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走向深空的首站就是月球,目标是开发那里的宝贵资源,怎么运回来?我国科学家脑洞大开,提出了“月球抛石机”的运输方案,目前已进入论证阶段。
月球上的矿石,真能像体育场上的链球那样,被一把“甩”回地球吗?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已不再是科幻小说的专属情节。
![]()
根据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近日的报道,我国科学家正在严肃论证一种名为“月基磁悬浮旋转抛射系统”的方案,它被形象地称为“月球抛石机”。
这项研究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为未来大规模开发月球资源,找到一种成本足够低、效率足够高的运输方式。
为何要不远万里地去月球上“拉货”?关键是一种地球上极为稀有的物质氦—3,它被科学界寄予厚望,被认为是未来实现清洁核聚变发电的理想“燃料”。
![]()
与现有核能相比它的效率极高,且几乎不产生放射性废物,遗憾的是地球上的氦—3储量估计仅有半吨左右,而月球表面由于亿万年来太阳风的轰击,可能沉积了高达百万吨级的氦—3。
若能有效利用它有望解决人类未来数千年的能源需求, 然而横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是堪称天价的运输成本。
若沿用传统的火箭运输方式,将一公斤物质从月球运回,成本可能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这显然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
科学家们转换思路巧妙利用了月球自身的环境特点,其重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且没有大气层。
这意味着在月球上物体只需获得每秒2.4公里的速度即可挣脱其引力束缚,这个速度在地球上因大气阻力而难以通过纯机械方式实现,但在月球上却成为了可能。
“月球抛石机”的基本构想,是建造一个利用磁悬浮技术的大型旋转装置,它将像运动员甩链球一样,把封装着月壤或矿石的返回舱在真空中逐渐加速,直至达到月球逃逸速度。
![]()
然后精准地抛向地月转移轨道,还有一种更为大胆的直线方案,设想建造一条长达数公里的超导磁悬浮轨道,让返回舱像高速磁悬浮列车一样平稳加速,然后“滑行”飞向地球。
这两种方案的共同巨大优势在于,它们自身不消耗推进剂,能量来源主要依靠太阳能发电,从而将运输的边际成本降至极低。
据估算这种创新的运输方式有望将每公斤物资的运输成本从“亿元”级别大幅降低至“百万元”级别,实现成本数量级的跨越。
![]()
从宏伟蓝图到工程实践,挑战依然巨大,首当其冲的便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难题,整个抛射系统本体可能重达成千上万吨。
这则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觉得这跟科幻片一样。
“想法很美好,但有个问题,从月球‘扔’个东西回来,速度方向偏一点点,可能就不知道飞哪儿去了,这精准度怎么保证?别到时候矿石没接到,砸到花花草草可就不好了。”
![]()
“这就像在38万公里外打移动靶,需要超强的实时测算和微调能力,难度不亚于十环穿针。”
“这不就是星际版的‘抛石机守家’吗?没想到人类进化了几千年,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返璞归真了。”
“月球表面温差那么大,还有月尘,那个磁悬浮抛射臂的耐用性是个大考验,别用几次就坏了,维修工可没法上门。”
![]()
“如果真能实现氦—3发电,那简直就是终极能源方案!污染小、效率高,关键是月球上存量够我们用几千年,这要是成功了,什么石油博弈、能源危机,格局将彻底改变。”
“前提是咱们地球上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得先取得突破才行,不然辛辛苦苦运回来一堆‘宝藏’,结果没有能打开它的‘钥匙’那就尴尬了,所以这俩技术得同步发展。”
“从‘亿元每公斤’降到‘百万元级别’,这确实是跳楼价了,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天价啊!关键是看运回来的东西值不值这个价,如果氦—3真那么牛,那它就是未来的‘太空石油’,前期投入再大也值得。”
![]()
“建这个‘抛石机’本身估计就是个天文数字,而且怎么在月球上自动化建造也是个世界级难题,这不光是技术竞赛,更是财力大比拼。”
“美国搞阿尔忒弥斯计划,印度去月球南极‘踩点’,我们现在论证‘抛石机’,这明摆着新一轮‘太空淘金热’已经开始了,这次比的不是谁先上去,而是谁能在上面站稳脚跟,把资源运回来,这是真正的战略布局。”
“以后是不是得有‘地月物流单号’了?‘您的月球矿石包裹已由广寒宫站发出,正在穿越地月转移轨道,预计30天后抵达东风着陆场,请注意查收。’”
![]()
对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改变最大的一件事情会是什么?是会出现太空旅行常态化,还是能用到月球材料制造的新产品?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预言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