%左右,六大行合计现金分红约2047亿元。
未来,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持续推进,银行股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银行股作为高股息、低波动资产,将成为重点配置方向。
银行业自身也在积极转型。中国银行表示将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为契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交通银行计划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和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设银行正在创造历次股权融资规模之最,体现国家对国有大行的坚定支持。
四大行股价的持续上涨,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投资逻辑的深刻变化。从追逐高成长赛道到青睐稳定分红,从偏好小盘题材到重视蓝筹价值,市场正在回归基本面投资的本源。
那些曾经被散户忽视的四大行股票,如今在国家队和险资持续买入下,展现出“大象也能跳舞”的惊人表现。这或许印证了一个朴素的投资哲理:真正的投资价值,往往隐藏在市场忽视的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