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兰心大戏院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之约。当青年昆曲艺术家张冉身着素雅中式服装,从剧场前厅缓缓走来,直播镜头如影随形,将她的每一步都化作诗意的画面,投映在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与知音的雅集——五百张免费门票一日告罄,线上线下无数观众共同见证这场名为“张冉的戏台”的公益雅集。
![]()
张冉从台下行至台上
偷得玉兰影,偶遇牡丹亭
舞台上的张冉,将16岁那年与《牡丹亭》的初遇娓娓道来。
“那年我正好二八十六岁,与杜丽娘年纪相仿。”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春天,我伴着白色玉兰的花影走进图书馆,随手摸到的第一本书,就是《牡丹亭》。”
![]()
张冉演唱,俞妙兰昆笛伴奏
命运的巧合从此开启了她与这部经典的不解之缘。大屏幕上闪过她第一次演出时的青涩剧照,还有恩师张洵澎在幕后为她细心整理妆发的珍贵瞬间。“这张照片我一直珍藏,”她深情地说,“它提醒着我舞台的初心——就是第一次演出杜丽娘时的那个我。”
四季轮转,妙常入心
谈及《玉簪记》,张冉的眼中闪着特别的光彩。“这部戏,我跟着张洵澎老师学了整整一年,从初春时还穿着羽绒服,学到第二年的春节前夕。”她将学习过程比作四季轮转:“就像陪着陈妙常走过春夏秋冬,体会她情感的细微变化。”
![]()
张冉手持陈妙常的拂尘,回顾学戏时光
为何对陈妙常情有独钟?“她是我觉得与自己最契合的角色。”张冉坦言。为了揣摩这个人物,她投入了无数时光,用心感受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身段的微妙之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昨夜最动人的时刻,当属全场互动环节。在张冉和昆曲学者俞妙兰的悉心指导下,数百名观众齐声诵读“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随后共同唱响《牡丹亭》中那句经典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一刻,古老的戏台上下交融,昆曲不再只是舞台上的艺术,而成为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文化体验。
![]()
观众上台参与互动答题
张冉还特别献唱了以往演出未曾收录的《牡丹亭》遗珠曲目,让现场知音惊喜不已。俞妙兰的精彩导赏,更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昆曲之美的窗口。
兰情冉冉,传承不止
这场雅集是“兰情冉冉”第五季的温暖预演。12月5日、6日,张冉将在兰心大戏院带来《牡丹亭》《玉簪记》两台专场演出,继续与上海昆剧团合作,并邀请张洵澎、蔡正仁两位国宝级艺术家担任指导。
从2023年6月首演至今,“兰情冉冉”已走过四季。张冉特别感谢上海昆剧团和所有幕后工作者:“是无数人的全情投入,才让这一系列演出得以延续。”
![]()
![]()
“我的使命是昆曲,”张冉的承诺掷地有声,“我会把恩师传授的一招一式用心打磨,在第五季中向观众汇报。”
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汤显祖笔下“惊梦”的这句词,恰如张冉与昆曲的情缘,与观众的约定,还在继续书写。在这个夜晚,古老的昆曲在创新中焕发生机,在传承中绽放新蕊。
原标题:《从厅堂到舞台,镜头实时追随!张冉的昆曲雅集这样“破圈”》
栏目编辑:沈毓烨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