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4日(周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国家授勋仪式,将荣誉勋章授予“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与“波塞冬”核动力鱼雷的研发团队。
据美联社、独立报证实,普京在仪式现场的讲话中,明确将两款武器定义为对俄罗斯具有历史性意义,且将影响整个21世纪的装备。
![]()
![]()
他重点提及“海燕”的性能优势,表示该武器的飞行射程已突破1.4万公里(约8700英里),15小时的持续飞行能力使其“超越全球所有已知导弹系统”;并强调“波塞冬”作为水下核动力装备,射程超过9650公里(约6000英里),具备超千米潜深能力,是无法被拦截的武器。
这两款核武也并非首次亮相,早在2018年,普京就在国情咨文中公开过二者的研发计划;2023年,俄官方曾宣布“海燕”完成首次成功测试。
![]()
此次授勋仪式上,普京还同步披露,另一款可搭载核弹头的“奥列什尼克”高超音速导弹已启动批量生产。
这款武器此前已有实战记录,2024年11月曾被用于打击乌克兰第聂伯河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枚投入战场的中程弹道导弹。
俄美紧张关系加剧
普京的讲话和颁奖仪式,正值俄美关系因乌克兰战争而持续恶化之际。
授勋仪式前半个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因不满普京在乌克兰战争停火问题上的“拖延态度”,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两大能源巨头实施制裁,切断其美元结算渠道;同时取消原定在匈牙利举行的美俄领导人峰会,导致双边对话渠道收窄。
美国的制裁措施落地后,俄罗斯迅速作出回应。
10月26日,克里姆林宫发布视频显示,身着军装的普京与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会面,后者汇报“海燕”已完成最新测试。
![]()
10月28日,普京再次公开宣布“波塞冬”测试成功,连续两天释放新型核武进展。
对于俄罗斯的系列动作,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11月4日(周二)发布的报告中作出解读:“俄罗斯反复强调这些武器的超远射程与反导突防能力,绝非针对乌克兰这类地区对手。若针对区域冲突,俄完全可使用成本更低的短程导弹。”
“从技术参数与战略指向看,其目标显然是美国。”
报告特别指出,美国此前提出的“金色穹顶”反导系统计划,意在构建美国本土的反导防护网,而普京虽未直接提及该计划,但多次强调“海燕”“可规避所有反导系统”,二者形成明显的战略对冲。
![]()
就在俄授勋仪式前夕,特朗普已下令重启美国核武器测试,理由是“应对其他国家的核试验活动”。
面对外界对“核威慑升级”的质疑,普京在授勋仪式上回应称:“俄罗斯并非在威胁任何国家,我们发展核力量与战略潜力,都是早已公布的计划,所有行动均按既定议程推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