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成本1元的假视频让全网围观!当科技开始撒谎,人要学会清醒

0
分享至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我们都在同一张脸上打补丁,但补丁会变成陷阱。

这个时代的荒诞,总是从一句“我就试试”开始。

最近,安徽一个女子闲来无事,想“测试”一下丈夫的反应。她用AI整出一张逼真的照片——家里多了个陌生的流浪汉,坐在客厅里,表情阴郁、光影真实,乍一看和真的一模一样。她发给丈夫,本想看看他慌不慌。



结果——慌的不是丈夫,是整个派出所。男人直接报警求助,警车嗷嗷赶到家门口,最后发现所谓“流浪汉”,只存在于照片里。



这场从客厅到派出所的乌龙剧,一夜之间冲上视频号热搜。有人笑着评论“夫妻信任危机”,也有人冷静指出:“你以为是玩笑,下次可能是诈骗。”



更离谱的是,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

有男人伪造“女儿被拐”的视频博取流量,被拘;有骗子用“换脸+拟音”骗走公司几百万;有女孩发现自己“出演了”根本没拍过的不雅视频;甚至还有人做出“假火灾现场”“假求救直播”,专门骗同情。



我们正活在一个真假难辨的时代。信息像洪水一样涌来,但真相越来越贵。



一个按钮,就能生成一场“灾难”;一张图,就能掀起一场恐慌。

没人能预料,下一次,假象会砸到谁头上。



造假成本一块钱

信任代价是整个社会

这年头,真相越来越贵,假货越来越便宜。

过去造谣要成本,要人演戏、要剪视频、要摆场景。现在不用了,只要上传一张脸、点两下按钮,就能在几十秒内生成“你从没做过的事”



更离谱的是,这种服务在一些平台上打擦边球,卖价低至一元钱。是的,一块钱,比一瓶矿泉水还便宜。有平台明码标价:换脸:0.8元/秒;合成语音:1元/秒;“安装包”:19.9元开通随便玩。



于是,造假开始“平民化”。

明星被P上假视频;老板被合成假语音;普通人也可能被拿去拼成“热点素材”。有网友晒出教程:“输入照片、选场景、换脸。”



所以,这门生意的本质是——“造假简单化”以前造谣需要专业,现在人人都能动手。

曾经以为AI是还没成熟的科技玩笑,如今对方可能已经拿它做了生意。有人靠造虚假八卦号赚点击,有人靠伪造受害视频博同情,还有人更狠,直接拿换脸视频敲诈勒索。

“新科技”兴起了一堆暴发户,可被害者的命运却是无处申冤。

更夸张的是,假事件传播速度远超真相传播速度。你澄清十次,人家转发一次“真的假的”,就够让真相埋了。



一个小玩笑能惊动派出所,一场谣言能引爆一座城市。可最扎心的原因不过是——成本太低。

恶意的起点只是一块钱,而被破坏的是别人半生的信任。这不是科技带来的魔法,这是人心滑向的深渊。

当“真”成了奢侈品,谎言的成本几乎为零。这才是比“用假流浪汉骗老公”更值得警惕的事。





技术异化的时代

从“工具人”到“被工具”

本来,这些AI技术的初衷很单纯——让人们更方便创作、更高效办公、更轻松表达、更温情表达爱。



但如今,它正在悄悄反噬创造它的人。

一开始,人们把它当玩具。有人拿来整蛊、娱乐、试探情感,这都还不算大事。



可当“玩笑”多了,就不再是玩笑。比如那位安徽女子,她或许只是想逗丈夫,却没意识到——在这个真假混乱的时代,一个假图,可能比真相更快地触发社会反应。

警察、邻居、媒体,全都卷入其中,最后变成一场全网的笑话。

类似的事频繁发生,今年六月,北京海淀查处了一起全国首例滥用AI技术生成的“假名人代言案”。



一家食品公司,把央视知名主持人李梓萌的视频剪开重组,塞进自编口播:“我每天都吃这款深海鱼油,头晕手麻都好了。”



画面清晰、语音自然、语气、真诚,足以让中老年观众信以为真。短短几天,视频播放量超过万。

最终这家公司被查封,主持人方面也愤怒声明:那不是本人说的。

故事听起来像段子,但现实远比段子狠。

因为那段视频用的所谓“换脸”技术成本不到十元,甚至只要简单地输入人物照片、上传几秒原声,就能生成一段以假乱真的“代言视频”



过去骗子要请演员、写剧本、录视频;现在一个人在家敲几下键盘,就能伪造一个你最信任的“官方形象”。



这便是异化的可怕之处:技术开始支配人的行为。

你想表达爱,它却放大猜疑;你想博人一笑,它却制造恐慌;你以为掌控它,结果自己成了它的素材库。

有意思的是,人类的恐惧往往姗姗来迟。



之前,假照片第一次出现在朋友圈,人们惊叹“太逼真了”;而现在,假语音第一次骗走存款,人们才开始后悔“太相信了”;当假视频第一次毁掉一个女孩的名誉,人们才终于明白——我们真的需要防护。

技术没有错,但人有弱点。它放大了人性的好奇、贪婪、窥私与报复。



而当这种“低门槛魔法”落入无底线之手,现实就变成了一场大型“真·整蛊秀”



造谣的速度

已经超过真相的反应力

在QQ爆火的年代,网络谣言靠文字;而在自媒体泛滥的年代,网络谣言靠影像。

有研究者做过实验:同一条假消息,用AI生成图片、视频传播,比其他口头语言、文字谣言的转发速度还要快。因为视频太逼真了,甚至连新闻机构都一度信以为真。



人类大脑天生信任视觉,“看见”几乎等于“相信”。于是,当影像开始说谎,信任也开始崩塌。



人们开始怀疑视频证据,怀疑明星道歉,甚至怀疑身边人。“这段录音是真的吗?”、“他真的说过这话吗?”、“那真的是她本人拍的吗?”这些原本属于侦探小说的问题,已经进入日常对话。

而当怀疑成为常态,社会也变得疲惫。



值得一提的是,AI换脸的第一个明显受害群体,是女性。被换脸的不雅视频不再只是个别侵害,而是成长为一条灰色产业链:把某名博主、某个普通女性按粉丝量级分级定价,输出“私人订制”色情视频,收会员费、卖下载权限、开打赏群。



受害者不仅失去名誉,还要承受电话骚扰、人肉骚扰、职业影响甚至生命风险。

这类“黄谣产业”有两个恶劣特点:“可复制可规模化”——只要有一张清晰脸盘,可能生成无数版本;“按需定制”——买家可以提出台词、场景、甚至“私人剧情”。

当羞耻被商品化时,受害者的权利被系统性侵蚀:不是一次被侵犯,而是被无限次“再利用”

一方面,我们害怕被骗,于是对任何“真相”都保持怀疑;另一方面,我们又太容易被刺激的影像打动,于是仍旧会被骗。

而当所有人都开始怀疑,真正的受害者反而更难发声。



造谣者一句“开玩笑的”,轻飘飘;但被害人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去澄清、起诉、恢复。

科技带来了速度,但也削弱了真相的耐心。

这就是最悲哀的地方——我们活在最智能的时代,却变成最不敢信的时代。我们不再相信“真”,却被“假”操控。



监管在追

公众得学会“带脑子”生活了

AI从来都不是原罪,滥用才是。

就像刀子本来是切菜的,现在却有人拿它去“拍小众引流视频”;AI本来是帮人创作、剪片、修图的,如今却被用来骗人、造谣、炒流量。



其实,相关部门早就注意到这股“造假风”。

今年以来,“清朗专项行动”已经启动,重点整治伪造人像、合成色情、虚假信息传播等行为。各大平台也推出了“AI生成内容识别系统”,并计划强制标注AI作品来源。



但这些措施就像修水坝——上游的水越来越多,下游的人游得越来越累。

技术在疯长,监管在补课,而用户,还在“哈哈哈,好玩”地转发。

法律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编造谎报警情可拘留罚款;刑法中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可判三到七年。



可现实中,大多数人并非故意违法,只是没意识到:“我以为是玩笑”,法律并不觉得好笑。归根结底,最有效的防线,是人自己。



——看到“惊天大瓜”,先别信;

——遇到“哭着求助”的AI语音,先核实;

——想“用AI逗一下对象”,先想想值不值。

技术越聪明,人就越要有脑子。

最重要的是,不要做那个“传播起点”的人。别为了图一乐、赚点赞、秀智商,就把假消息传下去。

一次点击,也许就是一场恐慌的导火线。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真假共生”的时代。



技术可以造出最完美的假象,也可以修复最真实的真相。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

当妻子用生成图“测试”丈夫,当诈骗犯用换脸骗走几百万,当黄谣视频毁掉无辜者的人生——这一切背后都在说明:我们太容易相信了,也太容易利用信任去试探别人。

AI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浮躁。



当我们开始拿谎言当玩笑、拿虚构当手段、拿技术当掩护,这个时代最昂贵的东西,不是算力,而是信任。



或许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真假难辨”。

那就更需要我们在点“生成”的时候,想一想:——这张脸,这段话,这个视频,真的该存在吗?

世界可以被伪造,但人,得保持清醒。技术的尽头,不是智能,而是良知。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声明:包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球销量第三的汽车品牌正在被中国市场“淘汰”

全球销量第三的汽车品牌正在被中国市场“淘汰”

界面新闻
2025-11-08 10:01:05
自作孽不可活!40年不向中国低头,如今停产、裁员,落得一地鸡毛

自作孽不可活!40年不向中国低头,如今停产、裁员,落得一地鸡毛

闻识
2025-11-09 21:14:01
不是尹锡悦内乱,是军方政变?承认枪毙李在明,军方集体倒戈!

不是尹锡悦内乱,是军方政变?承认枪毙李在明,军方集体倒戈!

千雪新说
2025-11-09 14:36:20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电影烂番茄
2025-09-14 22:41:57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五常海军驱逐舰数量对比:美国有77艘,俄罗斯只有11艘,中国有多少艘呢?

五常海军驱逐舰数量对比:美国有77艘,俄罗斯只有11艘,中国有多少艘呢?

阵匠
2025-10-28 09:19:11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财经保探长
2025-09-11 22:20:43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确认了:上海火车站重磅改造!

确认了:上海火车站重磅改造!

上观新闻
2025-11-09 09:59:08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削桐作琴
2025-10-24 15:45:22
央视实锤,蒸汽弹射改电弹,福建舰甲板设计存缺陷,依然全球最强

央视实锤,蒸汽弹射改电弹,福建舰甲板设计存缺陷,依然全球最强

阿龙聊军事
2025-11-09 13:06:28
排名赛首冠,22岁吴宜泽10-6夺斯诺克国锦赛冠军,中国时代快来了

排名赛首冠,22岁吴宜泽10-6夺斯诺克国锦赛冠军,中国时代快来了

真理是我亲戚
2025-11-09 21:39:25
萧美琴喊“得道者多助”,岛内名医狠酸:民进党执政后“断交”10国

萧美琴喊“得道者多助”,岛内名医狠酸:民进党执政后“断交”10国

海峡导报社
2025-11-10 07:23:08
张家界荒野求生挑战赛新退出选手大赞泡面“太好吃”,目前仅剩16名选手

张家界荒野求生挑战赛新退出选手大赞泡面“太好吃”,目前仅剩16名选手

极目新闻
2025-11-09 11:38:20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炸裂! 17 场 17 球创神迹,利物浦 6000 万甩卖引巨震,球迷怒喷

炸裂! 17 场 17 球创神迹,利物浦 6000 万甩卖引巨震,球迷怒喷

奶盖熊本熊
2025-11-09 12:51:59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小小李娱
2025-11-04 09:09:02
萧美琴现身欧洲议会,对百余议员发表“台独”演讲,中方罕见震怒

萧美琴现身欧洲议会,对百余议员发表“台独”演讲,中方罕见震怒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09 12:48:23
巴基斯坦新掌舵人浮出水面,中美沙特争相拉拢的三大秘密

巴基斯坦新掌舵人浮出水面,中美沙特争相拉拢的三大秘密

林子说事
2025-11-09 14:36:02
2025-11-10 07:56:49
财经八卦 incentive-icons
财经八卦
百万商界精英必备读本!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
633文章数 3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防晒品穿"马甲"进药店 企业钻医保漏洞拿下9000万大单

头条要闻

防晒品穿"马甲"进药店 企业钻医保漏洞拿下9000万大单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本地
教育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Gurman最新爆料:iPhone卫星通讯将迎来升级,廉价MacBook在路上

亲子要闻

当代女性为何怀孕困难?网友的真实反应引热议!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教育要闻

没错:六成剑桥毕业生在干教培,顶级名校学生新赛道!

军事要闻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